close

圖片出自於Lonely planet

不要誤會以為我去了突尼西亞這回又跑出國玩了,其實是補記2006年的暑假到歐洲之旅的第一站:荷蘭。本來只想讓這份美好的友誼之旅深深埋在心中,不打算寫遊記,倒是前幾天看電視旅遊節目提到鹿特丹的方塊屋,害我蠢蠢欲動也想要現一下。

其實到荷蘭的第一站並不是鹿特丹,而是搭KLM飛機到阿姆斯特丹,由一對夫婦朋友R & B接待我到他們Leiden萊登住宿的家過幾夜,行程都是他們細心規劃安排,還供食住外加借學生證讓我免費進入博物館,搭車也常常幫我出車票,連腳踏車都幫我找好了,這不叫友好之旅叫什麼?(才不是跟當地紅毛荷蘭人友好,跟他們完全不熟,而且我討厭KLM的空中歐巴桑的老娘嘴臉,服務又差),我還有到另外一個城市:海牙,拜訪另一對多明尼加夫婦朋友,也是一樣讓人家荷包大失血,真是太不好意思了,呵呵。

既然電視介紹方塊屋,那我就也以鹿特丹為我荷蘭遊記第一篇來景點介紹,而不以按日遊記介紹(2006年7月1-5日),順便幫自己複習一下荷蘭旅遊景點,也要查查資料了解一下紅毛番國的文化歷史。

●鹿特丹Rotterdam

話說R & B這一對有趣的台灣夫婦,為了實踐在國外進修及旅行的理想,二人毅然克服萬難:工作、財務、貓咪,遠渡重洋來到了荷蘭名校萊登大學就讀,二人除了愛讀書,愛貓,愛植物也愛旅遊。因為Rebbeca專攻園藝之類的碩博士課程所以選擇來到這鬱金香園藝王國,Brian則是念資訊管理方面碩士課程。他們在荷蘭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很是有趣,而且出國念書這幾年也南征北討,北至北歐,南至非洲肯亞都跑遍了,所謂的旅遊玩家才是R & B,我也只能算是小咖而已。前言交待這麼多,其實我的重點在於我們出發到鹿特丹都是以萊登為出發點,荷蘭的東南西北我完全搞不清楚,都是由R & B帶著我走,所以現在我得要查資料了解一下荷蘭的地理位置。

我們騎單車來到萊登火車站,換火車搭到鹿特丹,一下車只覺這個城市超級現代化,很多建築物都非常後現代主義,完全沒我有心目中歐洲那種像童話故事般的尖頂房屋,也鮮少看見百年以上公寓,原來這個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遭受戰火猛烈攻擊,很多建築都是在戰後重建。 

鹿特丹位於荷蘭的西南邊離北海28公里,在Nieuwe Maas新馬斯二岸,卻是歐洲最忙碌的海港甚至是世界第二大港(第一大是上海),要不是現在旅遊後複習找資料,還真是有眼不識泰山,不知道鹿特丹有這麼了不起。鹿特丹也是荷蘭的第二大城,但是我們只有半日遊,上午還先去Kinderdijk風車區又稱小孩堤防看風車,這個我會再下一篇介紹。
 
 
因為這一次旅行我超級不用功,完全都交由R & B決定去哪裡,所以我們搭了荷蘭的通聯電車來到鹿特丹。第一站就走到方塊屋。


◎方塊屋
 
看這些倒一排橫過馬路的小黃方塊,不是海綿寶寶喔,而是給人居住的房子,真是怪透了,完全不按牌理出牌而且更是犯了中國風水大忌,角多而斜放,甚至下面架空給馬路穿越,旁邊還連著一個像鉛筆的大樓。超現代又有點卡通趣味的房子,竟然出現在我一直以為最古典的歐洲,沒錯,我確實來到了荷蘭的鹿特丹。

旅遊節目我忘了什麼名字,總之主持人說他二十四歲,訪問了方塊屋的一個女主人,說她是第一批屋客,也提到房子二十四年了,可見荷蘭人的眼光非常前衛獨到,雖然他們以前也佔領過台灣說。
 
其實為了這一次出國,我買了我第一台數位相機,那時對於這台相機的功能還不是很熟悉,而且那時也比較喜歡拍到此一遊的照片,看看當時的照片和現在的我,怎麼差這麼多啊!

我查一查網路資料看看方塊屋的背景,原來這建築是建築師龐派特(Piet Blom 1934 - 1999)的傑作。「他於1973年提出「樹屋」的構想,有心顛覆現代建築方正的盒子,刻意將立方體傾斜,打破水平與垂直的關係,使得構造物有三面向下,三面朝上,令室內空間有更佳的視野,與環境有更親密的關係。1975年經過試驗,終於在1979年美夢成真,荷蘭赫蒙市(Helmond)興建了十八幢,突破傳統住宅的「樹屋」。拜此成功的實驗,鹿特丹市府於是邀請龐派特為舊港區與布雷克車站(Black Station)之間的都市更新案提供新穎的住宅。舊港區與車站之間是鹿特丹的交通街道,龐派特刻意設計一個人工平臺,建築物全部座落在平台之上,空出地面層,仍然保留既有的街道系統,讓車輛穿過建築物,從另一層面觀察,建築物宛若城牆,具有地標性,使得駕駛人有進城的感覺,強化了鹿特丹的城中心意象。對欲穿越馬路的行人,不復有遭車流阻隔撞擊的恐懼,因為平臺是既寬敞又有趣的超級陸橋。」(黃建敏)
 
 
呵呵我偷懶沒有整理資料,直接整個貼過來用,黃大建築師的解說精闢也道出了我的感覺,覺得在房子裡面會有空間錯亂的感覺,其實一點都不舒服,而且沒有安全感。


「樹屋共計有五十一個單元,其中的三十八個是住宅,其它或是商店,或供亞洲事務研究中心作為教學空間。落成時每個單元的價格從五萬五千歐元至七萬歐元不等,目前的市價則是十八萬歐元至二十二萬歐元之間,房地產升值之鉅恐非當初建築師預料的,獨特的「樹屋」反映出奇貨可居的市場效應。「樹屋」以混凝土為主結構,像樹幹般的垂直結構體包括樓梯與儲藏室,整個單元採木構造,外牆是鍍鋅的金屬板,漆飾成鮮黃搶眼的黃色。內部計有三層,一樓是客廳、餐廳與廚房,整層沒有隔間牆,是典型現代建築的流通空間,受限於斜天花,所以將廚房的流理台,客廳的沙發等全部沿著外牆放置,使得住戶不會因為高度的限制撞到頭。二樓則有兩間臥房,附有一間浴廁,是整個單元中面積較大的一層。在頂部的三樓,空間呈金字塔狀,全是斜面的天花,根本沒有所謂的牆面,當然面積極小,不過有許多窗戶,視域極佳,通常作為書房或第三間臥房之用。整個單元總高二十二公尺,每層室內的淨高是二公尺半,不過二樓的主臥室,因為三樓面積縮減,房間有部份的空間意外的高達四公尺。室內空間高度殊異之變化是樹屋的特色之一。」(黃建敏)
 
 
抬頭看,咦,你看到什麼?

「對於如此奇形怪狀的建築,鹿特丹市府刻意保留了一個單元作為「博物館」,開放供大眾參觀,以滿足人們的好奇心。說實話,看看可以,如果真要住,還是卻之不恭,因為居室空間的斜面太多,高度不夠,以致於許多地方不容人站立,身居其內頗有壓迫。整個單元約一百平方公尺,大小就如同台灣一般的公寓,可是卻令人有侷促感。空間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心理需求,這是「樹屋」未推廣的緣由,它只是鹿特丹的觀光景點之一。建築師龐派克有心創造「綠洲」-一個在都市中的視覺焦點,一個空間美學的新實驗場所,他曾經表示機能或實用不是「樹屋」的目標。從都市的角度,「樹屋」是成功的,它成了鹿特丹都市行銷的賣點之一,吸引眾多觀光客,因為參觀人潮眾多,特於1998年大肆整修一番,以保持其初始的設計風貌,使其魅力不受光陰折損。值得稱述的是平台空間區曲折折,大部份迎向藍天,行經的人們,可以瞧道路面的車流,可以悠然的體驗另類的都市空間,閒逛到東側的水岸空間。由於「樹屋」是觀光景點,帶動了舊港區周邊的生意,許多人莫不到此,在夜色下一邊享用醇酒美食,一邊欣賞如畫般的建築物。這不禁使人聯想到佛羅倫斯的「舊橋」,威尼斯的里奧托橋(Rialto),同樣是結合商業的橋,有趣的是樹屋橋不跨在河流之上,而是在車流之上,建築師龐派克以現代的手法塑造二十世紀新型式的橋。」(黃建敏)
 
 
竟然有中華民國的國旗,真是怪哉。不知是否有臺灣人居住在此?還是因為有亞洲研究事務中心在此的關係。

後來我們也參觀了這裡的博物館,(Mook旅遊網是說是屋主自行收費供人參觀不算是博物館),多少錢我忘了。但是近來看看格局真是大開眼界,照片我找來找去,實在沒拍出幾張好看的,果然很多事情都需要經驗,拍照更是需要經驗和練習。
 
這種房子的優點就是採光好,最上面感覺上了閣樓,有著尖塔似的斜頂,我有伸出氣窗往屋簷拍照,但是不好看,這裡就不打算放屋頂的照片了。這張照片請Brian充當一下麻豆。
 
這種方塊屋其實下面也是要挑高,所以要先爬樓梯上去才會到主建築體,而下面基層的部份有的會設計成店家,儼然是個社區,不過我記得我們去逛的時候沒有幾家店家是開著的。至於鉛筆狀的大樓那邊,就沒有去參觀了。
 
方塊屋這一頭面向運河舊港口,下面一排都是咖啡廳餐廳之類的,想必價錢不斐,我們沒有停留。
 
這一張更清楚。
 
那一天好像是這些龐克族重型機車的嘉年華會一樣,路邊停了很多哈雷,而且我們去小孩堤防搭船的時候也一狗票哈雷族,照片下回分解。
 
R & B說我的運氣很好,來荷蘭的那幾天好像把台灣的陽光帶去一樣,前幾天都是陽光普照的好天氣,直到我要離開的那一天,才下起雨來。這裡是火車站附近,這個奇怪的公共藝術就在旁邊,說醜陋也沒很醜,但是也不會用美這個字來形容。
 
鹿特丹中央圖書館Central Library,是建築師Van den Broek & Bakema的傑作,Mook旅遊網介紹說這像金字塔,我只是覺得怪,也沒有太多的美感,外觀確實像金字塔45度斜角層層縮小,好像管線都外露就用大管包起來,然後又塗上鮮艷黃色。這圖書館有諸多暱稱,例如「金字塔」、「水管寶寶Tube Baby」或是「鹿特丹的龐畢度」。館內藏書40多萬冊,分成6層樓存放,以電扶梯連接。中心部分是電梯和儲藏地,行政人員和行政中心則聚集在一個直角三角形的範圍內。除了書,裡面也有閱報室、一個小型劇場和一間資訊中心
 
不知這三輪紅車是做什麼用的。
 
這個像是歪一邊的大銀盤像飛碟一樣則是布萊克車站Station Blaak 
 
歪一邊的教堂,難道有上帝保佑在戰火中倖免的教堂。
 
運河旁,連遠方的鐘塔也很現代,鐘跟架子之間的空隙遠看像二隻接吻的白鴿。
 
運河上運用植物來淨水。
 
 
不知道是在哪個建築物前的景觀藝術,也是怪一個字。反而看到突尼西亞柏柏人的房子就是覺得自然,因為都是就地取材,以實用為價值,這裡的建築卻是因為理念以及設計所產生的怪建築以及藝術,這又是另一種生活思維了。
 
電車站
 
這一帶是舊港口,我們沒有去參觀太空塔和鹿特丹港口區Kop Van Zuid 那一帶,R說沒啥好看的,也覺得鹿特丹只要來一次就夠了,不過我們這些來叨擾他們的朋友,就讓R & B到此好幾遊。之後就搭車回萊登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andawei111 的頭像
    amandawei111

    阿慢打胃之不落閣

    amandawe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