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聖母瑪利亞之家後,我們來到希臘羅馬古城艾菲索斯Ephesus。遊記寫到此又是非常頭痛的一篇,因為它的豐富的歷史背景,光是要貼文也要貼一堆,領隊導遊沒有發給我們地圖和說明,只好靠Lonely Planet和Discovery,還有找到一個網站www.ephesus.us,介紹艾菲索斯的景點很詳細,裡面有圖文對照說明。
我先放一張艾菲索斯的地標,塞爾蘇斯Celsus圖書館,因為自己看實景是逆光,拍不出好照片很不甘願,所以把說明板圖片拍下來。
來到這裡的第一印象就是熱,陽光很強,氣溫飆到四十度,大家熱到脫水熱到無力,熱到我的單眼相機發燙拍三張照片就罷工,熱到我腦袋不清楚癡心一直試相機要它復工,還一不小心在石板路上摔一跤,屁股跌坐在熱呼呼的石板上,熱心的外國人幫我扶一把。幸好隨身帶著nikon消費相機,這台小雖小舊雖舊,還比較耐熱,有照片可以留存,不然就嘔死了。好倒是這樣導覽一個多小時下來,也沒有人因此中暑不舒服,可能先去聖母瑪利亞之家喝點聖泉是正確的。
●歷史
艾菲索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六千年,考古學家也挖掘到邁錫尼時期(希臘青銅時代晚期,西元前1600-1100年)的陶器。歷史這樣久遠難免也加入了傳說和神話故事,尤其是希臘羅馬神話。我這裡就先翻譯在艾菲索斯拍的說明板:艾菲索斯的歷史最早追溯到西元前六千年銅器時代以及西台時期,範圍從依茲米爾Izmir省份到賽爾柱Selcuk的Ayasuluk山區,而在西台時期稱為Apasas。艾菲索斯在西元前1050年為希臘時期的一個海港,後於西元前560年搬到阿提米斯神廟附近。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古城遺跡是在西元前300年由亞歷山大帝的部下Lysimakhos將軍所建立的。艾菲索斯的全盛時期是在希臘化時期(Hellenistic Period,西元前323-146年)和羅馬時期,人口最多達到二十萬,而且也成為羅馬帝國在亞洲部分的省份首都。而在拜占庭時期,艾菲索斯又遷城到塞爾柱的Ayasyluk山,也就是最早發跡的地方。
而神話傳說的部份最早說這個城市是由神話中的亞馬遜人也就是女戰士Amazons所建立,而大部分的人口是卡利安人和立勒吉安(Lelegian)。接著第二個傳說則是希臘時期的雅典國王Kodros的兒子安德魯克里斯(Androklos)受到德爾斐神諭 oracle of Delphi啟示來到此地建城,神諭指示他要在魚和熊的地點建城,安德里克里斯一邊烤魚一邊正在傷腦筋說哪裡是那個地方的時候,魚跳起來弄散了燃燒的木炭,炭火噴出來燒到躲在灌木叢的熊,熊最後又被安德魯克里斯給殺了,於是恍然大悟認為神諭顯靈,於是就在此建城。而最重要的則是我們之前在博物館看到的銅器時代大地之母:肥女神Mother Goddess Kybele (later Cybele庫柏勒),西台人繼續膜拜,後來受到愛奧尼亞人(Ionian)的影響變成了阿蒂米斯(Artemis)。甚至西元前564-546年建造當時的阿提米斯神廟。
另外呂底亞國王克羅索斯(Croesus)忌妒艾菲索斯的繁榮而攻打此城,城裏的人沒有築城牆護城而是從阿提米斯神廟牽了一條繩索以為女神會保佑這群迷信的市民。呂底亞人當然輕鬆進城,神奇的部份在於呂底亞人沒有滅城還善待艾菲索斯市民,甚至幫忙建廟。歷史的證據則現在放在英國大英博物館裡面,展示著阿提米斯神廟的彫刻柱頭上面刻有克羅索斯的名字。
而後艾菲索斯的人民搬到神廟的南邊再建了一個新的城市,當時艾菲索斯必須向呂底亞王國進貢,同時波斯人進入安納托利亞,艾菲索斯也得向波斯人進貢。後來艾菲索斯與雅典結盟,可是隨後波斯人毀了盟約。神廟在西元前356年有個狂妄的年輕人Herostratus放火燒了神廟,只因為他想藉此永垂青史。到了西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帝來此贊助重建神廟,條件是神廟裡也要供奉他的雕像(Discovery知性之旅Turkey則是說是題詞),市民婉拒了,說神不需要再供奉另外一個神。阿提米斯神廟建造後二千多年後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只不過現今遺址也只剩下一根柱子,其他的部份不是被英國搬走了就是毀壞了,再偉大在壯觀只能用想像的了。
亞歷山大帝死後由他的部將利西麥克斯(Lysimachus)統治了愛奧尼亞(Ionia)地區。由於海港泥沙淤積,產生很多沼澤孳生蚊蠅,利西麥克斯希望市民遷移,但市民不願意,於是利西麥克斯就利用大雨的時候堵住老城的下水道 ,引發大水災,於是艾菲索斯人只好搬遷到Pion山附近建立新城,也就是我們主要參觀的羅馬時期的遺址。後來有建立城牆也得歸順於賽琉古的敘利亞國王,, 埃及托勒密國王,安條克國王和帕加馬歐邁尼斯國王也都曾經佔領這裡,最後又回到羅馬人的手裡,為愛菲索斯的全盛時期,不過帕加馬的阿塔羅斯二世(Attalus II)重建海港,羅馬皇帝Neo時期的地方總督也整頓海港清除淤泥,到了哈德良皇帝甚至要讓Cayster河轉向,最後艾菲索斯還是衰落,失去了海港的功能。不過艾菲索斯當時還是個基督教中心,在西元431年第三次基督教會議也在此召開。西元六世紀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Emperor Justinian)就在Ayasuluk興建聖約翰教堂。
●景點
圖片取於planetware.com
我從網路上抓了這張艾菲索斯的地圖,基本上我們是從地圖上的右下角也就是東邊入口進去,然後一直走到地圖的左上角。阿提米斯神廟Temple of Artemis,七個睡眠者的洞穴我們都沒有去參觀。
這個是YUKARI HAMAM(或是Bath of Varius),西元前二世紀的浴場。
我所站的位置,是屬於Upper Agora也就是上市集的部份是屬於議會市集。這裡有城市公共會堂prytaneum,Hestia Boulaea神廟,Odeum戲院,圖密善皇帝廣場,碑銘博物館,圖拉真噴泉,埃及女神愛席斯神廟,公共浴堂等等。書上資料和圖片是有寫啦,不過當時導遊領隊沒有這麼詳細介紹,而且說真的,放眼過去都是石頭,根本搞不太清楚。
羅馬人擅長水利建設,利用這些陶管來做排水管。而陶管左邊這一片過去是個大市集。
前面有柱子的地方應該是教堂Roman Basilica,長160公尺,有一個中殿和三個走道。後面像體育場的是Odeum(Odeon)一個圓形音樂廳兼會議中心。
當時很熱這裡唯一可以遮蔽的是這棵橄欖樹。
這一張照片Odeon圓形音樂廳比較清楚。建於西元150年,用於音樂表演和召開市政會議。
走到教堂的部份。
像這樣一堆亂石,又沒有導覽和資料,哪有這麼厲害看得出來這是什麼,而且這時我的sony拍完這一張就整個熱到當機。
之後拿我的小nikon拍,這是Odeom旁邊的建築,原本有二個廟,建於西元一世紀,是Augustus奧古斯都為了紀念他的繼父Julius Caesar凱薩大帝所蓋的一個帝國神廟。
這是Monuments of Memius Aniti (或是Memmius Monument)。紀念碑就在Domitian Square圖密善廣場的北邊,建於西元一世紀奧古斯都大帝在位期間。由Memmius所建,他是是獨裁者Sulla的孫子,上邊的雕像是他的父親和祖父。
這應該是圖密善神殿的部份(Domitian Temple)
這是Pollio噴泉,建於西元97年,由艾菲索斯的大戶Pollis和他的家族所建造的。Pollis蓋了Marnas水道橋。
這一帶是圖密善廣場和圖密善神廟的部份,神廟是在西元81到96年間所蓋。
我原本以為這是酒神,看到某部落客是搭郵輪的方式來到艾菲索斯,提到這個雕像是Hermes赫耳墨斯,現在回想起來領隊好像有說到。因為他提到Nike和Hermes都是名牌。他的身上特徵是戴有皮包或是皮夾,腳穿插翼涼鞋,頭戴翼帽,手拿信使的權杖,也叫做雙盤蛇帶翼權杖。
到了這裡領隊有特別解釋,說這是勝利女神Nike,耐吉鞋就是看這個引發靈感的。
這裡是大力士赫克力士大門,在Curetes Street的街尾,不過對我們來說我們才要下坡走完這街道的。
就是Curetes Street,我就是在這邊滑倒的。我站的地方就是大力士之門,往下走要通往賽爾蘇斯Celsus圖書館。
這時領隊說要走上這個地方取景最棒。
這是圖拉真噴泉,建於西元104年,建造這個紀念碑顧名思義就是紀念圖拉真Trajan皇帝。
左邊一部分是屬於私宅,牆上有個「看版」說明妓院往前走。不過我沒有看到。在隔壁就是哈德良神殿的拱門
上面的說明牌子寫著妓女戶brothel
妓女戶斜對面是露臺屋Terraced House建於第五世紀,這是外面的馬賽克地板。
圍起來的部份叫做露臺屋Terraced House,另外收費,書上說裡面僅次於義大利龐貝城,裡面收藏很多羅馬時期的精品。這一片馬賽克地板保存的很完整。
露臺屋的對面就是哈德良神廟Temple of Hadrian,裡面那個門上面是蛇頭女瑪杜莎的頭像。神廟由P. Quintilius建於西元138年紀念哈德良大帝於西元128年從雅典來到這裡。
很多人擠在這邊,所以我就沒有特寫瑪杜莎,照片還是可以看出來。
後面拱門上的雕像是蛇女頭瑪杜莎,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當時我只拍前面的雕像,這個是象徵財富或幸運的女神Tyche。
哈德良神廟的科林柱。
哈德良神殿的旁邊是一個公共浴堂,叫做Scholastic Baths,最早建於西元第一世紀,後來有一位有錢的婦人叫做Scholastic出資擴建。浴堂有個無頭雕像就是Scholastic本人,我不記得了,我也沒拍照。
這是浴池的部份,據說原本有三層樓,現在只能看到一樓。
從浴堂看下去
我站在哈德良神殿的拱門的右邊,看過去是露臺屋。
從哈德良神廟的拱門拍上去,雕刻依稀可見。據說這些不是真品,真品都在博物館。
再來一張哈德良神廟的拱門。
羅馬帝國開始信奉基督教也是到了君士坦丁大帝開始。西元313年頒布米蘭詔書,承認基督教為合法而且自由的宗教,於西元330年把首都遷到現在的伊斯坦堡,當時就叫做君士坦丁堡。
這是公共男廁。之前參觀突尼西亞,義大利的羅馬古城,有浴堂的地方就有公共廁所,我想這地方應該也是差不多,洗澡的時候可以聊政治作生意論哲學,上廁所大家排排坐一樣可以臭味相投繼續聊天。
但是這個是錯誤的示範,基本上是坐著不是蹲著,而且前面有洞,尿尿就不用站起來了。
從公廁附近看出去。
廁所建於西元一世紀,這裡的排水系統做得很好。
看完廁所走出來的地方
繼續往下走。
來到這裡大家都熱得受不了躲在陰影處,貓咪就來了。牠是古蹟貓,我在別人的遊記也有看到牠,後面就是我們一路走來的大理石板路。
貓咪後面的石碑,其實就是墓碑,結果我們一堆人坐在這邊納涼,我還請黃先生幫我跟虎斑貓拍幾張照片,對死者失敬失敬。這叫做The Octagon,是 Ptolemaic Arsioe IV Octagon 的墓室,裡面放著一個大理石石棺,Arsinoe IV西元前67/68年出生,但是在Ephesus被謀殺,死的時候才十五六歲,她是Cleopatra VII埃及豔后的最小的妹妹。
這是Heroon,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忠烈祠,建於西元前二世紀,愛奧尼亞式建築。
這裡似乎多是墓碑紀念碑的地方。接著就到了塞爾蘇斯圖書館。
圖書館建於西元117年,也是Gaius Julius Celsus Polemaeanus的陵寢,塞爾蘇斯是羅馬亞細亞省的省長,陵寢兼圖書館是由他的兒子所建,陵墓就埋在館內。 入口處有雅典娜的雕像,因為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圖片右邊的拱門是Gate of Mazeus and Mythridates,有三個拱門,建於西元40年,Mazeus and Mythridates本為奴隸因奧古斯都獻給他們自由,特地蓋拱門紀念Augustus。
我從拱門望過去,這條叫作Sacred Way神聖之路,據說下面都有埋排水管。左邊的地方為下市集,為商業市集。可追溯到西元前三世紀。
我就說逆光拍起來黑黑的。
其實是後來把它修建砌上去的。
有四個雕像,但是我只拍了二個,象徵四大美德,有智慧Sophia,學識Episteme,思想Ennoia仁慈Arete,右邊那個是Arete也是美德的意思。
這是走進來的部份。圖書館的重建是由奧地利考古協會幫忙的,所以原來的四個雕像也跑到維也納的艾菲索斯博物館去了。
sacred way
Commercial Agora
神聖之路順著走,就來到了大劇場。我們這一團是包得緊緊的還撐傘,迎面而來的還乾脆脫上衣曬太陽。
Vedius Gymnasium這裡是體育館的部份
走進Great Theatre大劇場,經過劇場的下面。劇場想必也是個競技場。
大劇場起建於西元41-54年,在特洛依Trajan (98-117)在位期間完成,座位可容納25,000人,當時大家都熱斃了,有人根本還不想進來看。劇場的階梯部分大家都懶得走了。
後退看劇場比較完整,而且可以看到是依著山坡而建下來。
接著就要離開了,我沒查錯的話,這堆石頭是以前的Vedius運動場體育館。
石棺?
Habour Street海港街
mile stone凱旋柱?
到了出口處的咖啡廳趕緊買一罐可樂加冰塊來灌,我記得要三里拉,回到車上把相機對著冷氣孔吹,相機這才活過來,但是我的腦袋沒有活過來,之後我們下一個站是去羊皮衣店。迷迷糊糊竟然刷卡買了我有史以來最貴的衣服。大概是皮衣店的噱頭多,冷氣強裝潢豪華又有伸展台有男模女模表演皮衣秀,皮衣店展示各式各樣的羊皮衣,服務人員又過於殷勤,大家又說我穿起來好看,於是傻裡傻氣就買了。不過不只我買還有一對夫婦也有交關,最後都要離開的時候,沙其馬也買了一件,服務人員還問我她是不是有問題,因為他們都看得出來他的兒子怪怪的,當時服務人員還跟沙威瑪比腕力。
唉,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最後買完上車前跟皮衣店的男模拍一張照片。把這張照片放在MSN上面唬了不少人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