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用完午餐後我們便驅車前往凱薩琳宮,凱薩琳宮位於聖彼得堡的南邊,叫做沙皇村的地方。我們一下車要走一陣子的路,當做飯後行軍也好。

來到俄羅斯的這幾天特別在聖彼得堡,路上的行人穿著都很講究,因為是西方面孔,我也搞不清楚是觀光客還是當地人,不過參加婚禮派對的人應該是當地人吧。七月二十日那天是星期日,聖彼得堡人也放假,前一天周六彼得保羅要塞到處都是人,有穿著時髦的也有穿少少的在河岸邊日光浴,年輕女子身材都很好,打扮也很賞心悅目,好生羨慕。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走在人行道上要前往凱薩琳宮,這二位女子穿著正式,腳踩高跟鞋還走得比我們快,旁邊的卡車司機也不知道是在看誰?右邊那個是我們的團員,還有太鹹 (為何他這麼陰魂不散啊!) 

沙皇村Tsarskoye Selo 又稱普希金市Pushkin,位於聖彼得堡市中心以南24公里處的一個小鎮。最早這裡是一片森林是被瑞典佔領,成為瑞典貴族莊園,彼得大帝打敗瑞典,將首都移都到聖彼得堡,這裏變成歷任沙皇的夏宮,1728年便稱作沙皇村。凱薩琳(葉卡捷琳娜)宮和亞歷山大宮是沙皇村的代表建築。1837年往來沙皇村和聖彼得堡的鐵路通車,為俄國的第一條鐵路。十月革命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從這裡被流放去托博爾斯克的。1918年,沙皇村的建築多改為兒童教育和醫療機構,更名為「兒童村」。1937年,為紀念亞歷山大·普希金逝世100周年,又改名為普希金市,只因在1811年至1817年間普希金曾在此的貴族學校學習,而普希金被視為俄羅斯最偉大的文學家。上面那個銅雕就是普希金。(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沿途的漂亮房子還是教堂?

 

以及漂亮女生的背影

◎ THE CATHERINE PALACE 凱薩琳宮

然後來到凱薩琳宮的外面。

彼得夏宮的外觀是淡黃色,凱薩琳宮則是藍配白,而且比彼得夏宮蓋得大。凱薩琳宮最早是彼得大帝蓋給太太凱薩琳一世當行宮用的,等到彼得大帝的女兒伊莉莎白女王繼位,這位奢侈浪費愛面子的女王在1741年打掉舊的建築,大興土木興建了一個洛可可式建築,。自己住的豪華行宮就說是紀念自己的母親凱薩琳,命名為凱薩琳宮,巧得是當凱薩二世繼位,就覺得這凱薩琳宮根本是為她而建的,只不過等她來入住,她對伊莉莎白女王的品味有意見,加以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新古典風。我這種門外漢來看,只覺得阿不就是金光搶搶滾,加上很繁複的鍍金浮雕,亮晶晶的水晶吊燈,而且有幾間房間有東方元素的房間,會覺得與彼得夏宮內部很相似,差別在建築大小以及花園的設計而已。

 

要進入凱薩琳宮的黑金鍛鐵門。進入凱薩琳宮沒有像彼得夏宮這樣囉嗦,至少不用分成二組,而且也沒有全程禁止拍照,只有幾個房間是禁止拍照的,例如琥珀宮,我還是冒了險拍了幾張照。

照片中入鏡的就是抱怨莫斯科飯店旁邊的公園沒甚麼的大伯。回莫斯科之後有一次用餐同一桌,才知道他們是一組四人報名,他跟他的弟弟各自帶著妻子來玩,席間他很自豪地說他都會把他旅行的照片放在FB。他也是狂拍一族,有一次為了搶拍照,他急著搶到前面整個擋住了我,我不客氣地說,我也再拍照耶,沒甚麼大伯趕緊說對不起然後閃到一邊。他的弟弟和弟媳婦很活潑,拍照會擺各種姿勢,除了在冬宮的約旦大廳來個大字形之外,也會有高難度的劈腿或跨馬步的pose。

這一位是一家四口的媽媽,這一家人客客氣氣很有氣質,有一次和他們同桌,才知道甚麼叫做放鬆吃飯。這個媽媽皮膚比較黑五官深邃,情侶的大媽就在車上很大聲說人家好像菲律賓人。

 

這一邊是五個洋蔥頭尖頂,另一頭則只有一個尖頂,有五個洋蔥頂的下面是皇宮附屬的教堂,叫做耶穌復活教堂 The Church of Resurrection。

圖片來源:arthermitage.org

從網路上抓一張凱薩琳宮的全景圖,這是從前院看凱薩琳宮,而我們是從圖片的左邊走進來,而不是前庭的正大門。

我就站在前庭中往大門那邊看去。

這個就是正門。

看過去是凱薩琳宮的左翼

 想要拍沒有人入鏡實在很難,只好把tomboy也一起拍了。

我們沒有從正門進入,而是從側門,一樓的長廊。這裏一樣要檢查包包,不能帶大包包進入。

等著別人寄物和上廁所。

藝品店,像這種俄羅斯娃娃都要上萬了,其實錢多的人可以收藏,娃娃肚子上有畫凱薩琳宮,也是一種紀念。

要不然琥珀也可以帶。領隊一直提醒我們,不會辨識琥珀真假還是不要買的好。我想是可以買的,全世界琥珀最大產地就是在波羅的海沿岸了,而且要比在台灣買便宜才是。

◎ THE MAIN STAIRCASE 主樓梯廳

一樣也是先上二樓。光是這個樓梯廳也有一個故事,故事就是在伊莉莎白女王時期,建築師Bartolomeo Francesco Rastrelli把主樓梯設計在旁邊不在大門進來的地方,有圓頂而且是螺旋梯。但是凱薩琳二世的時候,就請建築師Charles Cameron把原來的樓梯打掉,然後把主樓梯蓋在建築主體中間,建材為桃花心木,取代了原來的中國廳的位置。但是到了1860-63年間,則由另一個建築師Ippolito Monighetti蓋了一個大理石洛可可式的樓梯廳,並且有很多浮雕和精緻的欄杆扶手,還擺了中國花瓶。

有的資料寫說這是巴洛克式但是官方資料和維基百科說凱薩琳宮是洛可可式,搞不清楚有甚麼差別也沒關係,反正洛可可算是巴洛克時期的後期興盛於法國宮廷。

樓梯廳牆上的嵌鐘,與其亮金金我還偏好白色充滿精緻的花草式樣的石灰浮雕,這種奢華是典雅而低調的。

牆面還有十八十九世紀的中國和日本的陶瓷。洛可可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加入東方元素,想必也是因為十八十九世紀與中國東洋接觸頻繁,這些花瓶盤子就是舶來品,中國東方對西方人來說是這樣異國神秘,難怪是這些貴族們收藏把玩的玩意兒。

維納斯?

天花板的三幅畫,原來的已燒毀,現在的這三幅是從冬宮收藏的三幅畫補上去的,中間大幅的是 The Judgement of Paris 義大利畫家 Carlo Maratti所繪,二邊則是 Jupiter and Callisto 作者是 Pietro Liberi。

這個樓梯廳與冬宮的約旦大廳不一樣,我實在不會形容,所以請參考我在標題上面的連結,那是凱薩琳宮的官方網站,網站做得很好,不用下載軟體可以直接線上看全景圖。第二次大戰期間凱薩琳宮被燒,又被收刮搶劫,現在這個樓梯廳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重建的,我們逛到最後會來到一個藝廊上面有修復時期的照片。

洛可可是巴洛克後期的風格,一樣也是很重華麗繁瑣的裝飾,但是注重採光而且線條比柔和並且加入東方元素,融入花草自然不講求全然工整對稱,十八世紀法國最為興盛。

 THE GREAT HALL 大接待廳

上了樓先右轉進入這個豪華大廳,是凱薩琳宮當中最大的一間房間,由Rastrelli設計(1752-1756年間),有800平方公尺,是作為正式接待和舉辦慶典宴會舞會的地方。

這麼大的空間中間都沒有柱子支撐,天花板是整個滿滿的畫,還有種3D向上延伸的錯覺,上面的畫作是Valeriani 的the Allegory of Peace 和 Allegory of Victory。

網路上我只找到一幅,這應該是Allegory of Peace

真正大幅的是這樣。

假掰公主來跳舞

這個大廳除了二面採光之外窗戶中間還加上鏡子。鏡框是實木鍍金

 這麼大的一個廳可以容納這麼多人,但是當時這些貴族們去哪裡上廁所呢?這是我寫遊記時腦海不斷出現的問題。

這一頭有二架鋼琴

另一頭則有這二個演員穿著十八世紀的宮庭服飾,供人合拍照,一次100盧布。

像這樣,洋妞腳上的不織布套每個入內參觀的人都要穿。

又是討厭的太鹹

望出去的前院

排隊等著進入另外一廳。這裏也是一樣很悶熱。

通往另一廳的門邊牆飾金人,這個胸部還算自然

這個大概是動過手術的。

◎ THE CHEVALIERS’ DINING-ROOM 騎士宴會廳 

從大金廳走過來這個顯得比較淨白的餐廳稱作騎士宴會廳,在1860年代這裏的浮雕原本是鍍成銀色的所以叫作Silver Dining Room,不過戰後修復就鍍上金色。

這裏擺的餐具是在1777-1785年間製造。角落是擺的青瓷暖爐。

接著又回到樓梯廳,又是這淨白的浮雕

還有這個睡在貝殼裏的小男孩

◎ THE WHITE STATE DINING-ROOM 白色國宴廳

從伊莉莎白女王的時期,這個宴會廳的牆面是貼上大馬士革白色綢緞顧名白色宴會廳,牆面上的靜物寫生是 Johann Friedrich Grooth (1717–1806)的作品,他是當時的宮廷畫師,原本這些畫是放置沙皇村的Monbijou pavilion,現在放置在這。要我吃飯看著死兔子畫,胃口全沒了。

天花板的油畫 The Triumph of Apollo 是19世紀仿Guido Reni的作品 

橢圓餐桌上的擺設中有個瓷器是沙皇村當中的一個涼亭叫作 Large Caprice pavilion的一個小模型,是1760年代的俄羅斯作品。

照片來源:凱薩琳宮官網

其他的瓷器則是來自於歐洲第一名瓷德國的麥森Meissen

照片來源:凱薩琳宮官網

像這個這個充滿小白花的瓷瓶,是十九世紀初的德國梅森 boule-de-neige vase 雪球(繡球)花瓷瓶,我雖然有拍但是這瓷瓶有玻璃罩罩著,加上後面擺了鏡子,把我自己的醜樣子都拍了,還是找凱薩琳宮的官方網站的照片好了。 

◎ THE CRIMSON PILASTER ROOM 緋紅廳 

'

這房間的特色在於牆上的條飾板是用紅色的金屬箔紙夾在玻璃的後面,旁邊則是貼上米黃色大馬士革綢緞。這樣的設計是伊莉莎白御用建築師Rastrelli設計的。靠牆的那個家具是德國工匠Abraham Roentgen (1711–1793) 所設計的書桌,是伊莉莎白女王在使用的。

 

這一個西洋棋的設計非常有趣,是以中國象棋的概念刻成的軍仕象車馬來對應西洋棋的國王皇后騎士等等,凱薩琳宮的官網說棋子和棋盤是珠母和象牙所雕刻,但是紅色的人物棋子應該是紅珊瑚吧?有人遊記寫說是乾隆送的,好像也通,因為乾隆與伊莉莎白女王是同一時期的沒錯。

◎ THE GREEN PILASTER ROOM 綠廳

隔壁廳就是綠廳,牆上的綠色飾板跟緋紅廳的一樣是用金屬箔紙鑲在玻璃後面。這一廳在凱薩琳大帝時期是當作餐具儲藏室。

這個桌子不知有何用途,官網沒有說明。是放樂譜的桌子嗎?

天花板上的畫 A Resting Military Commander Harkens to the Call of the Muses 由Valery Lednev所畫,原來十八世紀畫的已經燒毀 

精緻的鑲嵌家具

門邊的雕像和天花板上的畫。

◎ THE PORTRAIT HALL 畫像廳

原來這個廳是專門掛歷任沙皇的畫像,但是在二戰期間都燒毀了,現在所看到的只有伊莉莎白和凱薩琳二世的畫像。

一樣靠窗的那一面有鏡子。

廳中間站的這麼模型是伊莉莎白女王Empress Elizabeth Petrovna,而官網說這個是紙作的由比利時藝術家Isabelle de Borchgrave在2009年慶祝伊莉莎白300年生日周年所作的雕像。

◎ THE AMBER ROOM 琥珀廳

這是宮中的珍寶,而且是跟彼得大帝有關。

「1701年,第一位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為了給他的王后一個豪華的居所,因而在柏林的夏洛特堡宮內命人建造了這一奢華宮殿建築。著名建築設計師安格拉·舍魯特(Andreas Schlüter)受命設計了這一建築。並由多國的著名工匠對其進行了裝修。最終成型的建築內部鑲嵌了大量的黃金和寶石,風格上頗似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廳。由於建築內部最主要的裝飾材料為當時價格極端昂貴的琥珀,因此該宮殿得名琥珀宮。1716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訪問普魯士,這座宮殿便被新任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作為俄普親善的禮物送給了彼得一世。在琥珀宮的幫助下,普魯士和俄羅斯結成了聯盟,共同對抗瑞典。琥珀宮先是放置在俄國的冬宮。之後,便被放置在聖彼得堡郊外的凱瑟琳宮內直到1941年;並在前蘇聯時期一度成為旅遊勝地。」(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雖然說禁止拍照,我還是拍了幾張照片,我是覺得這個琥珀廳實在俗氣,但是曾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而且在二戰期間德軍把琥珀拆下來,先送到 Königsberg,而後又不知道藏到哪裡去。最後在2008年的德國發現了部分然後送回俄國,在蘇聯時期便大手筆使用琥珀和黃金重新裝潢琥珀廳。

記得彼得當時有說還是可以分辨出原來的琥珀和新加的琥珀,看顏色的深淺暗淡明亮來分。

◎ THE PICTURE HALL 畫廳

跟彼得夏宮一樣也有個貼滿畫的房間,但是這裏的畫題材不一大小也不一定,我覺得沒有彼得夏宮的畫廳吸引人。

這一間畫廳在十八世紀是用來當作外交接待廳,餐廳和音樂廳。

在二次大戰期間,凱薩琳宮失火,很幸運地這畫廳的畫有及時撤離,本來有130幅救了114幅,剩下的再由冬宮和其他博物館補足那十六幅。

◎ THE SMALL WHITE DINING-ROOM 小白餐廳

這個很精緻的原木鑲嵌寫字臺是1770年代的俄羅斯工匠Nikolai Vasilyev所作。

◎ THE CHINESE DRAWING-ROOM OF ALEXANDER I 亞歷山大一世中國會客室

這一廳是中西合璧的最佳例子。我超喜歡這裡的絲綢工筆畫圖案。官網說這個房間最早Rastrelli設計為皇室的套房,1820年凱薩琳宮失火,原來的裝潢受損,建築師 Vasily Stasov則依據亞歷山大一世 Alexander I的命令,重新在牆上貼上工筆絲綢畫, Fiodor Briullov (1793–1869)則在天花板畫 Zephyr and Flora。但是二次大戰後,天花板的畫改成 François Boucher的 Venus Disarming Cupid複製畫,周圍則是邱彼特的鍍金浮雕,牆上的絲綢工筆畫也是仿造存留下來的部分繪製的。牆上的這一幅畫是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 由 George Dawe,他就是畫了冬宮的1812年俄法戰爭畫廊所有將軍畫像的英國畫師。

非常典雅

又很精緻

牆上這位胖女士應該就是凱薩琳大帝 Catherine II 這是Johann Baptist Lampi the Elder畫的複製品。 

有一面牆的牆面的絲綢畫是原來的,但是我分辨不出來。

◎ THE GREEN DINING-ROOM 綠色餐廳

這一廳是我們最後參觀的一廳,於其他鑲金包銀的房間比較,這一間顯得清新,有濃濃的新古典風,也就是凱薩琳大帝所偏好的風格,根據官網,這一廳的原來位置是Rastrelli設計的空中花園,會滲水潮濕,所以到了凱薩琳大帝時期則請Vasily Neyelov 設計改了這個房間作為給他兒子保羅一世和第一任妻子的寢房,到了十八世紀又由Charles Cameron重新裝潢隔間,變成保羅一世第二任妻子 Grand Duchess Maria Fiodorovna的房間。

二次大戰期間這房間被洗劫也有部分受損,但是經過整修還是按照卡麥隆的原先設計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綠色牆面,白色古典浮雕,還有部分粉色的牆面。

我們沒有繼續參觀其他的房間就下樓,經過一樓的長廊牆面都是展示著凱薩琳宮歷史照片和畫作,記錄之前受損的情況以及修復的過程。

1948年二戰後的清點財產和修護工作

掉到凱薩琳宮內的未爆彈

修護天花板上的畫

館長與Debra 

 

 資料來源

沙皇村官方網站

Plan of the Palac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andawei111 的頭像
    amandawei111

    阿慢打胃之不落閣

    amandawe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