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4, 2018
前一晚下榻的飯店也位於海邊,距離杜布羅夫尼克約二十四公里遠,昨晚沒有出門逛,今早四處看看。
◎ Sun Gardens Dubrovnik
這也是一家五星級的飯店。
飯店就在海邊。
一樓的大廳
飯店的景觀陽台。
請團友幫我拍一張到此一遊照。
早餐也是自助式,來歐洲別忘了要吃洋菇。
準備要出發了,順便拍一下飯店前門。
我們八點十分出發前往波士尼亞,你若看地圖便會知道,杜布羅夫尼克雖然屬於克羅埃西亞,卻沒有在克羅埃西亞的主要國土內,除了一大半是沿著亞得里亞海,三面被黑山共和國和波士尼亞所包圍,波士尼亞幾乎是內陸國,鑲在克羅埃西亞的西南邊,克羅埃西亞變成一鐮刀型狀,波士尼亞唯一一小段靠海的地方就把杜布羅夫尼克和克羅埃西亞切開。我們九點多來到克羅埃西亞邊境,進入波士尼亞不像進入克羅埃西亞需要人帶著護照下車排隊過海關,但進入波士尼亞沒多久,就被警察攔下來,我們的遊覽車並沒有超速,但是司機知道警察想幹嘛,只好給他錢,以免被刁難浪費更多時間,後來一問才知司機給了警察30歐元。
我覺得這一帶的風景很美,如果是自駕應該在這裡停留,看過去的陸地並不是一個大島,而是一個狹長的半島平行巴爾幹半島,那個半島叫做Pelješac佩列沙茨半島。這一片狹長的海域中央有小島零星點綴,還成為風平浪靜的天然海洋養殖場。
◎ Walls of Ston
細看半島上還有城牆環繞山腰,這城牆叫做the Walls of Ston原來長七公里,是杜布羅夫尼克古國Republic of Ragusa的防禦城牆,最早建造於1358年,現在被稱為歐洲的萬里長城。現在只剩下5.5公里長,連接Ston到Mali Ston二個半島上的小城,形成不規則五角形,15世紀建造完成,原有40個塔,現存20個,有五個碉堡。
◎ Neum涅姆
過了海關進入波士尼亞,我們來到一個小城叫做Neum,遊覽車就在這裡稍作停留,說是一個休息站不如說是複合式飯店,一樓是餐廳咖啡館,二樓以上則是飯店,而地下一樓卻是一個超市,許多遊覽車都到此停留,領隊給我們一些時間在這裡休息,發現超市的東西比克羅埃西亞便宜,我買了四包無花果乾。不買也沒關係,這裡的景觀也很無敵,可惜不能上飯店樓上,不然景觀更美。
接著就開始進入波士尼亞內陸,沿著內雷特瓦河走一段。
這裡的房舍更顯破舊而簡陋,波士尼亞也是數一數二貧窮,這飽受戰火抨擊的國家,嚴格說來應該叫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 Bosnia and Herzegovina,簡稱波赫聯邦,因為波赫聯邦是由穆斯林(即波士尼亞克人)及克羅埃西亞人組成,又稱為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聯邦,簡稱穆克聯邦,首都是塞拉耶佛。但我們首先參觀的不是賽拉耶佛而是一個小山城叫做Blagaj。
◎ Blagaj
等我們來到波士尼亞的第一個景點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但是我們先來參觀這個寧靜的小鎮,波士尼亞的導遊也來了,是個個子很高的中年男子,有點搞笑,也一直提醒我們多跟小農買蜂蜜等等農產品,於是我買了蜂蜜和無花果醬。
波士尼亞的人口幾乎穆斯林和基督徒各半,我們來到波士尼亞第一個參觀的景點是穆斯林的聖地,是一個伊斯蘭教修道院,地陪本身不是穆斯林,他還會開開穆斯林的玩笑。
◎ Buna river
大概是旅遊淡季,遊客不多,我們沿著河邊的步道走了一段,一開始路邊有小農小販賣著蜂蜜無花果醬和一些紀念品,之後步道就淨空了,這一條河叫 Buna river,依著河邊蓋的石屋非常有味道,有的還是水磨坊,河水非常湍急而且水量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冬季是雨季,水量才這麼多。連休道院附近的餐廳都淹了水。
伊斯蘭教也有許多派系,除了我們常聽到的遜尼派和和什葉派,還有一支叫作蘇非派,信奉伊斯蘭教的密契主義(或稱神秘主義),為追求精神層面提升的伊斯蘭教團,遵行蘇非主義者被稱為「蘇非行者」,認為透由冥想及導師接觸到阿拉,他們把敬畏之心化為對阿拉無私的愛。遜尼派和什葉派的穆斯林都有蘇非行者。蘇非派最有名的應該是土耳其梅夫拉維教團的旋轉舞,而我們要來參觀的修道院便是蘇非派的修道院。
你也知道想要修道自然要清心寡慾,找的道場要夠空靈清幽,所以這個蘇非修道院tekija or Dervish monastery,選在Buna河的水源區很適合,根據維機百科的資料,Blagaj蘇非修道院約在1520年時建立,建築風格結合了奧圖曼土耳其和地中海型的風格,現在是國家級的遺產,而且地理位置也在Mostar的附近,所以來波士尼亞觀光,除了會來世界遺產的Mostar走走之外,也會安排參觀Blagaj。
◎ Blagaj Tekke
進入修道院必須要脫鞋和包頭巾,我自己有帶絲巾,沒有帶入口也有提供免費的頭巾。修道院裡面有解說員,我們的地陪再負責翻譯。修道院每個房間都很小,沒有辦法塞進去所有的團員,我在房間外自然聽不到地陪的解說,不過修道院有說明書,大致可以知道每個房間的功能。像這個房間是一個招待室。
地毯上也有標示麥加的方向。
這樣祈禱時就知道要朝那一邊跪拜。
我希望的效果同事沒能拍出來,倒是意外拍到地陪。我記得門楣上有可蘭經文。
這是一個咖啡廳。
修道院為二層樓。一開始地陪先帶我們上樓上參觀。
我等團員逛完了,我才慢慢看,再問地陪,地陪也很願意解說。
沐浴間
密閉狹小的冥想間
站在修道院外拍張照片,入鏡的是工作人員,非常的友善。
她旁邊的頭巾可以借用。
伊斯蘭的彎刀Scimitar,另外那個東西看起來像小掃把,但是我找不到這典故的資料。
站在橋上看湍急的河流,有點刺激。修道院被前面房舍擋住了,會讓人誤以為這建築就是修道院。
河的對岸是餐廳和小市集,但是餐廳和市集全沒開,餐廳都淹水了,即便水流湍急,這一群綠頭鴨絲毫不受影響。
從河的對岸才能看到修道院的一點點。
往回走,再拍一次水磨坊,地陪也給我們一點時間,讓我們促進地方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