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斯(Sousse)
一早先到飯店後面的沙灘散散步,即刻前往蘇斯古城參觀,我們前一天去的康大維遊艇港其實就在蘇斯城的隔壁,這二個地方都是歐美觀光客的朝聖之地。這裡的古城(Medina of Sousse)很值得細逛,而且還在西元1988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很可惜的我們在蘇斯城只停留三個小時左右,而且我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一個藝品中心採購。
◎蘇斯舊城(Medina of Sousse)
這是蘇斯古城的入口,旁邊的鑲嵌畫是複製的,真正的在博物館,是鎮館之寶。
蘇斯城位於哈瑪瑪特灣(Gulf of Hammamet),早在西元前十一世紀腓尼基人就建立了這個城,當時叫做Hadrumetum。這城市在羅馬帝國三次布匿戰爭(Punic Wars)的侵略期間與羅馬帝國聯盟,而免於七百年期間戰火之苦,當時稱為Colonia Concordia Ulpia Trajana Augusta Frugifera Hadrumetina。之後又被汪達爾人(Vandals)攻佔,又取了另一個名字Hunerikopolis。在東羅馬帝國拜占庭時期此城又叫作Justinianopolis。到了西元第七世紀阿拉伯人攻佔北非包含現今突尼西亞,迅速地傳授阿拉伯文化以及伊斯蘭教,這個城市又換了一個名字叫做Sûsa,在阿赫拉比王朝時期(Aghlabid Dynasty 800-909)蘇斯城則是突尼西亞當時最大海港。在阿勒拉比王朝入侵西西里島(Sicily)時,就是從蘇斯海港出船進攻,可見蘇斯城在這三千多年來的歷史當中,無論如何改朝換代,換名改姓,她在軍事戰略的重要性,以及海港貿易樞紐的位置,未曾改變。而伊斯蘭教傳入幾百年已經根深蒂固植入人心,再也無法移植當地人的信仰。而後十二世紀日耳曼民族的入侵,西班牙也佔據此國,接著又被法國人及威尼斯人所轟炸,都一直沿用阿拉伯名稱Sûsa,最後在二十世紀法國將蘇斯城稱為Sousse,也就是現在英文沿用的名稱。(參考維基百科Sousse)
來到蘇斯一定不能錯過拉巴特城堡(Ribat),是一個結合了軍事防禦和伊斯蘭宗教祈禱功能的碉堡,其中有瞭望台和清真寺。領隊就帶我們參觀這個碉堡。還沒進去拉巴特城堡時,外面聚集了一大群貓,原來有位婦女提著一塑膠袋的魚餵這些流浪貓。這大概是我目前看過最大群的貓,有幾隻你可以數數看。
從我們進去參觀拉巴特到出了碉堡,這個婦人還在餵,最後連狗都來了。
◎拉巴特碉堡(Ribat)
這個拉巴特,於西元821年於阿赫拉比王朝時期完工,目的是對抗西西里島的基督教徒,以拉巴特為名是以穆斯林聖者隱士marabout這個字根為源命名的,ribat變成是阿拉伯碉堡的意思。這裡有個瞭望台,我們一群人浩浩蕩蕩爬上了瞭望台擠爆了塔頂,好不容易才有辦法慢慢的把蘇斯城的全景拍下來。
整個碉堡為回字形,三面為士兵室,一面則為祈禱堂,據說是北非最古老的清真寺。我站在中庭往有眺望台的這一面往上看。
這是祈禱堂像迴廊一樣,中間還有一排柱子。
這是靠牆的那一面
清真寺是不膜拜偶像的,所以只有這樣一個凹進去的地方當神壇。
碉堡城牆很寬。
從碉堡的上面往下望,接著就要進入瞭望台。
瞭望台門口上面的石碑文,是啥我不知道。塔裡黑又狹窄成螺旋式階梯上去。
往外望是蘇斯古城區
這是另外一面,遠方的城堡是卡斯巴堡壘(Kasbah)高塔建於西元859年,Kasbah也是碉堡的意思但是通常是皇宮貴族住的地方,一樣也有軍事防衛的功能,目前這個卡斯巴是蘇斯博物館的所在地,我們沒有去參觀。裡面也是很多鑲嵌畫的收藏,僅次於突尼斯的巴杜博物館。
這是這個拉巴特碉堡附近另一個清真寺。
拉巴特碉堡旁邊就是一個藝品店,擺了這麼大一個鳥籠。
婦人繼續餵貓咪,團友也靠近拍貓咪,我則往後拍下眺望台和貓與人。
旁邊的小公園也有貓。
又是另外一隻貓,剛好背景還是拉巴特碉堡。
還是那群貓,一團亂,畫面亂七八糟,反正就是貓一群
這個小攤子很怪異,有魚尾有總統照片。
看著古城的小販虎視眈眈的看著我,覺得很不放心,於是直接殺到藝品中心買東西,因為裡面的東西不二價,不用跟店員殺價浪費時間。裡面東西價錢還算公道,一二樓是當地有代表性的紀念品,三樓賣皮件和皮衣,四樓是地毯,有位先生來招呼我,他以為我是大咖,一直叫我買一千多美元絲地毯,我哪買得起?買太好回去,還不是淪為貓床。一件200元美金我都覺得貴。而且沒有我喜歡的花色,最後只有作罷了,以後有機會去另外的阿拉伯國家或是尼泊爾去買了。
回到巴士看大家滿載而歸,而後就往突尼斯的方向去,當晚將是我們在突尼西亞的最後一晚了。
◎羅馬水道橋(Roman Aqueduct)
迦太基城之後成為羅馬帝國的阿非利加省,除了大力建設公共設施如神殿公共浴池競技場等等,另外偉大的建築工程就是引水道供居民使用,最厲害的就是利用水道橋(aqueduct),來供應迦太基當時有五十萬的居民用水,於是從乍觀山(Zaghouan Mountain)引山泉水,並興建132公里遠的水道橋,引到首都。
現在的水道橋只剩斷垣殘壁,但是可以看得出來當時會這樣大興土木不是沒有原因的,第一為了確保水不會被污染,所以架高,而這樣堅固壯大也是可以引進大量的水源,也不容易毀壞。
這一水道橋沿著公路走一段,後來轉個彎就往另外一個方向去,我們只是暫時停留拍拍照而已。
水道橋上面的水道。這一段是突尼西亞境內現在保存最好的水道橋。
●突尼斯(Tunis)
當我們的巴士漸漸進入突尼斯市區,整個歐化起來,車輛也多起來,甚至還塞車,這個尖尖鐘塔看起來有點面熟,很像英國倫敦的大苯鐘,果然是英國政府送給突尼斯的禮物。
◎突尼斯新城區
看起來十分現代化的城區是屬於突尼斯的新城區,小狐故意讓我們感受新舊城區差異,所以我們從新城區一路往舊城區走。
Avenue Bourguiba大道十分乾淨,幾排行道樹皆是棕梠樹,地上有積水的痕跡,看樣子剛剛有下過雨,還好我們到的時候雨停了。
新城區建立於法國保護時期,所以很多建築都是法式建築。
這個阿非利加大飯店方方正正聳立在城中心,非常顯眼,叫人不注意都不行。
路上行人匆匆,穿著比較講究,女性有的也沒有包頭巾了,後方是突尼斯市區的通勤電車,這個地方比你想像要現代方便多了。
這是一個天主教教堂,提供給突尼斯信奉天主教的人上教堂的地方,此教堂叫做The Cathedral of St. Vincent de Paul建立於法國接管突尼西亞滿一年,西元1882年。
在教堂的前面有個雕像,小狐就要解釋這個雕像是誰,於是叫大家拿出30元的鈔票,說上面的人像是他,後來當地導遊糾正說不是三十元的,是十元的。這張圖片反正也可以看看突國鈔票長什麼樣子,我已經都花光了,沒得紀念。
大家就起鬨說三十迪納的人像其實比較像Basha,看這個男人笑得多可愛。
我們的團友找到信箱寄明信片,聽說她已經收到寄給自己的明信片了,我的到現在還沒到,果然現代化只有在首都。我不是在突尼斯寄的,我早在杜茲的時候寄的,不知道是不是寄丟了,我們已經回來三週了耶。
◎突尼斯舊城區(Medina of Tunis)
大馬路一直走終於走到這個拱門,Bab el Bahr原義是Gate to the sea通海門,又稱法國門(French Gate),因為法國殖民時期的都市發展就在這裡截止,一過這個拱門就來到突尼斯的舊城區(Medina of Tunis)或是叫souk。
這個舊城區在西元1979年就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老城最早建於西元第七世紀,在12-16世紀阿拉伯時期,成為伊斯蘭文化的名城,原本舊城有城牆在法國殖民時期就拆掉了。老城區說像迷宮一樣,手邊沒有地圖的情況之下我不敢亂逛,跟著小狐先去看橄欖清真寺之後,然後到一家婚禮用品店,就放大家自己逛逛,小巷裡面人很多,賣紀念品的店員老對我們說摳尼基挖,我都懶得回應,只擔心被扒,擔心其實多餘了,反而被婚禮用品店的老闆唬去,買了一隻昂貴無用亮片魚。
這是進入小巷的廣場,法國門的對面。
一進去我要拍街景,賣燈的店員很不友善,說不准拍照,這個舊城區逛得膽顫心驚,一點都不愉快。走到路底就來到一面白牆,就是橄欖清真寺。
◎橄欖清真寺(Zitouna - the Great mosque)
就在這一整面白牆外面停留一下,小狐領隊說是橄欖清真寺,真是一頭霧水,還好有這隻黑貓陪襯,不然我都不曉得要拍什麼鬼東西,這個清真寺說非穆斯林不得進入參觀。而這可悲的是,一路上看到的貓咪各各健康毛色光澤亮麗,這一隻黑貓臭頭,躲人躲得兇,在殘酷現實的大都會生活果然對人與貓都不容易。
Zitouna的意思就是橄欖樹的意思,傳說這個清真寺的創辦者是在橄欖樹下教授可蘭經,如果改在椰棗樹不知道會不會叫椰棗清真寺?這清真寺最早建於第九世紀阿赫拉比王朝,裡面的塔樓是後來十九世紀新建的建築。裡面我們都沒看到,我也不打算多查資料了。之後就去看結婚用品社。
看樣子跟中國的習俗也沒有差別太多,跟請吃糖奉茶之類的一樣。看完這邊大家鳥獸散,我進去逛逛看這家店,牆面掛著一些手工縫製的魚,魚是個護身符一樣象徵平安富貴,所以我想帶一隻回去,但是我被老闆唬去,一直強調這是手工,所以不二價,後來想想這裡的手工才不值錢勒,算了,買了掛床頭高興就好。
不過好像只有我買這種魚。
接著本來只是要拍這個人釘錫盤,最後還是花錢買了四個,我有殺價但是覺得這東西不過是一片錫片,還要賣三百多元,我真是個豬頭,不過這個人算是有點良心,幫我釘上我家四兄妹的名字,外加給我ㄧ個小小的。
這個刻我的名字,給自己留紀念。
老城巷子就這樣,其實我應該繞過橄欖清真寺再繼續走,但是買完錫盤,又逛了另外一條街都是買流行服飾民生用品沒什麼看頭,腿又酸尿又急就走回新城區找飯店上廁所然後搭巴士。
這一次我還早回巴士,看著大家大包小包帶著戰利品,其中團友美麗好好還撕ㄧ塊真正的海綿寶寶給我,真開心。
之後就要回第一晚下榻的飯店。大概是下班尖峰時間,塞車,而這個鐘樓也亮了起來。
這就是傳說中住在大海裡的海綿寶寶。
- Feb 22 Sun 2009 22:30
北非風情突尼西亞之旅:Two Medinas and One Aqueduct(十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