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0717 Day 7
前一晚沿著海邊散步可以感受到這裡是越夜越美麗,夜生活很精采。狂歡過後,清晨的庫薩達西依然宿醉未醒。我還是按照慣例,在還沒出發前巡一巡飯店四周。站在濱海步道,望過去鴿子島,巨大的愛琴海遊輪停泊靠岸。

我一直覺得以搭遊輪方式旅遊大概是最豪華的也最輕鬆的,白天船停靠岸,讓遊客去景點走走,不想走的也可以享用船上的設施,也不用換飯店,飯店就在船上,吃喝拉撒睡都在船上解決了,很適合年紀大有閒錢的人,以前覺得這種旅遊方式一定很無聊,大概真的年紀大了,越來越不能接受跟老外背包客一起擠青年旅館,沿途旅遊還要花腦筋找飯店。也許有一天也會來試試看搭遊輪旅遊,不過台灣的埃及團好像都會安排五天住遊輪遊尼羅河,不過小費又得另外給,不知道是不是又是個雙重剝削?

我喜歡這種藤編遮陽傘。

但是覺得狂歡過後這些人直接睡在沙灘上外加垃圾,有點煞風景。

回頭看看我們的飯店。過街走到濱海步道得要戰戰兢兢,旅遊書也說土耳其人開車完全不會禮讓,前一天來到這裡我也體驗到了,有一次我要走過斑馬線到海邊,等了好幾部呼嘯而過的汽車,好不容易有一輛車停下來讓我過,後面的車輛就不耐煩按喇叭了。

也有人一大早就來晨游,只可惜我都沒有機會泡水。巨大的白色遊輪不知打哪來的,但是會停留這裡,不外乎是要去參觀艾菲索斯或是看看聖母馬利亞的家。也許也會到白加孟希臘遺址,也就是我們今天第一個參觀景點。

來到愛琴海沿岸,果然跟在高原上的景觀和熱鬧程度是不一樣的,土耳其的人口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地區。沿途北上經過塞爾柱Selcuk然後上高速公路,行經依茲米爾是土耳其第三大城,第二大港。

原本我還以為愛琴海一定是個觀光勝地,以觀光業為主,事實上不然,沿途沿著海邊走,工廠林立,煉油廠就蓋在海邊,之前領隊還說製皮業是高度污染工業,在塞爾柱就有工廠,歐美國家不願在自己國家設的高污染工廠,就會選在急著想開發的土耳其。另外領隊還說,羅馬時期就知道利用尿液來鞣皮,所以公共廁所就會收集尿液。

進入了市區,車子多了起來,而且很多油罐車,海灣望過去是煉油廠。

途中暫停休息一下,上廁所要付費,已經完全商店化經營。先在此窗口付費,然後男女廁所在左右二邊。

沿途有牛隻。此時才發現我的圍巾遺留在飯店,壓在床單下沒注意到,真是可惜,那是去年在美國買的十元商品說。

有種植蔬果,這裡栽種的是地中海型的蔬菜瓜果。

山坡上有著不太明顯的碉堡建築遺跡。接著我們就要去白加孟(帕加馬),是古希臘城邦,曾經是文化商業和醫藥中心。

這條小河可能叫做巴克爾河Bakırçay。

白加孟Bergama市區,我們上山是要參觀衛城Acropolis

山坡上興建中的纜車,領隊說纜車如果正式通車,以後巴士就不能開上來,大家一律搭纜車上來參觀古城遺跡。

右邊玻璃建築為纜車站兼旅客中心。上面的字是土耳其文Acropolis意思是The highest city最高城市,但是Lonely Planet翻成衛城,我就以書上的翻譯為主。來到貝加孟主要有四個景點,一個是在市區的考古博物館,阿斯克比恩神廟Asclepion,紅色教堂Red Basilica,再來就是衛城了。我們只有參觀衛城的部份。

這張照片其實是逛完衛城要離開的時候拍的。纜車站是這個樣子,纜車還沒有正式啟用。

旁邊賣紀念品的小店,擺了古董銅器和樂器。

Bergama白加孟的Acropolis衛城

根據維基百科,帕加馬原是密細亞Mysia(安納托利亞西北部)的一座古希臘殖民城邦,距愛琴海約26公里。城市本身坐落在巴克爾河Bakırçay北岸的一個海角上。在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之後,地中海地區進入了所謂希臘化時代。白加孟(帕加馬)是希臘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他的部將Lysimachus繼承了這個區域,之後由他的兒子Eumenes繼承,並建立了阿塔里德Attalid王朝(西元前281-前133年)。

我查資料發現這地方有二個名稱,原來白加孟的古名為Pergamon為希臘語,但是現在的地名則稱為Bergama為土耳其語。

(Temple of Ruler Cult帝國神廟)

阿塔里德王朝在這些希臘城邦當中是屬於親羅馬帝國的,甚至與羅馬結盟,到了王朝末年乾脆國王的遺言交代國家就給羅馬帝國管。根據維基百科,在阿塔羅斯一世統治時期,帕加馬在第一次馬其頓戰爭和第二次馬其頓戰爭中都與羅馬人結盟,共同反對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在歐邁尼斯二世統治時代,帕加馬又在第三次馬其頓戰爭中站在羅馬一邊反對馬其頓國王珀爾修斯。作為一支相對弱小的國際力量,阿塔羅斯王朝諸王選擇與羅馬結盟無疑是明智的。在羅馬人打垮了最大的希臘化國家塞琉古帝國後,帕加馬獲得了前塞琉古帝國在安納托利亞的全部領土作為長期支持羅馬的回報。在阿塔羅斯三世於前133年年去世時,沒有任何男性子嗣,為避免內戰或是被羅馬武力吞併,就直接把帕加馬給羅馬帝國,成為羅馬帝國的屬地。

希臘陶甕

希臘陶甕與帝國神廟。

來到這裡我同時使用二台相機,單眼的就使用長鏡頭,傻瓜的鏡頭有點廣角,拍出來的照片各有特色。只是整理起來很容易錯亂。

這位仁兄站在說明版旁邊剛好成為我的麻豆,像他這樣自己來玩就靠旅遊書了。衛城最有看頭的是原本是The Great Altar of Pergamon貝加孟宙斯神廟,可是現場看不到,因為整個神廟被德國人搬到柏林的博物館。



這是我從維基百科連過來的照片,如果我是土耳其人,感覺一定很爛,國家的重要古蹟整個被人家幹走。

在現場看的都是斷垣殘壁。原址可以看的只剩下石牆與大理石柱,當時我聽到領隊解說的,(或是領隊沒有講?)我有印象的只有圖拉真神廟的石柱和依著陡峭的斜坡蓋的劇場。


感謝網路有人提供這麼詳細的地圖,現在只能憑印象還有照片對照看看了。如果我們沒記錯入口就在帝國神廟(Sanctuary of the Ruler Cult)那邊進入。



順便也把貝加孟當時的地圖模型放在這邊,可以憑空想像一下當時古城雄偉壯觀的樣子。

而這個是我們現場看到的,看你猜得出來這是哪裡嗎?我們姑且認為是雅典娜神廟Temple of Athena吧。

可能還是雅典娜神廟的一部份

看下去景觀棒極了。

退著看,隆起的地方應該是屬於劇院的一部份,石柱左邊的部份是雅典娜神廟的遺址。

石柱的右邊則是圖書館的遺址。現在已經無法想像當時的圖書館是長什麼樣子,但是據領隊還有書上也有提到說,在歐邁尼斯二世時期,貝加孟的圖書館是世界聞名,直逼當時世上最大的圖書館,埃及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由於擔心歐邁尼斯的圖書館會把那亞歷山大圖書館的著名學者吸引走,埃及人決定從尼羅河切斷紙莎草papyrus的供應。公元前170年左右,帕加馬國王歐邁尼斯二世率先使用羊皮紙。以羊皮經石灰處理,剪去羊毛,再用浮石軟化,便成了這種新的書寫材料。羊皮紙的英文名稱Parchment就是由貝加孟的希臘語Pergamom這個名字而來的。不僅由小羊皮做成,有時也用小牛皮來做把這些羊皮訂成小冊子,稱為手抄本,再合訂成冊,使成為留傳後世的羊皮典籍。此後,手稿一直使用羊皮紙。羊皮紙的好處在於兩面都能書寫,而且能夠讓鵝毛筆的書寫呈現飽滿的色彩,拿來摺成書本也沒有問題。唯一問題是它相當昂貴,製作也比較耗時耗工。最好的羊皮紙稱做犢皮紙vellum,往往被拿來用在最重要的書籍抄寫上。

圖書館現在只剩亂石殘柱,黃花點綴。

這一邊則是圖拉真神廟Temple of Trajan。根據維基百科,圖拉真(Trajan, Marcus Ulpius Nerva Traianus,53年9月18日-117年8月9日),羅馬帝國皇帝(98年-117年),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圖拉真在公元53年出生於西班牙伊大利卡,是第一位義大利以外出生的羅馬皇帝。他在位時立下顯赫的武功,使羅馬帝國的版圖在他的統治下達到了極盛。他曾經建立圖拉真柱記載自己的功績。元老院曾贈給他「最優秀的第一公民」(Optimus princeps)的稱號。

陽光很強,天空很藍,神廟隨便拍隨便好看。

不知道完整的神廟到底是長什麼樣子,裡面是陰暗的呢?還是採光良好?

這會是圖拉真大帝的雕像嗎?幾乎每個遊客都要拍這種照片。

科林柱,還是科林柱。

圖拉真神廟建造的時間為圖拉真和哈德良(Hadrian)在位期間。根據維基百科,哈德良(Publius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76年1月24日- 138年7月10日),外號勇帝,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117年 - 138年在位。哈德良生於西班牙一個富裕的移民家庭。他是前任君主圖拉真的遠房姻親。事實上,圖拉真從未正式指定繼任人,但據皇后所說,他在臨嚥氣之前將帝位傳給哈德良。由於皇后對哈德良懷有好感,哈德良的繼任很大可能出於她的安排。他在117年即位。121年至125年,哈德良致力開拓帝國北面疆界,至到現在中歐羅馬尼亞、匈牙利附近。122年,哈德良開始在英格蘭北面的邊界修築哈德良長城。128年至132年期間,哈德良繼續向東擴張,直至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柱頭

應該原本是屋頂的部分都塌下來了。

還是圖拉真神廟的部份。Lonely Planet說,中世紀這神廟的地基曾經被用來當作蓄水池。

除了雄偉壯觀,還有什麼形容詞可以形容?我辭窮了。

接著再走過去一點,這裡是屬於碉堡的部份。

我繞到碉堡這一頭,往下望挺驚險的。不知道這是什麼花?


再來二張碉堡的照片。之後走到皇宮的部份。是在圖拉真神廟的後面往上走。

這一帶是皇宮,不過已經完全看不出來。

當時大家搞不清楚這裡是哪裡,只知道這裡可以看到kestel Baraji水庫。

有個水井

水井與圖拉真神廟

還有人丟錢幣許願。迷信的人實在不分東西方。

這就是Kestel Baraji水庫。接著領隊帶我們往劇場走下去。

從上頭望下去,實在有點恐怖,以前的人是不是都沒有懼高症?

高塔的左邊的地基應該是雅典娜神廟的所在地。

大夥跟著領隊導遊往下走。

進入劇場的階梯。

很陡吧。

來到了劇場,就來一張到此一遊照。

在劇場的下方是酒神戴歐尼索斯神廟(Temple of Dionysus)。

往上看圖拉真神廟還有它的地基。

往下望可以看到羅馬水道橋aqueduct在左邊,右邊則是體育場。

來到這邊是宙斯神壇的部份(Altar of Zeus),可是現在只有地基,神壇的部份則在十九世紀時期,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允許德國人把整個神壇搬走。

團友當中的一對夫婦沒有小孩,看到別人家的特別高興。這白人其實是美國加州人。這些美國人還是可以帶著嬰兒出國旅遊。

這是上市集的部份。

再回頭望一下衛城,接著就要去吃午餐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andawei111 的頭像
    amandawei111

    阿慢打胃之不落閣

    amandawe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