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ay 11,2012年7月14日
這趟走馬看花之旅終於來到最後一天,雖是最後一天,行程還是很緊湊,上飛機回台灣之前,要參觀三個點。上午先來到Vigelandsparken Sculpture Park維格蘭人生雕刻公園,為奧斯陸的必遊景點。還沒參觀之前想說一個公園而已有甚麼了不起的的,看了之後,才曉得果然不愧為必遊景點。而且很幸運導遊是一個嫁給挪威人的台灣人叫Wendy,講解清楚而且也很認真。

◎Vigelandsparken Sculpture Park 維格蘭人生雕刻公園

這是人生雕刻公園的大門口,我們早一點來是對的,過了一會兒,觀光客就越來越多。這個入口由白色花崗岩和鍛鐵所製,成圓弧型,有五個鍛鐵門。

二邊各有一個守衛室,建築上的銅門雕刻和風向旗即可嗅出這不是一般公園。整個公園的規劃設計是由挪威木匠的兒子維格蘭所設計的,他花了四十年的時間一手規劃和設計這個象徵人生的雕刻公園,裡面大大小小的石雕壁畫門上的藝術雕花都是出自於他的巧思妙手。整個雕刻公園儼然是他個人的藝廊,免費入場不收門票,開放給所有的人。

這個經過這道生命之門即展開維格蘭的藝術奇幻歷程。

生命的開始是渾沌而原始,只有變形蟲或是爬蟲類。大門上面的鍛鐵雕花所要呈現的就是如此。

一進來入口先看到的是維格蘭的雕像。據導遊說整個公園的人體雕像都是裸體的,只有作者Gustav Vigeland(1869-1943)是有穿衣服的,其實在公園還沒完成之前他就死了,享年七十四歲。據導遊的說法是說這個人個子矮小心胸狹窄很會算計而且不信任人,用盡心計爭取到這個雕刻公園的計畫。

我在公園外面跟小販買的簡介倒是沒有這樣說,多半是推崇這個相當有才氣的雕刻大師。話說回來,人若不攻心計,又怎能打敗對手敵人,有成名得利的一天呢?這個受到木匠爸爸的啟發的Gustav Vigeland自小就有藝術天分,出生在挪威Mandal,南邊沿海的城鎮,他的世代祖先原本都是務農,倒是他的父親成為了一個木匠擁有一個家具工作室。他的父親也發現了兒子有藝術雕刻的天分,在他十五歲的時候他的父親還帶他到奧斯陸學藝術雕刻,結果二年後父親死了,十七歲的維格蘭被迫回到家鄉幫忙母親工作,放棄成為雕刻家的願望。但年少的他平時還是養成閱讀古典文學研究聖經和素描的習慣,到了1888年維格蘭又回到奧斯陸,這一次他帶了很多他自己平時為雕像浮雕所畫的草稿,多以聖經上及希臘神話裡的人物為主,原想走木雕家之路發現寸步難行,於是去拜訪一位雕刻家Brynjulf Bergslien,Bergslien看到他的作品為之驚艷,就收留他訓練他,幾個月後維格蘭就在1889年作了他第一次的雕刻展,之後也短期念了設計學院。隨後他開始周遊列國受到名師的啟發和訓練,例如他到過哥本哈根在V. Bissen的工作室創作過,1893年又到巴黎認識了羅丹,羅丹的風格也深深影響了維格蘭。之後他又到義大利佛羅倫斯,德國柏林受到國際象徵主義人士的影響,當中的波蘭作家S. Prszybyzsewski就研究維格蘭寫專題論文,題目就叫做The Path of the Soul 靈魂的道路,表示維格蘭是寫實主義藝術的反對派。後來維格蘭在1896年又返回義大利專攻古典與文藝復興的藝術,而漸漸發展出自己對於雕刻的一個看法,也就是呈現的是紀念碑式的雕像,而不是羅丹式的風格。

跟許多藝術家一樣未成名前大多都是窮苦潦倒,他為了謀生只好在1897-1902年間在Trondheim從事中古世紀大教堂的修護工作,在那段時間他特別研究教堂塔樓上的雕刻,啟發他把人與龍或蜥蜴(爬蟲類)纏鬥的意像。當中四個雕刻就展示在大門一進來的部分。

維格蘭雕刻公園隸屬Frogner Park的一部分占地80英畝有214個雕像,有超過758個人像。維格蘭要實現這個雕刻公園的理想耗費很多時間和心血。一開始從市政府前面小雕刻噴泉開始,之後變成皇宮前面的大一點的噴泉,維格蘭的野心不僅止於此,他將把噴泉擴大,變成一個雕刻公園的概念,由於他的知名度日漸提高,一些喜好他的人也推動這個雕刻公園的計畫,後來奧斯陸政府也支持他的計畫,就在Frogner公園裡面提供他一個工作室,也就是後來的維格蘭博物館,其條件就是把他的所有作品都獻給政府,來完成一個雕刻公園,事實上公園還沒完成之前,維格蘭就死了,政府就按照他的藍圖,把Frogner公園的一部分規劃成雕刻公園,將他的作品排放在他安排的位置上,除了每個雕刻作品都有其特色和意念,也展現一個人生的起源,生老病死的過程。而維格蘭的骨灰就埋在維格蘭博物館的塔下面。生也住於斯,死也埋於此,而且這一生的開花結果也在此實現。世界上大概沒有幾個人可以這樣吧?

當時我都是急著拍照然後緊跟著導遊,根本沒有時間靜下心來欣賞這些藝術雕刻。可是不拍照只欣賞,我大概也會忘得差不多,所以只好拼命拍照取角度,回來查資料惡補,給自己自習自習。現在再來看這個人獸大戰,倒覺得像情侶間的纏綿,我想維格蘭想要表達的也是這種一體二面的意境。因為邪惡人才懂得善的重要,因為邪惡人想要佔有有無止盡的慾望。

我當時因為光線的關係,加上導遊繼續前進,另外二個人獸大戰的雕像就略過沒有拍了。

這是公園的地圖,圖片取於Vigeland Museum的官方網站,我加了幾個中文字。我們從最下面往上走。鐵鑄大門是圓弧型。

一進到公園先是一個廣場,有草坪沒有種花,按照Wendy的解說,因為生命的開始很單一還沒有太多的色彩和開花結果。
之後我們要經過一座橋,在橋的前面先有高柱,高柱上立有上身裸露裙襬飛揚與爬蟲類爭鬥的石雕,爬蟲類代表的是邪惡和慾望,人類窮其一生都必須對抗或被邪惡或慾望給征服。

剛好有海鷗來湊熱鬧。這是在纏鬥嗎?還是掐著怪獸的脖子說:你到底愛不愛我?

我大致翻譯一下官方網站上的英文解說:橋的寬度15米長100米,二邊排列著藝術燈還有雕像,還有大理石的擋牆,橫跨Frogner河,上面有58座銅雕,有大人小孩嬰兒,親子之間的關係,男女之間的關係。橋上最有名的就是生氣的小孩Sinnataggen,the Little Angry Boy。橋下還有一個草坪,上面也有八個銅雕,也是小孩的形象,導遊有講解為何這個生氣的小孩為何有名,除了很生動地描繪小孩撒野生氣的樣子,據說這個其實擺在路燈後面的小童雕像,曾經被偷走,但是失而復得。
.
橋上的嬰兒的銅雕。有的跟青少年一起,有的是壯年人在一起,也有單獨一個。根據導遊的說法是在說明小孩出生後,與家人的互動。

導遊Wendy還說維格蘭很大男人主義,所以雕刻公園的人物多是男性,女性佔三分之一。我在想,也許是維格蘭是站在他的人生觀點來看人生,他是男性也很了解自己的身體,所以啟發的題材可以藉由自己的身體來創作。

而且媽媽也不太會對小孩做這種動作,而且這是錯誤示範,請不要這樣對付你的幼兒。Wendy還說這些雕像都以裸體呈現的原因是可以表現出原始,又不會侷限在某個時代的服飾上,這樣方能成永恆。我則認為既然是人生,而造物主賦與我們這樣獨一無二的身體,以古典主義或文藝復興觀點來說,也多半人物都是裸體的,我想維格蘭還是受到古典主義和文藝復興的藝術思維所影響。這些銅像呈現的是青銅色,但是遊客若刻意摸銅像的某個地方,就會把銅像模成黃銅色,你看看,這個父與子哪裡被摸了?

另外為何每個雕像都這麼粗勇?Wendy的解釋是說挪威人喜歡滑雪戶外活動,所以體型一般說來都比較壯碩。

我個人倒覺得這是維格蘭個人喜歡這樣的結實的肉體,呈現的不是十全十美或是過份情色的身體。過於完美的體型反倒與現實脫離,這樣就讓人覺得這是個美美的人體雕塑公園而不是真實的呈現人生。照理說人有胖也有瘦有高也有矮,或許維格蘭故意讓這些雕像的體型都是肉肉的,變成是作者的特定風格。例如之前我在荷蘭看到哥倫比亞藝術家Fernando Botero的雕塑人物個個都是大胖子一樣。

Wendy也說雕刻的面部表情也呈現挪威人的文化,挪威人外表冷酷性喜孤僻,加上一年只有幾個月氣候溫暖其他的時候晝短夜長,漫漫長夜令人鬱悶。妙的是,既然天冷夜長挪威人應該更重視家庭生活,想受婚姻生活天倫之樂不是嗎?為何寧願獨居養狗,不信任婚姻關係,主張性愛解放?

我想是北歐人老早就體驗生命苦短愛情也有壽命,婚姻變成是枷鎖而不是依靠。不變的是親情。

這樣的姿勢都是我們幼時的回憶,爸爸都會把我們高高的舉起來甚至跨在肩膀上。

這就是橋的樣子

越走過去,小孩漸漸長大了。

女兒與爸爸的遊戲。

生氣的小童。據說摸摸他的小手可以帶來好運,為甚麼呢?真不懂,當然也有人會去摸那個地方。

這些銅雕還有像這樣的圓圈圈,表示生命的循環,人一出生就背負著責任和負擔。

關係之間的愛很情仇和糾葛。

家暴嗎?

沉思嗎?

三千煩惱絲嗎?剛好有這個遊客的示範,身高身材比例髮型幾乎一模一樣。

想掙脫小孩的責任嗎?

真正的父女又是這樣

走過橋後,就開始有花園,表示世界已經發展了。

種的多半是玫瑰,玫瑰象徵的是甚麼呢?愛情。

這個噴泉叫做生命之泉,是在一個大平台上,平台上還有特別用黑白二色的大理石排成一個迷宮。Wendy說從這裡道出口有3.2公里,要走四個小時。這迷宮有意味著人曲折的人生旅途。

中間噴泉的部分是個碟子由六個巨人扛著,這六個人代表人六個年齡階段,扛著盤子代表著人一生都有不同的責任和壓力要承載著要背負著,水象徵著生生不息,因此噴泉的水也源源不斷。噴泉的外圍由黑色花崗岩砌成一個方型水池,每一面都有浮雕。我有特別拍了一面。

水池大理石擋牆上面立了二十個銅雕,每一個銅雕都是以樹為主幹,每棵樹下都有雕像,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悲歡喜樂與樹枝交纏。這些樹稱為生命之樹,樹與中間的盤子的意義是重複的,代表的是人生中的責任與負擔。

這一個噴泉就是維格蘭最原先的創作概念,之後才不斷地擴展。

樹一方面又是大自然的象徵,所以這裡的雕塑也代表人與自然的關係。當中的雕像部分也敘述著人生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故事。像這個青春的肉體似乎在期待些什麼?這對愛侶是痛苦地愛著嗎?有的苦思,有的被枝幹糾纏著倒吊著,有的穿著一身又舊又皺的臭皮囊。

在網路上也不少人取不同時間不同季節拍攝,黃昏和雪景的雕刻公園很是耐人尋味。






這也是人生連環畫。這些浮雕總共有六十面,除了生命的循環之外,也有呈現人與動物之間。第一個浮雕讓人覺得是擁抱死亡,還是至死不渝?

往後走來到了人生之柱,也是這個公園的最高點。這個Monolith Plateau有三層。

先要通過這一道門,這也是維格蘭的傑作,所以這個木匠之子,不只會木雕石雕雕塑也會鑄鐵。像剪影般的鑄鐵一樣可以展現出男人的肌理之美。

這樣的鐵門入口共有八道,都不一樣,不過我只注意到這一個。人生之柱都週圍環繞了三十六組大理石雕塑。一樣主題還是環繞在人生。這一部分的作品則是由工匠按照維格蘭的原此寸模型雕刻而成。

這個巨大的大理石石柱上面雕了121個人,高有46.3英呎高,如果包含基座有56.7英呎。整個石柱由一塊岩石雕刻而成。由三個工匠雕刻從1929年開始到1943年正好在維格蘭死前完成。

I can't be bothered to translate the information into Chinese, so here I quote it directly. "Various interpretation of the Monolith have been suggested: a phallic symbol, the struggle for existence, Man's yearning for the spiritual sphere, transcendence of everyday life and cyclical repetition. Yet another interpretation is Man's resurrection. In support of this theory is the apparent link beween the column figures and those in a largem unfinished relief from 1900, filled with ascending figures which Vigeland entitled "The Resurrection" (Vigeland Museum)" (by Tone Wikborg, The Vigeland Park in Oslo)













"The Sundial, mounted on a 12-sided granite pedestral bearing circular reliefs depicting the signs of the Zodiac (1930)."

This is the final sculpture along the main axial path, which is called the Wheel of Life (1933-34). Four adult figures and three children are linked together in a circular composition around a void.

We didn't visit the museum nor other sculptures outside the main axis. This is the end of the journey in Vigeland Sculpture par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andawei111 的頭像
    amandawei111

    阿慢打胃之不落閣

    amandawe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