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午餐採買土產後開始了我們在四國愛媛縣松山市的旅遊導覽,第一站來到松山城。 要前往松山城可以爬步道爬上去,也可以搭纜車上去,我們這種到此一遊的觀光客當然是選擇搭纜車走馬看花。

來到了松山城的纜車站兼旅遊中心買門票,這裡有一個松山城的模型,還有很多簡介可以拿,更棒的是還有免費wifi可以用。

◎松山城模型

我在想我們去廣島沒有參觀廣島城的原因應該是廣島城是二戰後重建,並不是原有的老建築,因次比較不具歷史價值,可是當時導遊只說,哎呀,日本到處都有城堡啦,沒有甚麼好稀奇的。即便他沿途拉哩拉喳背出中國的歷史(就不懂他講中國的歷史是要幹嘛?)和日本的歷史,還說他是學法律的,而且是日本華僑,我需要的導遊只是能夠適時導覽講重點,注意團員的需求,時間可以掌握好...算了,氣也沒有用,小費給都給了,顧客意見表也寫了,全都石沉大海,我話寫得很難聽,就說如果再有這樣的導遊,他家的日本團我都不會參加,哼!

繼續回到阿慢打的不專業但很認真的導覽。雖然四國被認為是日本的鄉下地方,我們來到的松山市還是四國最大的城市,歷史也相當悠久,過去便是繁華的松山城的城下町(城堡城市)。日本文學作家夏目漱石年輕的時候曾經從東京來松山教書,之後寫了一本小說「少爺」(也有人翻譯「哥們」)所描述的一個來自於不滿東京生活的老師來到鄉下地方教書的故事,其實很有自傳的意味,而這個鄉下地方就是松山,小說當中場景例如道後溫泉,少爺列車,現在都變成熱門的觀光景點。

最著名的松山城雄踞在海拔132公尺的勝山山頂,所謂的天守是指日本封建時期諸侯將軍在屬地中央所建的日本城堡,從江戶時期所建或更早的現存天守全國僅存12座,包括姬路城,松本城,犬山城,彥根城,弘前城,丸岡城,備中松山城,松江城丸龜城,伊予松山城,宇和島城,高知城,而我們現在要去參觀的松山城是海拔最高的城堡,由城主加藤嘉明於1602年開始築城,歷經25年歲於1627年完成。

大家在等候領隊買票,不能走遠,只好隨便亂看隨便亂拍,穿和服的是這裡的工作人員,就站在自動售票機旁。

◎單人纜車

接著我們就上樓搭纜車,有兩種,一種是單人吊車,速度比較慢,但是隨排隨上,視線比較好。另一種則是纜車載客較多速度比較快,但是要等班次。

我跟基隆大姊和內湖妹妹一起都搭這種單人座的。這種應該是設計滑雪用的纜車,沒有安全帶的設計,想必認為搭纜車的人很安分,就算掉下去也有網子接著。

◎纜車

旁邊就是纜車。

◎太鼓櫓

到站之後還要走一段路上去。松山城的基座是石頭砌起來,很像祕魯的印加遺跡像是馬丘比丘,大大的石頭緊緊地扣在一起,外觀切得很平整。印加遺跡的建造是個謎,因為那時不會用輪子,那江戶時期的城堡應該就有輪子協助了,只是怎麼計算和建造這些工程呢?我參考松山城的中文簡介,照片中所拍到的櫓應該是太鼓櫓,走到底有個髮夾彎。

「松山城是日本江戶時期末期的建造的城堡,其城樓、乾櫓、戶無門等21個建築,被評定為日本國家級重要文化遺產。松山城別名金龜城或是立龜城,因為傳說中松山城築城時在山下的護城河(現在的愛媛縣廳西邊)裏住著金色的烏龜。松山城的天守閣與姬路城的樣式相同,屬於連郭式平守,以渡橹來連結大天守閣、小天守閣、南隅橹、北隅櫓等建築,可稱為日本三大平山城或是日本三大連郭式平山城。」其實資料上寫的,我有看沒有懂,甚麼叫做乾櫓,戶無門?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我,只好繼續找答案,原來櫓是城樓的意思,而戶無門則是一個入口,因為無門扇,就叫做戶無門。連郭式平守是日本城堡的建築風格。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Kuruwa,說明這種連郭式平守就是長這樣,通常日本城會分成三區,城堡核心叫做本丸 honmaru,第二區叫做二の丸ninomaru,第三區則稱作三の丸sannomaru,連郭式就是把城堡核心放在最裡面,第二區第三區排排放,據說城堡的格局也表明了城主的野心,有野心的就築山城或是平山城,可見松山城的加藤嘉明是有野心的。而我們今日直接搭纜車上來參觀的是屬於松山城的本丸和主壇也就是天守閣的地方。

◎戶無門

髮夾彎上來經過這個沒有門扇的入口,就是戶無門。屬於21個重要文化財之一。通過了戶無門便來到了本丸。

◎筒井門,筒井門東續櫓,筒井門西續櫓

這個入口則叫做筒井門,上面的城樓叫做筒井門東續櫓和筒井門西續櫓。

這裡的景觀已經很不錯了,不過爬到天守閣的視野更遼闊。而現在我們參觀的天守閣是在1854年(日本安政元年)重建的,遠處的山不知道是不是就是石鎚山?這裡春天來也是著名賞櫻景點。只可惜我沒有春假。

絞鍊

不解釋,其實我也不了解。

這些櫓長得都很像啊,我搞不清楚哪個是哪個了。

◎隱門,隱門續櫓

這個門比較重要,也是文化財之一叫做隱門,就在筒井門內側石牆背後,屬暗門式櫓樓門,可突襲經戶無門逼近筒井門之敵人背後。上面的櫓就叫做隱門續櫓,也是文化財之一。

想像一下春天開滿吉野櫻的樣子。

站在筒井門外假掰一下,門後面的建築是太鼓門西牆。

◎松山城本丸

來到本丸的部分,成一長條二側排滿了櫻花樹,可想而知櫻花季開始會是甚麼場景。這樣望過去的建築,最高的就是大天守,也是文化財之一,造型為地面三重三層地下一層的層塔型天守,是江戶時期最後一座完整的城建築,在歐美艦隊駛入日本領海的次年落成,此外,現存12天守中,只有這個天守的瓦上繪有代表城主的葵花紋飾。左邊略矮的則是小天守,亦稱為二重櫓,或小天守東櫓,可監視和防衛前面二之丸和三之丸方向的重要位置。(資料來源:松山城中文簡介)

大嬸來個到此一遊。

◎售票處

要到天守閣要另外買門票。從這裡往上看從左到右的建築是多聞櫓,小天守,鋼筋門東牆,後面最高建築則為大天守,接著往右是一之門南櫓,一之門東牆和二之門南櫓。

◎吉祥物:嘉明君

這個吉祥物叫嘉明君。

◎一之門

一進來會有一個凹進來的地方,右邊的門叫做一之門,是進入天守的入口,結構上採用大塊木材,氣勢豪放,外型屬於易從上面攻擊的高麗門。整個一之門的上面的櫓和牆都是文化財。一之門之後通過二之門,而這之間成為一個方斗型的方井,敵人若入侵,可以從小天守,一之門南櫓,二之門南櫓,三之門南櫓由上往下進攻。不過我總覺得只要敵軍想辦法潑油點火燒木造城堡,連攻都不用攻了。

◎小天守,大天守,鋼筋門東牆

左邊這個則是小天守,右邊是鋼筋門東牆,後面是大天守。

◎大天守

穿過一之門,接著上階梯再轉穿過二之門,我只顧著拍大天守,忘了拍二之門。

◎三之門

又要再轉個彎通過三之門

◎三之門南櫓

大概是三之門的南櫓

◎天守廣場,內門,天守入口

我穿過鋼筋門來到這個天守廣場。準備要脫鞋換成拖鞋入天守。照片中的那個門是內門現在作為出口方向,有人走出來的地方是進入天守的入口,內門左邊有階梯上去的地方是玄關,上面則是玄關多聞櫓。

◎內門

內門。

◎免費置鞋櫃

貼心安排鞋櫃附上鑰匙,不用錢。然後上階梯,裡面擺設松山城主的盔甲刀械,以及歷史介紹。

◎加藤嘉明盔甲

最先看到的就是城主的介紹,城主加藤嘉明,是第一任城主,加藤嘉明在慶長5年(1600年)關原之戰投入德川家康一方,其戰工獲得肯定,封為20萬石,慶長7年將城池從伊予正木遷到現址勝山,並開始著手建城。本來天守有五重。後寬永四年(1627年)專封至會津,繼承者為蒲生中知,死後無繼承者,之後寬永12年(1635年)松平定行被封為伊予松山15萬石,花了三年把大天守改成三重。

◎松平定行盔甲

這個是松平定行,為松山城第三任城主 。

「加藤嘉明於1602年起開始築城,到完成之前花費了25年的歲月。雖在1784年由於雷擊燒毀了天守閣、以及其他很多建築,但于1854年重建,此時重建的天守閣就是現在的天守閣。寬大的占地內建有箭樓、門等很多建築,大天守、以及日本唯一現存的望樓型二重箭樓“野原櫓”、一之門等21棟被指定為重要文物。大天守最上層起開闢了360度的大全景展望台,可以望見整個松山平原,如果天氣好甚至可以將瀨戶內海盡收眼底。勝山南側山坡有二之丸史跡庭園,用柑橘類等花草、水和砂石再現了昔日的二之丸大殿佈局,露天展出了已發掘的大水井遺跡。本壇內的天神橹在戰略上沒有任何意義,在以防守為主要目地的城堡當中設有天神橹是非常罕見的。松山城的天神橹祭祀著久松氏的祖先菅原道真。因為天神橹位於艮的方位(八卦的方位之一),所以天神橹除了是祭拜祖先的廟宇以外也被當作是城堡的守護神。」(資料來源:日本見聞錄)

◎北隅櫓

巡覽天守需要依照指示方向,我們雖然進入大天守,要先走過內門上面的通道到多聞櫓,然後繞過北隅櫓,十間廊下,南隅櫓,小天守,然後再到大天守。這裡是北隅櫓。可以從小窗口看視野很好。

◎野原櫓,乾櫓,乾西牆,乾門東續櫓

這一頭是主壇外面本丸的西北側,右手邊這一個是野原櫓,是日本唯一現存望樓型二重櫓,據稱這是天守的原型。中間最遠的那個則是乾櫓,左邊是乾門西牆,被乾門東續櫓擋住的,則是乾門。

◎天守廣場,鋼筋門

而從北隅櫓這一頭看則是天守廣場,那個門正是我剛剛走過沒有拍照留念的鋼筋門。

◎武士刀

展示武士刀的這一區應該就是十間廊下

◎槍

槍,這種槍應該就是我們說的耍花槍的槍是一樣的,而不是拿來射子彈的槍。旁邊的說明是說搶的握把後面有用染紅的馬毛當裝飾。

◎松平定長的盔甲

第五任城主松平定長的盔甲。

◎松平定直的盔甲

第六代城主松平定直的盔甲

◎藩札

藩札(hansatsu)是日本江戶時代和明治時代各藩獨自發行的紙幣,類似於中國的錢莊票。

◎長持

長持,中文意思應該就是木櫃吧,上面有松山城的城主家紋,三葉葵是松平家,梅花則是九松家。 

◎天守鯱,懸魚

這個龍頭魚身的怪東西叫做天守鯱,是裝飾在松山城的屋簷角上的獸頭瓦。這是原來的獸頭瓦,但在2006年松山城的獸頭瓦有重新修繕。看到這東西覺得很面熟,因為去年去俄羅斯,沙皇時期的建築和藝術品也有類似的東西,只不過他們稱是海豚,而鯱中文的意思是虎鯨。懸魚是裝飾在山牆上,若以中國建築風格來說,魚代表水,表可滅火,也表年年有餘。至於日本建築風格是不是一樣我就懶得查了。(懸魚資料來源)

◎和釘與卡榫

和釘及松山城的木造工法

用卡榫裝置內部

◎御神矢

御神矢。在屋脊架起時會舉辦儀式祈求平安,這時就會用上御神矢和御神弓。

來到小天守,可以觀望本丸

面西可看到海

看下去這裡就是一之門二之門的地方,若有敵人攻入,在這裡可清楚看見,要攻打也很容易。

來到了大天守,這裡有穿盔甲的體驗,只可惜我不好意思上去穿,其他人也扭扭捏捏的,所以沒能拍照。

大天守戰時可做為防守要衝,只有在緊急的時候才用於固守城池,平日城主和其他左右人員是不來到天守的,這裡也不是生活場所,所以並沒有廁所和廚房,一般地面舖木板,不設天花板,可是松山城的一重二重三重天守均有天花板,而且從結構上來看可以舖上榻榻米,而且還安裝了壁龕,像我照片上這個。甚至還裝置了可以裝入隔扇的門檻,這意味著甚麼呢?當時的第十二代城主松平勝善想要將此地作何用呢?據說已成為松山城大天守之謎。

登高望遠,可以看山看海看都市

◎艮門和艮門東續櫓

望下看城堡的那部分是艮門和艮門東續櫓,是在本丸的東北側,處本壇鬼門,亦稱為不淨門,為防衛本丸的出擊口。爬到大天守的最高點之後,我跟內湖妹妹開始往下衝,因為已快到集合時間,而且還要包含搭纜車的部分。

不過到了筒井門遇到二位穿黑紅盔甲的武士,我問可不可以幫他們拍照,他們很熱情答應,還把頭罩借我戴,成為我遊松山城最有意思的照片。

 

下山了。

 

資料來源:

日本見聞錄松山城

日本旅遊目的地指南

愛媛旅遊資訊

日本政府觀光局網站

松山城日文官網

維基百科

松山城中文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andawe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