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我在這所學校任教第三次當導師,連之前的學校帶學生去畢旅,外加自己高中的公民訓練,全都是去墾丁,行程大同小異,只記得照片放到臉書,根本沒想到要為這次畢業旅行寫篇遊記,想想前二屆我都寫了,這一屆若沒紀錄,總覺對不起自己的學生,雖然他們並不知道阿慢打胃之不落閣的存在。

這次的畢旅其實比之前有更多的風波,包含官方說法因為旅行社訂不到飯店,而改出發日期,還有一些奇怪難以理解的人員安排,不過至少我的學生除了小受傷和遺失東西(最後有找到),算是一路平安。所以還是來個流水帳好了。

Day 1, 20150512

早上七點集合,七點半出發,我的學生沒有人遲到,反而我還被班長電話催說我怎麼還沒來?因為下雨的關係,逃生演習晚了些演練。我這個三類組的班級42人全部參加,遊覽車最多坐43人,學生小頑皮要我跟另外一個男同學坐在遊覽車最前面也就是司機上方的位置,領隊是一個開口閉口愛講英文的大男生,我覺得他有點忽冷忽熱,景點導覽不是太積極,不過女學生買他的帳,很認真聽他的道理。

我們第一天直接殺到高雄義大世界中途停了二次休息站,中午給學生150餐券使用,我們老師們則是一起用合菜。台灣南北差異最大在於氣候,當北部還有些陰涼,南台灣則是悶熱,一下車我根本沒有玩的興致,只想躲在室內吹冷氣。學生畢竟年輕一整天興奮不得了,一路一直唱歌,精神還很亢奮。中午老師吃了飯喝了咖啡,旅行社的人員安排老師去看飛越台灣,2012那年跟學生去畢旅也是去義大,旅行社一樣要我們老師去看飛行模擬器,體驗二十分鐘,我暈得不得了,這一次我興趣缺缺,剛好另外一個同事也沒興趣,於是我們去搭碰碰車和很幼稚的crazy bus。幼稚的crazy bus配上有懼高症的學生和頑皮的同學,一起玩反而很有笑果,遊樂場果然是要有伴才好玩。最後我還玩了一下天旋地轉,我旁邊的學生淒厲尖叫,我倒是很淡定。

晚上我們下榻義大天悅飯店,學生玩了一下午的遊樂場,晚上安排搭摩天輪和自由時間去逛街,旅行社安排老師去搭摩天輪時,我則自己去逛街,老實說義大世界還滿好逛的。

Day 2, 20150513

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先到高雄旗津看砲台和逛老街。對我來說這是比較新鮮的景點,高鐵開通後,我只搭過二次,第一次搭回嘉義,第二次則是去高雄,因為事先沒做好功課,當時人都搭船來到旗津了,竟然不知道旗津有炮台和燈塔,只記得天氣有夠熱,心想怎麼會有人覺得高雄好玩?原來是我選錯了時間也沒到對地點。

五月份的高雄也是很熱,即便這幾天剛好颱風掃過邊緣,前一夜下雨但還是悶熱。

不知名的花

沿著步道和指標往山坡上走。

不知名的果實。

旗后砲台被我們學校的學生攻佔了。

找了高雄市政府的網頁資料來貼貼

「清末為扼守打狗港整體安全,於打狗山的大坪頂、哨船頭及旗後山上,依地形高度設置有三座砲臺,其中最高處的「大坪頂砲台」,現已埋入土堆,次高為「旗後砲臺」,最低為哨船頭之「雄鎮北門」砲臺,三個砲臺互成犄角,結合成為一組防禦線。
旗後建砲臺之紀錄,最早見於康熙59年(1720)之《鳳山縣志》:「旗後汛:砲臺一大座、煙墩一個、望高樓一座」。
「旗後砲臺」為同治13年(1874)牡丹社事件後,清政府派船政大臣沈葆楨來臺辦理海防事務,乃先後派淮軍統領唐定奎、副將王福祿主持,聘英籍哈務德(J. W. Harwood)四品總教習督造,於光緒元年(1875)在旗後山上興建一座中西合璧的砲臺,於次年完工。
「旗後砲臺」基座為下大上橢圓,砲台分三區:北區為兵房;中區為指揮區;南區為彈藥庫,其上安置四門6.5公噸英製阿姆斯壯前膛砲。「旗後砲臺」之正門為中國式建築風格之八字牆,而門牆兩邊用磚砌的「囍」字,為其特色。
光緒21年(1895)乙未之役,10月15日清晨6時55分,日艦「吉野」號率「秋津州」等艦,於旗後外海砲擊,擊毀旗後砲台門額。砲擊之前,指揮官劉成良已於清晨4時,隻身前往安平。砲臺因無人指揮,僅發射5發砲彈。至下午2時30分,日軍開始登陸,迅即占領無人防守之「旗後砲台」。
日治末期,大砲被拆走、熔毀,「旗後砲臺」成為斷垣殘壁。
1945年二戰後,國軍於砲臺及燈塔之間另築碉堡。民國74年(1985),內政部公告「旗後砲台」為二級古蹟,目前為市定古蹟,民國80年(1991)高雄市政府進行修復,為時3年,並於民國84年(1995)1月1日開放參觀。」

可遠望高雄八五大樓

旗津的海邊

老榕樹與兵房

這裡原是砲台的正門,至於門二邊的囍字為何不一樣,當時我有聽到某班的領隊有解說,但是回來我已經忘了他說甚麼了。

到底士兵房還是彈藥庫,我搞不清楚。

紅磚的排列方式很美,只不過後來的水泥改建破壞了原來的建築結構。學生只能去砲台之後讓他們到老街自由活動,我們老師則是到燈塔去看看。

途中遇到一個離家出走的寄居蟹,很大隻,看非洲蝸牛殼就知道牠的大小。

白色的旗后燈塔配上艷紅鳳凰花

「咸豐10年(1860)《北京條約》簽訂後,打狗於同治2年(1863)正式開港,商船往來日繁,而導航設施需求日益迫切,至光緒9年(1883)水師副將王福祿聘英籍工程師於旗後山北端山頂上,興建中式方形紅磚建築的燈塔,內設英製六等單蕊定時光燈,見距約10浬,以維夜間船隻進出打狗港的安全,可惜現今已不復存在,徒留基座於今燈塔北邊。
日治時期日人為擴建高雄港,於大正5年(1916)著手重建燈塔,大正7年(1918)完工成現有之燈塔。燈塔底層為西式建築,主體後方則是八角形磚塔,頂部轉為圓筒狀,設三等電燈,見距約20.5浬,並有24小時電報發報系統。因燈具不斷更新,目前已換裝為新式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增為85萬支燭光。
目前這座聳立在打狗港口的燈塔,由於財政部關稅總局的用心維護,建物仍維持日治後期的建築舊觀,它從大正7年(1918)以來無間斷的發出光芒,指引海上的船隻,確保航海安全。」

燈塔裡面有一個小小展覽室,展一些燈塔的文物。我忙著拍照,結果同仁都走掉了,只剩下我一個人,還好最後走到有間冰鋪與幾個老師會合。

前有日晷

有間冰舖的斜對面就是旗後天后宮。大家合吃芒果冰,很大一碗也很好吃。

「旗後天后宮是高雄市歷史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建基於約明鄭永曆27年(1673)。當時有漁民徐阿華,因遇颱風漂至旗後,見此地為捕魚、定居的好地方,乃回鄉邀集同鄉漁民攜眷前來定居,並隨身迎奉湄洲媽祖來臺,而四處捐緣建祀媽祖宮以為守護神。
康熙30年(1691)旗後人口日漸稠密,徐阿華等因恐廟產被奸貪之徒侵占,乃邀洪、王、蔡、李、白、潘六姓頭人丈界廟地,並合立開墾字乙張以杜絕爭端,從此,旗後便以媽祖廟為中心逐漸發展開來。」

之後便繼續往南,中午的餐點很難吃,下午二點多參觀貓鼻頭。

來到墾丁,天氣晴朗炎熱,碧海藍天。只不過來到貓鼻頭人潮之多,六七十部遊覽車的人全都來到貓鼻頭,這些多是陸客。人一多天氣又熱,我的火氣就上來,加上明明已經空間不夠,一堆人硬是撐傘,不小心就會被戳到。學生也覺得很無趣,貓岩都看不到,全都被人牆和傘遮住了。

接著來社頂公園,還好沒有陸客,旅行社說要拍花絮,於是學生就在這草皮上拍影片,挺配合的他們。

領隊在前我押隊跟學生走一段社頂公園,還好社頂公園有樹也有珊瑚礁岩石可以遮陰,眼尖的學生看見了梅花鹿。

看到三隻,只不過牠們老是屁股朝著我們。這些原來是半野放的梅花鹿。

社頂公園。

船帆石,我們當晚住在福容飯店,飯店就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觀。

福容飯店

晚上舉辦晚會,我覺得這是我這三屆畢旅晚會地點最差的一個。根本就是在一個停車場舉辦。晚會多半都很high,沒有甚麼感性時間,有也是草草結束。查完房之後,我與幾位老師到對面的沙灘看星星喝著冰涼的啤酒。

Day3, 20150514

第三天上午安排讓學生到福容飯店對面的沙灘踏浪玩躲避球。

結果學生把我推到海裡還向我丟沙。

下午則到海生館消磨一下午。

 晚上則住在悠活渡假村,我們的房間在單車旅館,與我同房的同事說之前來畢旅也是下榻悠活渡假村,不過住的房間是兒童旅館,每個房間內有不同彩繪和主題,這一次我們的房間比較單調,學生住房區的外牆有彩繪歐式房子和木馬,我沒有拍照,只有吃完晚餐之後摸黑走到悠活渡假村的海灘。

Day 4, 20150515

悠活度假村的住房率很高,早上在餐廳用自助餐時,就遇到一大票團客,阿公阿罵居多,很吵,水準很低,不排隊,講閩南語,別以為他們是廈門來的陸客,我觀察這群人,有人身上有板橋的牌子。我們常會批評陸客沒水準,其實我覺得台客也不見得都有水準。

麗寶樂園是第四天的唯一行程,當中的餐廳和休息站就跳過不解釋。麗寶樂園改過名稱,現在一樣分水陸二種,天氣很熱,老師還是躲在室內吹冷氣,我只玩了搶救地心,還跟同事去參觀馬拉灣水上遊樂園的部分。玩到下午四點五十分集合,便驅車回桃園,結束了這一次的畢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andawei111 的頭像
    amandawei111

    阿慢打胃之不落閣

    amandawe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