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 20160128
我們在卡修拉荷過夜的飯店Ramada Khajuraho很大,是五星級飯店有游泳池,房間很多(85間)得繞來繞去,房間內的裝潢如同前一篇遊記所PO的照片倒是還好而已。雖然我抱怨我的室友鼾聲大,沒有共通話題外,早餐我們還是會共桌,偶爾會有小尷尬,午餐和晚餐因為桌位有限制,巧妙地我會被其它團友招喚同桌,就少了幾次與室友共桌沒話可聊的尷尬狀況。
印度的優格也不錯
今天早上吃得很健康。 燕麥粥吃二碗
飯店有海邊度假村的感覺。
一月底的卡修拉荷早上還是涼涼的,不適合游泳。
入房間的大門
飯店裏的樣子
飯店外觀。
◎卡修拉荷西廟群
有關卡修拉荷的資料,我認真看了許多,書的網路資料的,但都沒能給於明確的答案。為何神聖的廟宇牆上會有如此入骨大膽甚至匪夷所思的性愛浮雕?而且當下仰頭看著這些砂岩雕刻,我不覺得尷尬或有想入非非的念頭,卻是帶著藝術欣賞的眼光,讚嘆一千年前的雕刻藝術如此成熟細膩膩生動,甚至還帶有幽默感,反倒阿良在講解的時候,自己莫名其妙嗤嗤笑起來還一度說他講不下去你們自己看。
圖片來源於此
◎Shivsagar Lake
從遊覽車下車後要走一段路,然後來到這水池,沿路有許多拿著盜版明信片、粗糙紀念品、愛經、卡修拉荷的導覽書等等的小販,我因為已經練就不聞不說不看一臉冷漠的表情,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糾纏。不過參觀完西廟群之後,我主動買了卡修拉荷和明信片,狠心殺價的結果,是100盧布。
水池的另一邊便是西廟群。水池的名稱叫做Shivsagar Lake。
卡修拉荷位在中央邦的北邊,在九到十一世紀時是昌德拉王朝(Chandela Dynasty)的宗教聖地。最繁榮的時期建有八十幾座寺廟,但是13世紀以後北印度伊斯蘭教入侵,這裡沒落就此被遺棄,也遭受破壞。現存二十幾座。
西廟群外的樂師
在路邊乞討的婦人
西廟群有圍牆包圍,入內要購票,據說門票很貴,不過值得一看。
◎Matangeshwar Temple瑪泰吉什沃爾廟
一入大門之後,露天博物館像個悠閒的公園,與外面的紛亂成了對比。當時遊客還不多,步道成環狀,左右邊都有高大的廟塔,比鹿野苑的佛塔遺跡完整,阿良先帶我們參觀入門左邊的廟宇,叫做Lakshmana Temple,旁邊隔著圍牆還有一個插著旗子的廟叫做Matangeshwar Temple,有不少來朝聖的信徒,我們只有遠觀並沒有去參觀。
Matangeshwar Temple是一個濕婆神廟,裡面供奉很大支的Lingam林迦(或靈甘)插在Yoni優尼上,廟的歷史可追溯到西元900-925年,昌德拉王朝哈薛夫國王,為了慶祝勝利,就興建了這座廟,跟其他西廟群的寺廟不一樣的是,牆面沒有性愛雕像,或許就是沒有,現代卻保守的印度教才使用這寺廟吧?
但僅僅一牆之隔的寺廟,右邊的Lakshmana廟牆上的雕刻讓你大開眼界。
◎Lakshmana Temple拉希瑪娜廟
圖片來源於此。我竟然沒有拍一張全景圖,只好藉wiki的圖片。卡修拉荷的廟群,可依據廟的建材來判斷廟的歷史,較早期的廟採用的是質地比較硬的花崗石,雕刻不易,所以廟的外觀顏色偏紅而且少雕刻。後來的寺廟則用砂岩,質軟容易雕刻,拉希瑪納廟便是用砂岩所建,建於西元954年,是昌德拉王朝最強盛的時期,供奉毗濕奴,是印度教中的保護神,這裡供奉的是他四個頭化身,跟佛教的四面佛有異曲同工之妙。
廟前二座石獅
廟底下有高起的平台,平台上方除了有主廟之外,四角還有四個廟塔,乍看覺得寺廟長得跟昨天看到耆那教廟沒甚麼二樣,並沒有滿滿的性愛雕刻。當阿良站在上平台的階梯口講解半天又講不到重點,我忍不住脫隊走動,沿著平台外圍繞一圈,原來傳說中的性愛大全就在此,雕刻不大,並且不少損壞,我繞了一圈後,跟Kim示意,跟她說精彩的在哪邊,她也私自繞了一圈。
面對寺廟,基台右邊的雕刻以軍隊(或戰爭)的場景為主。
往上看主廟四角的小廟,看起來也只有神像的雕刻。
細看雕刻,人像表情豐富
像跳Michael Jackson舞的帥氣姿態。
其實他是在牽馬。
但是往左一繞,精彩的在這邊,我快速走一圈,後來阿良介紹主廟雕刻之後,最後才帶大家來看這一部分,照片我整理整理一起放。他說這裡就是所謂的數字姿勢。69式大概是最常聽到的。
還有3P,倒立的,有遮臉的旁觀者。
有些雕刻已經損壞,只能大概知道這是哪一招。
躺著在辦事的這位先生好像是君王,長了鬍子大概是年紀比較大,阿良說旁邊遮臉的是覺得老先生不行了很丟臉,旁邊趕緊有搗藥的。但是細看在旁邊搗藥的裸男好像加了自己的東西...
動物的雕刻
軍隊與大象。
阿良說軍隊裏面沒有女人,所以就這樣了。
搏鬥
奏樂
出征
講道
進朝與宮女舞蹈,國王很滿意比YA
駱駝行軍
騎馬
是大象抓敵人嗎?這樣用象鼻纏著一個倒立的人的雕刻會重複出現,不知道是甚麼含意。
上了平台四角有廟塔,這是其一,上面一樣充滿雕刻,以神像為主。
主廟的左側有象神。
廟上的雕刻除了神像之外,還有許多女子,擺著各種姿態,如攬鏡自照。至於這對男子是否在跳舞呢?我覺得很像。
這些性愛雕刻就夾雜在其中,有的很明顯,有的在角落,比起平台的雕刻,廟牆上較為細緻複雜,而且也比較大尊。構圖配置平衡還富有趣味,若是愛侶二人私下炒飯為何會有閒雜人等在一邊自己熱菜?
像這種高難度的姿勢,就隱密在內角處,雖然都殘缺了,可以看到雕刻的配置除了左右之外,這個還有前後之分。
為什麼十世紀時期的印度廟牆上會有性愛的雕刻?有幾個說法是這樣的,其一,印度教不僅陽具崇拜,性愛代表生育繁衍,印度教的其中一支便是性力派,字義上可簡單看出是性會帶來力量,所以寺廟上刻有性愛雕刻並不是猥褻,而是一種讚揚生活上這種感官的愉悅。甚至把性愛當作是修行的一部分。其二,反向操作也就是故意在廟上面雕刻這些,來測試禁慾修行者,是否可以不動凡心?還有一種說法是性愛雕刻可以避邪,或是對雷神來說是投其所好,雷神看這些A片大全都來不及了,所以不會帶來豪雨雷電。其四,與神話結合,與月亮之神有關。昌德拉王朝的第一位統治者昌德拉瓦爾瑪是美麗女子荷瑪瓦緹被月神強暴所生的兒子,為免除荷瑪瓦緹未婚生子的恥辱,就在此蓋了85座寺廟。但是並沒有解釋為何月神跟性愛雕刻有關。
如果當時的印度並不把性愛當作猥褻或禁忌,而是生活的一部分,除了生育功能之外,還是產生愉悅刺激的運動,所以各種型式或甚至天馬行空高難度的性愛姿勢藉由雕刻師刻劃在寺廟上,作為讚揚的話,為何還會穿插一些難為情遮臉的旁觀者雕像?
餵乳的女體
很美的體態,可惜手斷掉,無法知道女子想做甚麼。
廟的建築方式採用嵌合,因此非常堅固,那是先有雕刻再行組合,還是組合後再由雕匠鑿刻,我想應該是前者,也就是這先規劃這樣複雜的結構體,並且早已知道如何規劃每一個牆面的雕刻作品。這根本是一件工程浩大的建築,在沒有機械和車輛的協助下,這些建築是怎麼完成的?或是主體結構先完成,這些雕刻鑲板再逐一拼上去,那原則是甚麼?
天花板又怎樣可以如此的精緻?我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廟的內部沒有拍照,我想應該是非常陰暗的緣故,所以就略過了。所以只拍了主廟門廊的上方。
之後跟著阿良繼續看主廟的牆面,我才發現其實旁邊有一個解說員,只不過解說員講的是印度話,阿良在旁翻譯。
廟遠觀像個竹筍,但是近看它有很多角度,每個眉眉角角都是一個平面,像這一排就會鑲上四組雕刻,四隻手的毗濕奴會居於中間,二邊會有舞者或是攬鏡自照或是寬衣解帶,還有神獸或是天人交合。
大型雕刻上下之間還會有一小排嵌板,嵌板上的雕刻也不放過,有人獸和口愛
這些舞者(或是吉祥天,或是廟女)也有各式各樣的儀態,會搭配小人在旁,有些資料說這些小人用來表示遠近,我個人覺得是用來表示尊卑。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組雕刻。
一組愛侶在喇季摸摸,旁邊有自摸,或是在口愛的,從髮飾來看這對愛侶感覺比較有身分地位。
是調配威爾鋼嗎?
外牆讓人看了眼花撩亂,搭配一個排水獸
這裡有一排雕刻,很耐人尋味。有人也有象,尤其象也有表情和情緒。象轉頭看到一對愛侶正在做愛做的事,
中間的象則是直視前方,表情耐人尋味,不知喜還是翻白眼。
左邊的象也偷瞄左邊的愛侶。
我實在拍太多照片,很難取捨,所以決定西廟群分二篇遊記,更精采的請待續。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卡久拉霍廟 (當地買的導覽書)
個人旅行印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