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卡修拉荷我們開始拉車前往奧恰古城,開了三個多小時,當中停了一站休息區,到了奧洽古城已經下午二點,我們在那裏的一家高級飯店用午餐。沿途的景觀讓我想起幾年前的東印度,差別在於沿途看到的古蹟建築。

orachha route   

我抓了google map的地圖,來看看我們前進的路線,我們都還在中央邦Madhya Pradesh,印度中部的一個省份,在德干高原與恆河平原之間。首府博帕爾。英文維基百科說中央邦是印度第二大的省份,難怪車往西北方開半天,還沒離開中央邦。而且跟東印度一樣是印度部落民族的大本營,發展也慢,所以是比較落後的省份。個人倒覺得地方由於發展慢才有機會保留當地的文化古蹟和生活方式,要不然像中國那樣發展神速,古蹟都變得假假的。

IMG_9494_副本.jpg

 沿途會經過小城鎮,油菜花田,還有一個古蹟。

IMG_9495_副本.jpg

這是當中我唯一拍到比較清楚的,不知道是甚麼建築?

IMG_9501_副本.jpg

有羊有豬有牛

IMG_9505_副本.jpg

山丘與牧羊人

IMG_9508_副本.jpg

中途我們來到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汽車旅館兼休息站,我站在路邊拍照。印度的卡車總是五顏六色掛滿了裝飾品。

IMG_9510_副本.jpg

休息站外有個牧羊人帶著一群長耳羊,我猜他是故意在這邊牧羊,總會等到觀光客到此休息,他就可以趁機要點拍照小費,要不然這裡根本沒有草,所以他拿著竹竿扯樹上的葉子下來給羊吃。

IMG_9513_副本.jpg

沒草吃就翻垃圾。休息站是一家汽車旅館和餐廳叫做Maharaja Motel & Resort。

IMG_9515_副本.jpg

這一帶叫做Nowgong,我是因為google招牌上汽車旅館的名稱找到這旅館的臉書專頁。

IMG_9517_副本.jpg

這種長耳羊叫做努比亞羊,是一種奶羊和肉羊,耐高溫,是英國人從非洲引進培育出來羊種。在休息站上廁所還是要給小費,通常是5盧布,裡面也有紀念品,但是我甚麼都沒買,只跟牆上的面具掛飾合照。

IMG_9520_副本.jpg

又繼續趕路。若是經過村落就會看到排列整齊的牛糞餅。

IMG_9527_副本.jpg

牧羊女

IMG_9530_副本.jpg

很難想像夏天這裡會是甚麼景象?

IMG_9531_副本.jpg

油菜花田

IMG_9535_副本.jpg

沿途我睡不著,一直看著窗外的風景,我們有越過二條大河,我猜第一條是亞穆納河,是恆河的支流。

IMG_9536_副本.jpg

河岸多岩石

IMG_9538_副本.jpg

沒拍好,但是我想拍下穿著紅色紗麗的婦女在井邊汲水的樣子,光著屁股的小孩跑來跑去,還有晃來晃去瘦巴巴的牛,背景則是土磚房和紅磚樓。

IMG_9539_副本.jpg

也有這種粉刷Tiffany藍的住家配上鮮紅的大門。

IMG_9541_副本.jpg

又經過一個城鎮。破爛的紅公車。

IMG_9542_副本.jpg

忙亂的街道。

IMG_9544_副本.jpg

越過鐵軌。我對照了google map,我們的巴士應該是走76和75號公路,這一路走來唯一會與鐵路交會的地方叫做Mau Ranipur 。

IMG_9545_副本.jpg

典型的印度城鎮街頭樣貌

IMG_9548_副本.jpg

取糞餅的婦人,這種景象在印度再自然也不為過。

IMG_9550_副本.jpg

印度人用色真的很大膽。

IMG_9554_副本b.jpg

時間彷彿凝結了。

IMG_9555_副本.jpg

我猜這裏是Barua Sagar,一個小城鎮。 

IMG_9557_副本.jpg

越過貝特瓦河Betwa River,是印度北部的一條河流,為亞穆納河支流。來到這裡已經快到奧洽,因為奧洽就在貝特瓦河畔。

IMG_9562_副本.jpg

然後經過像石灰場的地方

IMG_9564_副本.jpg

到處塵土飛揚,植物都蓋了一層白灰。

IMG_9571_副本.jpg

開了三個多小時終於來到奧洽。我們先去一家飯店用餐。這一家飯店就叫做The Amar Mahal

IMG_9572_副本.jpg

飯店為舊皇宮改建,但是午餐東西選擇不多。

IMG_9579_副本.jpg

飯店最後面的庭院面對著是高聳的Chaturbhuj Temple,當時我根本不知道那是甚麼建築,看起來陰陰的,我還以為是靈骨塔之類的

IMG_9584_副本.jpg

 飯店裡有婚禮,我們還跟賓客合照。

IMG_9585_副本.jpg

飯店裡有游泳池。

IMG_9589_副本.jpg

迴廊和花園。

IMG_9591_副本.jpg

用完餐後,就來參觀奧洽古堡。奧洽古堡的位置就在貝特瓦河Betwa River中間的小島上。

IMG_9593_副本.jpg

進到奧洽古城,Chaturbhuj Temple就在巷弄間。

IMG_9594_副本.jpg

這一座高大還有好幾層樓的廟宇Chaturbhuj Temple是供奉毗濕奴,"Chaturbhuj"的意思是四,而"bhuj"是手臂的意思,指的是毗濕奴的化身Rama,祂有四隻手臂。這寺廟建於十六世紀初。

Orchha Fort complex奧恰古堡 

IMG_9595_副本.jpg

車子停好之後,我們要走一小段路,在河邊有個停車場,架著這個拱門,好讓大家可以在下面拍到此一遊照,不過導遊沒帶我們走到這裡,是我自己脫隊趕緊拍張照片。

這個城堡建於1501年,由拉傑普特人當中的一個部落叫做Bundela族的Rudra Pratap Singh (1501-1531)所建。因為裡面的城堡建築很特別,既有印度的風格但是又有強烈的伊斯蘭風格,所以我找了一下拉傑普特人的背景。

IMG_9596_副本.jpg

維基百科說:拉傑普特人(Rajput),意思是王公之子。他們傳統上是印度的戰士民族,分佈於印度中部、印度北部、印度西部與巴基斯坦一部分(主要集中在拉賈斯坦、旁遮普與古吉拉特、北方邦,喜馬偕爾邦,哈里亞納邦,查謨,北阿坎德邦,中央邦和比哈爾邦。)。拉賈斯坦的齋浦爾與烏代浦是他們文化的代表。直到20世紀印度絕大多數土邦也由他們統治。
他們宣稱自己是剎帝利,但他們最早在6世紀才出現,是歴次入侵印度民族的後人。
他們多次抵抗突厥的伊斯蘭徒入侵,被視為婆羅門教文化捍衛者。但很多在德里蘇丹國時代逃亡尼泊爾,他們在蒙兀兒帝國時有些接受伊斯蘭教,有些拉傑普特穆斯林融入普什圖人部落中。

IMG_9598_副本.jpg

我們要越橋進入古堡,橋下是貝特瓦河的支流Jamni河,水靜又多生植物

IMG_9599_副本.jpg

橋的這一端是奧恰的市區,有很多紀念品店,我差一點要買這種木頭章,但覺得賣的人不太老實,又不能試印,我就放棄了。

IMG_9602_副本.jpg

流浪牛,坐在橋邊的乞討者。

IMG_9603_副本.jpg

石橋也是古色古香。尖拱的縫隙中可以看護城河。

IMG_9604_副本.jpg

城堡晚上有燈光秀。

IMG_9605_副本.jpg  

古堡裡的導覽下篇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andawe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