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考古博物館我回到民宿check out,然後循著我第一天抵達羅德島的路線,再拖著行李來到公車總站,公車票為2.5歐,羅德島機場說小不小說大不大,滿多航班從歐洲各地往返羅德島,果然羅德島是歐洲人的度假勝地。在愛琴海航空有自助check in機,自行印製boarding pass還可以選飛機位置,羅德機場還不錯有免費wifi可以用。等候前往克里特島航班的候車室,我看到一家三口台灣人,我主動攀談,實在是這幾天沒跟幾個人說過話,他鄉遇到同鄉人,我這自閉的孤鳥都熱情起來,一攀談覺得熱臉貼了冷屁股,太太冷冷的,但還是回應我幾句,她說在沒結婚前跟姐姐來過希臘很喜歡,成家立業後,想帶老公孩子再來看看,她說她從來不跟團都是自己規劃,小孩還先跟學校提前考了期末考,然後就出來旅行,打算玩個二周,羅德島是他們的第一站,除了古城他們還去Lindos旅行,最後她還丟了一句話,說我怎麼一個人旅行,不是會太無聊嗎?當下我只覺得對方很高傲,而且是在跟我宣示說她有老公小孩陪伴,但最後我漸漸了解到,希臘的氛圍真的不太適合一個人旅行。
◎ 伊拉克利翁
從羅德島搭船到克里特島要八到十二個小時,但是搭飛機只要50分鐘至1小時。理當背包客寫遊記總會鉅細靡遺教人如何搭乘交通工具,那來看我遊記的看官鐵定會失望,因為每當我移動時,我神經繃得緊根本沒心情拍照,事後只能用文字敘述。希臘的觀光旅遊很早發展,所以從機場要到市區並不難。我連問人都沒問,就從伊拉克利翁尼科斯·卡贊察基斯國際機場走出來,跟著其他拖著行李的遊客走,左轉到馬路邊就有公車站牌可以搭車到市區,站牌旁邊就有自動售票機,票價1.2歐。
在羅德島停留的期間才在網路上訂了伊拉克利翁的飯店,El Greco Hotel,二個晚上78歐含早餐之後我繼續多住二個晚上價錢還是一樣一晚39歐。這家飯店交通很便利,公車來到Plaza Eleftherias艾拉弗瑞亞,也就是終點站,是一個大廣場,旁邊就是考古博物館。我下了車問店家飯店怎麼走,不到十分鐘就找到招牌很大的飯店。
◎ El Greco Hotel
飯店的經營方式是平價式的,二星級,有很多層樓。我的房間不算大,但是有冰箱還有陽台,還有早餐吃到飽,我個人還滿喜歡這家飯店,接待我的太太也很有意思,一時好幾個人同時來check in,這位老太太就把鑰匙給我叫我等一下再給她護照,而且錢是最後一天要check out才付錢。
有人在網路上給他的評價是很復古的一家飯店,說有八十年代的感覺。
房間裡最復古的大概就是電話吧。克里特島是我整個希臘行程停留最多天的一個島嶼,要不是因為我擔心我的腳踝無法承受二度傷害,我原本打算要去島上最有名的峽谷薩瑪利亞Samaria來個縱走,最後只好作罷。
趁著還沒天黑我先去參觀全希臘第二重要的博物館:伊拉克利翁考古學博物館,我很後悔我沒有早一點去逛博物館,因為好看到靠杯,而我卻沒有辦法全部逛完。
◎ Heraklion Archaeological Museum 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
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就位於艾拉弗瑞亞廣場的北邊,套票16歐含參觀克諾索斯皇宮Knossos Palace。博物館展示的是歐洲最古老的文明米諾安文明的文物,很多是陶器還有細緻的金器等等,對於我這個喜歡陶藝的人而言,這裡根本是天堂。而且最爽的是可以拍照。
「米諾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或譯作邁諾斯文明、彌諾斯文明、邁諾安文明或邁諾亞文明,是愛琴海地區的古代文明,出現於古希臘,邁錫尼文明之前的青銅時代,約公元前 3650年到1400年。該文明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島。米諾斯人以從事海外貿易為主。他們的文化在約公元前 1700年之前顯現出高度的組織性,與繼後以軍事貴族統治為特點的文化相迥。許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相信邁諾安人在青銅時期重要的錫交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錫與產自塞浦路斯島的銅的合金被用來製造青銅。而隨後青銅工具逐漸由性能更優的鐵器所取代的過程,似乎與邁諾斯文明的衰落相吻合。此外,米諾斯人還進行番紅花的貿易,這是一種產自愛琴海地區的自然基因變種產物。很難找到這種貿易的實物證據,不過在聖托里尼有一幅著名的壁畫“番紅花採集者”。這種貿易形式可能在米諾斯文明之前就存在,作為對乳香,或更晚地,對黑胡椒的交換。考古學家傾向於強調更耐用的交易品:陶、銅、錫,以及大量的金銀奢侈品。」(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Portable ovens, ladle, storage jars, spindle whorl, miniature vases and other utensils baked in open kilns. Knossos, 4500-3000 BC
攜帶型的陶爐,出土於克諾索斯,西元前4500-3000年
Clay model of a boat, silver pendant, clay human and animal figurines, Knossos, Phaistos and Amnissos Cave, 5300-3000 B.C.
陶船模型,出土於克諾索斯和Phaistos and Amnissos Cave,西元前5300-3000年
Vasiliki ware, mostly jugs and "tea-pots" with exaggerated spout, with characteristic mottled decoration, created by controlled firing in the petter's kiln. They were found at Vasiliki in Ierapetra, where there was a flourishing town which was destroyed by fire circa 2200 BC. The area is consided the main centre of this particular vessel type. Vasiliki, 2400-2200 BC.
鳥嘴壺,出土於Vasiliki,西元前2400-2200年
看說明牌上面標記的年代,比維基百科上說的米諾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西元前3650年還要更早,四五千年前的克里特島居民不僅早已會製船出海,製作的陶器除了實用也有其美感,加上他們所觀察到的自然元素,例如將大嘴鳥做成酒壺,和捏陶船。而且也懂氧化還原燒。
Biconical "communion chalices", kernoi with several cavities for offerings, and other vessels accompanying the deceased. Pyrgos burial cave, 3000-2600 BC.
陪葬的連體酒杯,出土於Pyrgos,西元前3000-2600年。
Rounded jug with typical brownish-red painted decoration of converging diagonal lines with their ends crossed at the base of the pot, and vessels with white and red decoration. Hagios Onouphrios, 2600-1900 BC.
紅彩繪壺,出土於Hagios Onouphrios,西元前2600-1900年。
當年代越近,陶上的彩繪變得複雜。
各式各樣的動物造型的容器也出現了。
像貓頭的壺也太有趣。
Clay figurines and whild-goat and bird-shaped ritual vessels. Porti, Plantanos, Koumasa, 2300-1900 BC
動物和鳥類的陶塑品,出土於Porti,Plantanos 和Loumasa,西元前2300-1900年。
Clay pots in the shape of a boat, round house, pod, and birds, unusual pot with horn-like projections, two-bodied jugs, cups, vessels made of grey clay, the oldest vessels in the vaulted tombs. Lebena, 3000-2100BC.
這幾個壺也相當耐人尋味,是當時的人都設計這樣的壺來陪葬還是剛好這個墓的主人有特別的陶藝家幫他製作這樣奇妙的壺和杯?出土於Lebena的墓穴,西元前3000-2100年。
船造型的陶器皿,我若沒看過這樣造型的陶器皿,我一輩子也想不出這樣的設計。
Two-bodied ritual jugs. Lebena, 2600-2300 BC.
連體的壺,上面的說明說是禮器,出土於Lebena西元前2600-2300年。
Pendants and necklaces with beads of stone, faience, and clay. Mesara, vaulted tombs, 2300-1900 BC.
Biconical pyxis with relief spiral decoration. Maronia, 2600-2300 BC.
當時的人類除了會利用黏土捏器皿,也會捏成項鍊的珠子,配上寶石。出土於Maronia,西元前2600-2300年。
接著就是直接雕刻彩石,做成器皿,可見當時的青銅鐵器的雕刻工具已經相當發達。
Long, triangular bronze daggers, thin blades-razors and a two-pronged tool, perhaps a fish-spear. Tombs of central and east Crete, 2600-1900 BC.
甚至武器也非常優良。出土於克里特島的中部和西部,西元前2600-1900年。
獸骨和石頭的雕刻,看起來有點原始。
Cycladic-type figurines with holes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repaired after being broken. Koumasa, Hagios Onouphrios, 2600-2300 BC.
利用獸骨雕刻成人物,斷了還可以鑽孔穿線修補。出土於Koumasa, Hagios Onouphrios,西元前2600-2300年。
而且也有印璽的使用。
看到聖甲蟲的雕刻,就可以知道克里特島的古民早跟埃及互通。這些石雕甲蟲放在放置木乃伊的棺木裡,當作護身符使用。
Cyclodic-type bone figurine, product of a Cretan workshop. Archanes Phourni, 2300-2100BC.
至於這些骨刻的人像,感覺很原始,不知道是做甚麼用的。年代是西元前2300-2100年間。
Barrel-and animal shaped clay vessels. Similar shapes have been found in settlements in NE Asia Minor (Troy). Lebena and Koumasa, 3000-1900 BC.
這個像牛的器皿也超可愛,年代在西元前3000-1900年,Lebena和Koumasa出土。
像水桶的器皿卻是橫著開口,我怎麼沒有這樣的創意和想像力呢?
上面的飾紋不知代表甚麼意義?
Cylindrical pyxis with lid (jewel box) with incised decoration in eariler ceramic style. Knossos, 1900-1800 BC.
克諾索皇宮出土的陶器,特別精緻,甚至還有珠寶盒。
Bowl with figurines attached inside it depicting a shepherd and his flock. Ritual offering to the deity. Palaikastro, 1900-1800 BC.
這個碗更有意思,碗裡是一群羊和一個牧羊人。這是一個祭祀的禮器,出土於Palaikastro,西元前1900-1800BC.
Clay model of a four-wheeled wagon. These ox-drawn vehicles were made to transport large loads overland, presupposing the existence of a network of roads suitable for wheeled vehicles. Palaikastro, 1900-1800 BC.
這些離我們四千年前的人類的美學概念不輸有高科技的現代人,還有無盡的想像力。
Vessel of undetermined use with unusual breast-like knobs and a juglet, Lalathiana, 1900-1700 BC.
例如這二個奶子壺,除非奶子有開口,否則這樣的設計應該不好倒出水或酒。
Clay knatharos, imitating a metal vessel, with carinated body and fluted rim. Similar cuplets are affixed inside. Pyrgos-Myrtos, 1900-1800 BC.
這個也是個令人讚嘆的器皿,除了複製重複還有模仿金屬。到底是甚麼功能呢?是以前的藝術品嗎?
拍了很多照片,剩下的下篇分享,精彩的鎮館之寶還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