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奈,竇加,雷諾瓦,畢沙羅也是數一數二的印象畫派畫家,但當中有一個國內比較不知名的畫家Alfred Sisley阿爾弗雷德·西斯萊(1839年10月30日-1899年1月29日),我挺喜歡他的風景畫,可惜他也是生前默默無名,死後才獲得好評。
◎ Alfred Sisley阿爾弗雷德·西斯萊
Alfred Sisley
La Seine a Suresnes
Alfred Sisley
Passerelle d'Argenteuil
Camille Pissarro
Diligence a Louveciennes
Alfred Sisley
La forge à Marly-le-Roi
en 1875
西斯萊的父母親是英國人,到法國從事貿易,因此Sisley出生於巴黎,他跟塞尚一樣喜歡藝術也是一開始遭受反對,但還是給於他財務上的支持。1860年,西斯萊進入瑞士畫家格萊爾的畫室習畫,從他老師畫室中出莫內、雷諾瓦、巴齊耶等著名畫家。西斯萊跟塞尚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喜歡社交,常常出入各種晚會。只在業餘時間從事繪畫。早期受到巴比松畫派影響。1866年他的畫作入選了沙龍,然而次年又同莫內等人簽署了抵制學院派的請願書。
1860年代中,西斯萊與模特烏傑尼·萊克塞克成為情人,誕下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的父親很憤怒,終止了資金支持。1870年的普法戰爭讓他的父親破產,巴黎圍城後西斯萊為逃難失去了財產和畫作。戰後定居於巴黎西郊,這時的西斯萊在藝術上已走向成熟。之後去了一趟英國,1874年定居於馬爾利,參加了藝術家匿名協會的首屆展覽會。1870年代後期屢屢搬家,1879年父親去世。
1880年,西斯萊定居莫萊,遠離了印象派的朋友們。1897年又赴英國一次,並最終同烏傑尼結婚。1898年妻子因舌癌去世,自己也遭受病魔的糾纏。1899年1月,西斯萊將孩子託付給好友莫內後,因喉癌逝世。他留下的作品讓莫內拍賣,拍賣額達14萬5千法郎,在評論界也得到了生前從未得到過的讚譽。
右圖La Pont de Moret
◎ 愛德華·馬奈 Édouard Manet
Edouard Manet
La dame aux éventails
en 1873
愛德華·馬內Édouard Manet(1832年1月23日-1883年4月30日),出生在法國巴黎,被稱作寫實派與印象派之父。他的畫風乍看之下屬於古典的寫實派畫風,其人物細節都相當有真實感。但也被歸為印象派畫家的原因,在於他所畫的主題,顛覆了寫實派的保守思考。要畫戰爭,就畫衝突性高的,被處決的畫面。要畫野餐,就畫爭議性高的對比,裸女自然的坐在穿西服的紳士當中。馬內很明顯的表示出印象派並不僅僅靠繪畫技巧來與眾不同,主題也可以重新思考的一個概念。
Edouard Manet
Stéphane Mallarmé
en 1876
Edouard Manet
Le balcon
entre 1868 et 1869
Edouard Manet
Berthe Morisot a I'eventail, 1872
Vase de pivoines sur piédouche, 1864
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
1862-1863
這是印象派中最有名的一幅畫,是馬奈在1862年和1863年間所創作的布面油畫。原本名為《浴》(法文:Le Bain)。在1863年的「落選者沙龍」第一次展出引起很大的 轟動和討論。馬奈模擬拉菲爾和拉伊蒙迪Marcantonio Raimondi共同設計創作的版畫《帕里斯的判決》當中的一部分,但是改成一個裸女面對觀畫者,另外二個則是穿著十九世紀衣著的男子,後面再加一個沐浴中的裸女,會讓人覺得不倫不類的感受,但是按照古典風格所有的男女都全裸反而覺得很神性沒有情色的感受,加上色彩與光線的運用也與其他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不同,我想馬奈原意就是想要來個驚世之作。
圖片來源:視覺素養學習網
這幅作品是拉斐爾﹝Raphael﹞特別為他的摯友Marcantonio Raimondi﹞﹝1480 ~ 1534﹞設計原圖共同創作的版畫。「帕里斯的裁判」這個故事,可以說是木馬屠城記的前傳。我用紅線圈起來的部分,便是馬奈模擬的部分。
◎ 竇加
竇加生於法國巴黎的富裕家庭,在藝術學院時追隨安格爾﹝Ingres﹞的弟子習畫,他本身也認識安格爾,對安格爾相當的尊崇。早期的作品—家族的肖像及一些歷史畫─顯示出他是承襲安格爾傳統的一位學院派畫家。然而,到了 1860 年代末期,他又開始發展一種信手拈來的構圖,這極可能是受到馬奈﹝Manet﹞或惠斯勒﹝Whistler﹞的影響。
1873 年前後,他開始以芭蕾舞女郎、女工、著衣的模特兒、沐浴的模特兒、以及酒館藝人等為主題作畫。竇加以超然的眼光,宛如站在另外一個世界的立場,來審視周遭的環境,為當時社會的人情世態、食衣住行留下紀錄;至於他作品裡的人物,猶如他所使用的粉彩、油畫顏料,只是他研究光線、色彩和造型的材料而已。就技術而言,他是一位偉大的實驗家及改革者。他對傳統油畫的豐富知識,使他得以不斷地試驗各種不同的媒劑和混合顏料。
晚年時視力變差則畫粉彩畫﹝pastel﹞和雕塑,他的技法也更趨自由熟練。(資料來源:視覺素養學習網)
Edgar Degas
La Femme a la potiche en 1872
Edgar Degas
Danseuses montant un escalier登階梯的舞者
1886 - 90年
竇加隸屬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更具古典、現實主義或者浪漫主義畫派風格。
Edgar Degas
La Classe de danse 舞蹈課﹝The Dance Class﹞
1873 ~ 1875 年
我看到這一幅畫時,我覺得中間站著一個穿功夫服的白髮老翁覺得很奇怪,但是看了介紹之後,老翁不是個功夫大師而是一個芭蕾舞大師Jules Perrot,他是竇加的朋友,因此竇加畫了他並且安排這樣的構圖,圍繞在大師周圍的是穿著蓬蓬裙的芭蕾學子有的在擦汗有的在調整衣服都在傾聽大師指導。
Edgar Degas
Le pédicure
en 1873
Mrs Jeantaud in the Mirror, 1875 年
Portraits à la Bourse
entre 1878 et 1879
Edgar Degas
Danseuse, arabesque ouverte sur la jambe droite, bras droit à terre
entre 1921 et 1931
Danseuse, arabesque sur la jambe droite, bras gauche dans la ligne
entre 1921 et 1931
晚年竇加視力不好作品多做雕刻,仍然多以芭蕾舞者為主題呈現不同的姿態。
我沒拍到一個有穿蓬蓬裙的雕塑,那是最經典的一座
Edgar Degas
Le tub
entre 1921 et 1931
除了芭蕾舞者,還有入浴的主題
◎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841年2月25日-1919年12月3日)是法國人是印象派領導人物之一。其畫風承襲彼得·保羅·魯本斯與讓-安東尼·華托的傳統,對於女性形體的描繪特別著名。1862 年,在決定以繪畫作為終身事業後,他曾模仿過羅浮宮內華鐸﹝Watteau﹞的作品;1864 年在楓丹白露結識了巴比松畫家迪亞茲﹝Diaz﹞,迪亞茲鼓勵他把畫面的明亮度提高,放棄以黑色做為陰影主調。與莫內為好友,兩人經常一塊兒出外旅遊寫生,對照同樣的風景作畫。以莫內的《青蛙潭》﹝La Grenouillere﹞和雷諾瓦的《青蛙潭》﹝La Grenouillere﹞為例,兩畫皆作於 1868 到 1869 年之間,雖然主題雷同,但雷諾瓦畫中洋溢著溫柔詩意的氣氛,而莫內的筆觸則比較肯定。雷諾瓦畫中景物密集,予人一種親切之感,而粉紅與淺紫的色調,散發出一種馥郁的女性氣息。
Le garçon au chat抱貓男孩
en 1868
這是他早期的作品,他不畫模特兒擺希臘羅馬神像的姿勢而是選擇他放鬆時的姿勢。
煎餅磨坊的舞會﹝Ball at the Moulin de la Galette﹞,1876年
1870 年代中期,雷諾瓦已發展出個人獨特的風格,從《煎餅磨坊的舞會》﹝Ball at the Moulin de la Galette﹞這幅畫中看得十分明顯。他在人物造型上,不用很清楚的輪廓,或粗重的線條表現,而以自然寫實的筆調烘托出畫中的人、物與空間,使畫面有著似夢似幻卻又強烈感人的效果。陰影部分採用柔和的藍色調,而光亮處則帶著溫暖的粉色調。在午後的陽光下,光影斑駁,透著幾許陶然的溫馨。
Alphonsine Fournaise, 1879
左邊: Monsieur et Madame Bernheim de Villers,1910年
右邊:Jeune fille assise,1909年
Julie Manet, en 1887
Madame Georges Hartmann, en 1874
La toilette : femme se peignant, entre 1907 et 1908
Madame Gaston Bernheim de Villers, 1901
阿爾及爾的阿拉伯節,1881年
左邊 鄉村之舞 1882-1883年
右邊 城市之舞 1882-1883年
鋼琴前的少女﹝Girls at the Piano﹞,1892 年
Jeune femme à la voilette
vers 1875
Madame Georges Charpentier
entre 1876 et 1877
La liseuse
entre 1874 et 1876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時報出版發現之旅40雷諾瓦 竇加
光復書局家庭藝術館典藏系列 世界名畫與巨匠 雷諾瓦 竇加 馬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