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ay 17

朋友說我很幸運恰好在馬丘比丘發現一百周年的時刻來到馬丘比丘恭逢盛宴,就因為那一百周年慶,我這一趟旅行也增加許多困難,一方面飛機票變貴而且不好訂,就算來到熱水鎮Aqua Calientes,飯店也超級難找,而且好死不死我要去的這幾天剛有馬丘比丘有慶祝活動,有幾天是禁止參觀的,例如昨天。昨晚秘魯政府就在馬丘比丘舉行盛大的演唱會,電視上同步播出,我們在找飯店的同時各個商家的電視或是廣場的電視牆都在播放,一直到隔天還不斷重播,覺得祕魯的媒體跟台灣的好像差不多,他們覺得重要的新聞就不斷重複而且各家媒體都報差不多,煩不煩啊?或許那個演唱會實在太特別,能夠以馬丘比丘當作舞台背景邀請秘魯一些重量級的歌星來唱讚美秘魯讚美馬丘比丘的歌,因為我不喜歡秘魯音樂,所以沒有什麼共鳴。

昨天一起搭小巴士的乘客就在講說他們要四點起床就要出發上山去馬丘比丘,可是哈比人說不用這麼早,我們六點出發,來到公車站早就大排長龍,還好公車班次很多,我們大概排個半小時多,當中有人來兜售早餐,我就喝了杯黑咖啡和簡單的三明治,事實上從熱水鎮開車上山到馬丘比丘不遠,大概只要十五二十分鐘左右,可是秘魯把這裡當作搖錢樹壟斷事業,一趟車票就要八元美金,來到這裡很多門票車票都改成收美金,而且外國人的收費多是本國人的二倍。例如馬丘比丘的門票外國人是126索爾,本國人64索爾。

但是讓人納悶的是收了這麼多錢,巴士是很新很乾淨但是路況奇差無比也沒有鋪柏油路,這時候我免不了要噓哈比人說,既然馬丘比丘是你們國家的超級觀光景點甚麼東西索費都這麼高,請問錢是跑到哪裡去了?連個馬路也不願意修好,這時哈比人就說不出話來了。

如果你想省8塊美金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坐11路公車,自己靠雙腳爬上來,我們的計畫則是想省下8美金下山的公車,看完馬丘比丘走下山,然後改搭火車回到Hidroelectronica,再跟原來的小巴士一起回去庫斯科。但是計畫趕不上變化,遇到不守時的哈比人,讓我氣到一路一直揶揄他揶揄到我甘願為止。

你看看,綠色屋頂那邊才是馬丘比丘入口處,我們一下車就開始排隊,排了一會兒我才想到要拍個照,這時排隊還排到這裡來。左手邊的建築是一家高級飯店,住在這邊可以隨時去逛馬丘比丘。右邊卡車貨車是要載前一晚的舞台器材。這裡沒有庫斯科冷,所以我把我的羽絨大衣放在旅館,告訴旅館我們看完馬丘比丘才回去拿東西,但是我還是得背著我的相機背包,光是相機和鏡頭就覺得有點重了。

馬丘比丘到底跟其他印加古蹟有什麼不一樣,為何會這樣全球聞名?主要是因為馬丘比丘位在一個獨立的山頂上與世隔絕,當初西班牙征服者也沒有發現這個地方,但是久而久之這個The Lost City of The Incas也被印地安人給荒廢了,直到1911年的7月24日,美國歷史學者海勒姆·賓漢三世找本地人帶到馬丘比丘,據說他原本不是要找這個地方,不過瞎貓碰到死耗子,因為他在這裡完成了一份該地區的考古學報告叫作「失落的印加城市」使馬丘比丘呈現於世界,也使這位先生聲名大噪,據說其實早有人比他先找到這裡,只不過若想成名,公關和出書這二件事不能少。

一走進來我心很焦急,急著想把整個山城走完,因為參觀完得馬上趕下山,去搭十二點半的火車,我們排隊進到這裡已經都八點多了,頂多也只有二個小時可以參觀,哈比人跟我想看的東西不同,他只想看總統找人聊天,我不想跟著他走,於是就約十點在入口處,剩下的時間走下山。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其意為「古老的山」,西北方距庫斯科130公里,位於海拔2350—243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Urubamba River烏魯班巴河谷,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在山城的最後的屏障山叫作Huayna Picchu瓦納比丘山,原意為「年輕的山」。這個年輕的山山上也有印加的建築,推測為祭司以及處女的居所和舉行儀式的地方。

清晨的陽光斜射過來的光束是不是很神聖?

根據維基百科:有一派說法,認為馬丘比丘是印加統治者帕查庫蒂(Pachacuti)於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祕魯時都有人居住。另一派說法則認為馬丘比丘是印加貴族的鄉間修養場所(類似羅馬莊園)。圍繞著庭院建有一個龐大的宮殿和供奉印加神祇的廟宇,以及其他供維護人員居住的房子。因此在馬丘比丘居住的人數最多也不超過750人,雨季時就更少。至於為何選在這個地方建城原因是其獨特的地理特點,可見印加人也很重視風水。馬丘比丘的輪廓代表著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臉,「瓦納比丘」代表他的鼻子。印加人認為不該從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從周圍尋找分散的石塊來建造城市。一些石頭建築連灰泥都沒有使用,完全靠精確的切割堆砌來完成,至於這麼大這麼多的石塊是怎麼搬運上來的,一直是個謎,具推論可能用斜坡下面墊圓木推石頭上來,但是你若來這裡走過一遍,路這樣崎嶇陡峭,就可以體會這會是多麼艱難不可能的事。
 

取自維基百科,照片看馬丘比丘是橫躺著,一般拍照都是立起來,也就是最遠是P的部分。

有了這張地圖就可以了解整個馬丘比丘的結構,不過當時我根本不知道,就拼命爬上爬下拍照,也沒有人指引也錯過了幾個重點,反正網路上的圖片很多,何況我也去到一般人不會去走的地方,扯平。

根據維基百科:馬丘比丘被考古學家分成三個組成部分:神聖區、南邊的通俗區(或是農業區),和祭司和貴族區(居住區)。 在居住區中有一部分是專屬於貴族們的,這裡的房屋成排的建在一個緩坡上;Amantas(智者)們的住宅有紅色的牆,Ñustas(王子)們住宅則有著梯型的房間。在主城堡中還有一片區域是專門關押和懲戒犯人的監獄。石頭建造的紀念陵墓是宗教儀式和獻祭犧牲的場所,裡面的空間呈拱形,牆壁上還有雕刻。 

以我拍的這張照片,對照維基百科的圖片,左邊比較高的建築部分是神聖區,顏色比較白有點圓弧狀的是太陽神廟。右邊下面是貴族區,平台的部分是廣場,廣場右邊的部分則是商業工業區。

這張照片就看不到太陽神廟的部份了。左邊建築有個大空地的部分為神聖廣場Sacred Plaza,有三窗廟Three Windows Temple還有祭司的住所the House of High Priest,可知這一面為神聖區,舉辦祭典的地方。

根據維基百科,整個遺迹由約140個建築物組成,包括廟宇、避難所、公園和居住區。這裡還建有超過100處階梯——每個通常由一整塊巨大的花崗岩鑿成。還有大量的水池,互相間由穿鑿石頭製成的溝渠和下水道聯繫,通往原先的灌溉系統。

我回頭往上看,有個尖房子的部分則是Guardhouse警衛塔台還有墳墓區。

這是神聖廣場的地方,照片是哈比人用我的相機拍的,至於這一大塊石頭是甚麼作用我不知道,但是後面那個三窗口是說明這裡是三窗廟。

這塊有切割的大石頭叫作Intihuatana,是獻給最偉大的太陽神因蒂的「拴日石」。

這裡也有許多亂石,印加人卻不就地取材。我已經快速通過神聖廣場然後繼續往上爬。回頭就在把神聖廣場再拍一次。

我記得我走到這邊有點迷路,卡在這邊出不來,這裡對照旅遊地圖,應該是貴族的住所。地上很多電纜和舞台燈光,因是前一晚的節目打燈用的。 

這個溝渠應該是當時印加人用來排水用的。


照片實在拍很多,只能大概選幾張要說明的部分,不過看來看去不是石頭就是石頭,倒覺得在這邊有拍到野生動物還比較高興。

左邊是入城的城門。我沒特地在那邊拍照。

因為哈比人看到秘魯即將下任的總統Alan García像著了魔一樣,說要去跟他合照,我千里迢迢是要來看馬丘比丘,又不是來看又胖又高大的祕魯總統,有拍到照片就好啦,為何要浪費我寶貴的時間在這個我不認識的人身上。哈比人把手機放在旅館忘了帶出門,我就把我的消費相機給他用,然後自己隨便走。

這個為入城之門。

他樂不在看古蹟而是跑去跟總統握手,他後來還很得意的跟我說他跟總統說了話,還對總統說他想要當總統,這位總統不知怎麼看待哈比人,不過據他說,秘魯總統問他要具備甚麼資格可以當總統,他說他擁有印加之心,還有甚麼鬼的我現在已經忘了,總之我只當作笑話不敢笑,他倒是逢人就說他對總統說他要當總統。我總以為會對著總統說要當總統這種話的人,只有年幼無知的小孩才敢這麼說。

如果我沒有錯的話這裡是印加天文觀測站。

我記得入口處拿到的導覽說明書上有寫著印加吊橋,於是我先是往回走往西邊的山走過去。因為怕來不及我根本沒有辦法悠悠哉哉到處看,幾乎都是快走的方式,不到二個小時的時間看完整個馬丘比丘,準時到入口處等哈比人,哈比人卻讓我在那邊等了四十五分鐘,原本我可以利用那四十五分鐘好好看馬丘比丘,卻要等那個短腿客。而且後來因為怕時間不夠根本都是用衝的衝下山到熱水鎮。

這就是那條蜿蜒在聖谷的河流Urubamba River

看到往印加橋的指標了。

這一條就是印加古道不知道通到哪裡去。

快走走了二十分鐘終於看到這座橋,我拍了二張照就趕快回頭。反正那橋也不能接近。不過看得出來這古道不是鑿穿岩壁築成而是用岩石堆積的方式,歷經五六百年還在,真是了不起。

又回到馬丘比丘的主要參觀區,這時陽光已經完全升起照亮了整個山城。

我又重新走回到神聖區的部分。

望過去是一般印加人民居住的地方

秘魯總統大概都是在這一區看一下而已,不過後面的建築已經變形了。

海格與哈比人。

我對這種奇怪的齧齒動物比較有興趣,原來這種動物叫作Chinchilla中文翻譯成毛絲鼠,還有個很可愛的名稱就叫作龍貓,難道動畫龍貓真的是以這種鼠類為靈感嗎?也別稱絨鼠、栗鼠,毛絲鼠體型小而肥胖(其實我看到的跟兔子差不多大,並不小),尾端的毛長而蓬鬆。全身被滿均勻的絨毛,其狀如絲一樣緻密柔軟,故名毛絲鼠。其為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的兔子大小的花栗鼠類動物,牠們一個毛孔有高達60~80根毛使寄生蟲不易生存,以皮毛柔軟漂亮而聞名於世,現因遭人類濫殺而瀕臨滅絕。本屬現存只有兩個品種,兩者皆為極危物種。

望過去那邊就是出口附近。那一排房子是守衛宿舍。

這種特別的印加建築工法,你不能說他粗糙也不稱不上精緻,要怎麼來形容呢?

安地斯山脈長出的花我也比較有興趣。

穿梭在岩石間,我無法想像自己像個印加貴族遊走在這個修養身性的莊園,在這個獨立於世俗的山頂上,他們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我晃著晃著原來走過太陽神廟卻不自知,反而花很多時間在拍那隻毛絲鼠。太陽神廟其實很好辨識的,因為只有它的建構式圓弧形,而且岩石顏色比較白,從這頭看,太陽神廟是建立在一塊巨石上面。旁邊是皇家墓室還有祭士的居所。

這是維基百科的照片,這樣看太陽神廟很清楚

後來想想我應該就是在太陽神廟上頭拍到這隻麻雀的。

最上面就是所謂的守衛室Guardhouse

神聖區的建築特別講究。這裡是禿鷹神廟 The Temple of Condor

The Temple of Condor,這個奇怪的岩石代表甚麼呢?

接著往東邊平民居住區走過去。

一般人民居住的地方,看石頭的排列就可以分辨得出來。

印加人沒有拱門的設計,都是在門上面放個大橫石塊,窗戶也是一樣。

這一帶走動的遊客比較少,反而是我最覺得馬丘比丘最棒的地方。

而且還發現好幾隻這種毛絲鼠,不過牠們的毛色跟岩石太像,很難對焦,這些老鼠根本不太怕人,懶洋洋的一直在睡覺。

這邊望過去是印加人民生活區的最高點。門口的設計不是方正的矩形而是梯型。二邊的設計適用來閂門的。

最後走到泉水區,有工作人員剛好可以用水來清洗。

這二張像不像明信片呢?這不是我剪接的,而是他們故意在這裡養幾隻駱馬羊駝供遊客拍照。

這種比較大型的是駱馬

這就是羊駝也就是草泥馬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andawe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