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4,Day 7
飯店自助早餐。
我們早上九點出發,從峨嵋山回到成都十一點半,沒別的行程,就只有去皇城老媽吃麻辣火鍋。
現在皇城老媽也在台北開分店,至於味道一不一樣,這我就不清楚,但是成都市的這一家看起來很高檔,也很有設計風格,東西真的很不錯。
光是裝潢就極具巧思,這個大企業除了辦餐飲業還創了希望小學,餐飲學校。資料可參考官網。
我不常吃麻辣火鍋,要吃得找伴,還得找不怕辣的,敢吃鴨血腸子的,而且價位也比較高。自從吃了皇城老媽後其他麻辣火鍋會覺得除卻巫山不是雲,而且我們吃的還不是最高檔的,我們吃的是人民幣70,吃到飽,但是湯頭好,火鍋料也相當新鮮,與我們同桌的團友戰鬥力很強,一直點,除了湯頭麻辣辛香之外,酒釀湯圓也相當好吃,我還買了鍋底包回來,只不過到現在都沒煮過。
◎四川博物院
吃飽喝足驅車前往四川博物院,對於這個行程我有點意見:博物館才逛一個小時根本逛不完,結果大家逛很快,一個小時都走出門口怕遲到,卻在外頭等了遲到的人等了20分鐘。遲到的是吐小弟的哥哥,是高中生,他逛到忘我而且讓全車的人等他也沒感到抱歉愧疚,他的媽媽也淡然處之。早知道他厚著臉皮讓別人在外頭等,我也來多逛20分鐘,把一樓的展覽館的部分也看完。
四川博物院有14個展廳,包含張大千書畫館,萬佛寺石刻館,陶瓷館,四川民族文物館,共和之光,巴蜀青銅館,四川漢代陶石藝術館,書畫館,藏傳佛教文物館,工藝美術館等10個常設展覽,4個臨時展廳。
一到博物院,導遊先幫我們取票,參觀博物院不需要花錢,但是需要拿證件去換門票,票的樣子是一片葉子,上面的就採用張大千的仕女擁衾圖,拿到票導遊就說我們自己逛,一個小時到停車場集合。我若沒記錯四川博物院的展覽館分成三樓,我們上了階梯走了進去就是二樓,左邊就是張大千書畫館,我則是先看特展。
◎懷袖雅物
「扇面是中國書畫藝術中的一個特殊類別。在扇面上寫書作畫,是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史上的一個獨特的現象。明清時期,折扇已非常流行。手持折扇,互贈題詩繪畫,成為當時生活中高雅的象徵。文人雅士的風流才情,佳麗名媛的悲歡離合,種種情愫通過以折扇為媒介,流傳於皇宮、府第、閨室、民間、海外。藉由這一面面小巧的扇子,可以一窺當時人們的社交禮儀、往來酬答和生活情趣,更可品咂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與湮沒已久的故國情懷。」(展覽簡介)
懷袖雅物就是扇子的意思,這展館是書畫展,這一展剛好是我們來訪的這段時間的檔次。入內可以拍照,但是不可用閃光燈,因為有玻璃隔著,其實不是很好拍照。
尤其年代久遠畫作顏色也不鮮明。
清代作品羅允夔的仕女圖。
◎大風堂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是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著名畫家張善子和張大千先生既取意《大風歌》,又擷名明末清初畫家張大風之名,為他們的畫堂命名為“大風堂”。張氏昆仲不虛此名,在二十世紀的畫壇揮毫揚風,藝振寰宇。
導遊說這博物院最有看頭的只有張大千的特展,裡面多半是張大千臨摹敦煌石窟裡的壁畫,我覺得很多沒有完成,甚至沒有點睛。有些說明牌並沒有標記是誰畫的,有可能是張大千的哥哥張善子索繪。「張善子在民國時期以畫虎聞名,以“虎痴”著稱中外藝壇,被當時的法國總統勒布倫贊為“近代東方藝術的杰出代表”,也是抗戰時期唯一由國民政府頒令褒揚的畫家。為了寫生,他曾在成都、蘇州網師園豢養老虎,日夜觀察老虎的動態和習性,對虎作畫,以求作品的真實生動。比張善子小十幾歲的張大千,早年受曾熙影響,以師法古人為主,尤醉心於石濤,旁及唐寅、陳淳、徐渭、八大山人、弘仁、髡殘等諸家,時以臨摹或高仿苦瓜和尚為名,被譽為“石濤專家”。中年時師法造化,以自然為師,數次登臨黃山、峨眉、青城、雁蕩,下江南、桂林,遍游名山大川,利用寫生消化古法。抗戰期間的敦煌之行,更是上溯晉唐,對傳統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資料來源:人民網)
左邊中唐,盧舍那佛。右邊張大千臨摹敦煌晚唐十一面觀音像圖
盛唐,觀無量壽經變
局部圖
據說敦煌石窟裡的佛像膚色都是黑的,但是張大千的臨摹改成這種顏色,因為他認為是顏料氧化變黑的關係。不過佛教是印度來的,若佛像是黑的我也不覺得怪。
像這個就還沒開眼。張大千臨摹大士佛(局部)
中唐,伎樂天
上下應該是同一幅左右邊,我分開拍。晚唐,伎樂菩薩。臨摹於敦煌榆林窟第10窟(張大千編號榆林第9窟)窟頂西坡。
這麼大一幅畫可我就忘記拍說明牌,官網也沒提到這一幅。
大聖文殊師利一鋪
模擬張大千在敦煌石窟臨摹壁畫的樣子。牆壁的人物膚色確實是黑的。
五代,涼國夫人供養像
五代,曹議金甘周回鶻夫人供養像。內容:布本,臨摹於榆林窟第16窟。此畫像是曹議金甘州回鶻夫人。她身穿翻領繡鳳長袍,頭戴鳳釵步搖冠,花鈿貼面,雙手捧香爐作供養狀。
張大千仿宋人溪山無盡畫軸
「 紙本,圖中仕女擁衾沉思,從畫中仕女的形像上看,由早年的清麗雅逸,變為行筆敦厚,富麗堂皇。」就是這一幅圖印在參觀券上。這圖也跟其他的宗教佛像畫不一樣,畫中的仕女顯得特別性感嫵媚。
◎ 巴蜀青銅館
「紅銅和錫或鉛的合金稱青銅。作為中國青銅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左右,巴蜀青銅器在與夏商周青銅文化的交流中,逐漸形成自己獨具特徵的青銅文化。中國古典文獻汗牛充棟,但有關巴蜀歷史的記載卻寥若晨星。因此,古巴蜀的歷史撲朔迷離,眾說紛紜。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新繁水觀音、巴縣冬筍壩、昭化寶輪院、彭州竹瓦街、成都羊子山、成都百花潭、重慶涪陵小田溪、新都馬家鄉、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以及茂縣、宣漢縣等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銅器。此外,與四川相鄰的陝西漢中、寶雞以及湖北宜昌等相鄰省區也都發現了具有巴蜀文化特徵的青銅器,給巴蜀文化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證明在廣袤的四川盆地,大約在三、四千年前,蜀人就創建了高度文明的古國,後來又和巴人一起創造了燦爛的巴蜀青銅文化,代表了巴蜀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資料來源:四川博物院官網)
西周羊首六渦紋銅罍,發掘地址為四川省彭縣竹瓦街出土
戰國銅戈,1980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馬家出土。
這些青銅器所顯現的細緻與藝術感,實在很難想像是三四千年前的文物,不知道他們怎知道如何鑄模然後高溫煉銅然後鍛鍊出如此精美的武器禮器和食器。
◎陶瓷館
陶瓷館內的展覽也依照年代統整還有出土的地點規劃。從彩陶文化黑陶文化開始接著戰國時期,就展了一個很可愛的陶虎。
戰國(公園前475-前221年)1954年成都青羊宮出土。
接著是漢代陶塑,分成西漢東漢,我只拍我覺得有意思的,或是挑照片清楚的,網路上我找到一個大陸網頁,非常詳細把展覽品一一拍照紀錄。
東漢陶方相氏俑頭
東漢陶舞俑,1957年四川双流王山碥(应为土字旁)崖墓出土。
東漢龜蟾魚陶燈。這個陶燈很有童趣。
接著是唐宋三彩,這一批宋代陶武士俑文吏俑非常寫實,我忍不住多拍幾張,每一個陶俑長相動作都不一樣,這些應該都是陪葬品吧,顯得很陰森。
唐代琉璃廣窯三彩刻劃花盆。
唐代青釉鎮墓獸,1978年重慶萬州駙馬唐墓出土。說是獸也太過分了些,不過是憤怒鼻孔放大的衛兵。
唐代青釉武士俑,1978年重慶萬州駙馬唐墓出土
唐代青釉人手雞身俑,青釉羊頭人身俑,均為1978年重性萬州駙馬唐墓出土
明代(1368-1644年)龍泉窯青釉雙耳環瓶
清康熙五彩仕女圖筆筒
明代琺花雙耳瓷瓶。出土地點:成都外東淨居寺明墓出土
清康熙青花仕女紋觚
清代乾隆金地粉彩瓷佛
◎工藝美術館
五代前蜀(907-925年)鍍銀銅豬,1942年四川省成都市王建墓出土
清代雕花漆盒
清代王丞相王寶釵
左邊西遊記,右邊白蛇傳
清代象牙雕刻
上: 清代象牙雕白菜。下: 清代象牙雕蘿蔔
清代彩繪漆器
◎四川民族文物館
「 川西南豪爽的彝家兄弟,川西高原粗獷的藏族漢子,川西北質樸的羌族人家,川南清純的苗鄉少女,還有回、蒙古、土家等十四個世居少數民族兄弟共同居住在四川的山山水水間,高原、山林給予每個民族不同的禀賦和性情。」
銀扣彩繪鷹爪足漆杯。
羌族文化。上:釋比獸角法器。下:釋比推算日子的畫譜
釋比法帽
藏族服飾
◎藏傳佛教文物館
清代鎏金銅面具
清代雙身觀音,這應該就是印度的歡喜佛吧。
藏族的法器
◎萬佛寺石刻館
南朝佛頭像
南朝,梁 中大同三年(548年),背屏式造像,1954年成都市萬佛寺遺址出土
唐觀音菩薩坐像,這個石雕面部很寫實很像人像。參觀到這裡其它我就沒有時間看。
就在外面空等,之後便前往寬窄巷子。
資料來源:四川博物院官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