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 20150711
今日上午安排當地導遊帶我們到城堡區參觀。
早上在飯店用早餐,我們因為比較晚下樓用餐,餐廳的部分已客滿,飯店人員就帶我們到餐廳外的另一廳用餐,感覺更好。來歐洲一定要嚐嚐蘑菇,很好吃。
我們用餐的地方。
用早餐的餐廳原來是照片進入門口站著服務人員的地方。
用完餐再補拍餐廳的樣子,我覺得也不錯,只是沒有靠窗的位子,不能迎接早晨的陽光,也沒有壁爐,所以我們很開心可以坐在外面。
我和Debra都很喜歡這家飯店,很講究充滿歷史的風味,不過就是電梯只有一個而且不大。
◎ Prague Castle 城堡區
我們的遊覽車今天的唯一任務就是把我們載到城堡區的停車場,就在皇家花園那一頭,從Old Riding School騎馬學校那一邊走來,走過Powder Bridge火藥橋經過皇家馬廄Imperial Stable和西班牙大廳Spanish Hall然後進入第二庭園。
據說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長570米寬130米),連官網也這麼寫說有金氏紀錄的保持,過去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國總統都在此辦公,古堡保存著波希米亞王國的王冠。
城堡地圖取自此
布拉格城堡呈長條形狀,皇家花園與城堡中間隔著鹿護城濠溝Deer Moat。紅線圍起來的部分是屬於城堡的部分。
城堡分成四庭院。我們這種便宜團到城堡區進入參觀的只有二個點,一個是到聖維塔大教堂,另一個則是黃金巷,舊皇宮並沒有進入參觀。
這裡是騎馬學校外面,擺著二個的古代武器,這種叫做甚麼呢?。旁邊的海報拼錯字把Deer 拼成Dear,鹿壕溝變成親愛壕溝。
還有盔甲。我們經過一道橋Powder Bridge,但是走得很匆忙來不及拍照直接來到城堡的部分。
◎第二庭院
進入城堡有幾個入口,我們從第二庭院進入。
一入第二庭院中間個水井和一個噴泉Leopold´s Fountain,四周的建築有西班牙廳Spanish Hall,聖十字教堂St. Cross Chapel(被鳥籠水井擋住的圓筒建築),教堂的後面是Theresian wing。這裡還有城堡畫廊Prague Castle Picture Gallery,入口從皇家馬廄Imperial Stables進入,過去是 Rudolph II.魯道夫二世關馬的地方,現在皇家馬廄則變成展覽館。城堡畫廊也有一部分是Church of Our Lady聖母院,建於九世紀,是布拉格最古老的石造建築。寫這麼多也沒用,因為我根本沒去啊。
我只對這個井有印象,因為導遊就站在旁邊講很久,至於講甚麼我卻不記得,現在查網路資料不多只說水井和Kohl's噴泉稱為獅子噴泉,建於1702年。
從Prague City Line抓圖片來放,這是西班牙廳是整個城堡最大的宴會廳。
很掃興的是我們遇到整修,城堡的大門和第一庭院架起鷹架還包起來,看不到的大門二邊的著名雕刻。我們直接走出城堡到外面的廣場。也沒看到衛兵交接,只好偷拍小鮮肉。
◎Castle Square城堡廣場(Hradčany square)
城堡廣場很寬闊,四周都是美麗建築,城堡這一邊屬於廣場的東側。北側則是總主教宮,藏在總主教宮後面的是施特恩伯格宮,總主教旁邊則是馬丁尼茲宮。西側為托斯卡納宮,南側的建築則是薩門宮,施瓦岑貝格宮和加爾默羅會修道院。
◎Archbishop's Palace總主教宮(Arcibiskupský palác)
總主教宮最早是建給Florian Griespek of Griesbach,他是捷克議會秘書長也是斐迪南一世的好友,而斐迪南一世則是(Ferdinand I,1503年-1564年)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大公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56年起;1558年加冕),他也是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的國王(1526年起)。但是1561年後又將皇宮送給了布拉格的總主教Antonin Brousa of Mohelnice,之後這建築就變成了總主教宮,也歷經多次的改建從文藝復興風格到巴洛克和洛克克風格。
總主教的徽紋飾是三隻天鵝頭。
總主教宮的側門是通往施特恩伯格宮(Šternberk Palace)的入口。廣場周邊有三個建築都隸屬布拉格國立美術館,分別是施瓦岑貝格宮(Schwarzenberg Palace),薩門宮(Salm Palace)和施特恩伯格宮(Šternberk Palace),為不同時期和主題的藝術展覽館。
◎施瓦岑貝格宮Schwarzenberg Palace (Švancenberský palác)
施瓦岑貝格宮Schwarzenberg Palace很搶眼,因為除了造型特別,主要是牆面畫著黑白假石頭格紋,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在施瓦岑貝格宮右邊的紅頂建築叫做薩門宮Salm Palace(Salmovský palác)。左手邊紅色尖頂有個鐘塔的建築是加爾默羅會修道院(Klášter bosých karmelitánek)。
我很喜歡施瓦岑貝格宮這個文藝復興式建築,尤其是一個美術館,很可惜我們沒能進入參觀。牆面上的彩繪方式叫做sgraffito,是利用刻痕填色刮除,跟庫倫諾夫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是一樣的。
左: 這個關閉的小門上面有寫 Schwarzenberg Palace (Švancenberský palác) 施瓦岑貝格宮。右:這裡是進入施瓦岑貝格宮的入口,還有咖啡廳。
近看牆面的刮畫其實很簡單,但是遠看卻很有立體感。
連鍛鐵門也很藝術。
屋頂也很講究。
◎托斯卡納宮Toskánský palác
托斯卡納宮就在廣場的西側遠遠正對著城堡大門,網路資料說現在為捷克的外交部所在地。這棟建築屬於巴洛克建築,托斯卡納宮始建於1690年但一直沒有完工到了1718年被托斯卡納公爵夫人收購才把皇宮完成,因此叫做托斯卡納宮。左下圖是加爾默羅會修道院(Klášter bosých karmelitánek)的陶門牌,是布拉格的一座巴洛克修道院,曾經是詩人Bohuslav Hasištejnský z Lobkovic的房子。
導遊沒有帶我們走一圈城堡廣場,在西北側那邊還有一個有名的建築叫做馬丁尼茲宮Martinický palác,可惜我沒有看到。廣場上有一個柱碑也是整修中,那是黑死病紀念柱。廣場上有幾個綠色藝術路燈,看起來也頗有歷史感。
薩門宮展出的部分是19世紀畫作。
在薩門宮前面立有一個黑色的雕像寫著TGM,那是托馬斯·加里格·馬薩里克(Tomáš Garrigue Masaryk,1850年3月7日-1937年9月14日)的縮寫,他是捷克斯洛伐克的首任總統(1918年-1935年)。和愛德華·貝奈斯和米蘭·什特凡尼克一起爭取捷克的獨立,被稱作捷克斯洛伐克開國三元勛。薩門宮牆面還有另外一個Jan Lauda Cesky Sochar的頭像雕刻,這個人是一位大學教授也是一位雕塑家。左下圖便可到大門和第一庭院在整修中。當時這裡也有幾位街頭音樂家在表演音樂。
從廣場的南側還有一個看台可以眺望舊城區。
◎第一庭院
第一庭院最重要的城門被擋成這樣,城門叫做馬提亞斯門Matthias Gate,建於1614年。以馬提亞斯大帝為名但是是在魯道夫二世時期所建。
進到城門裡二側有樓梯,應該是可以通往現今的城堡畫廊。
我們又回到第二庭院,拍一下獅子噴泉。之後我們進入第三庭院。
聖維塔大教堂位在城堡的第三庭院,這個雄偉的哥德式教堂是羅馬天主教教堂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教堂。第一座座落於今日聖維特教堂的位置的教堂是一座早期羅馬式圓形建築,建於925年,由波希米亞公爵瓦茨拉夫一世建成。在1060年擴建為羅曼式教堂,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在原教堂的基礎上建造一座哥德式教堂,於20世紀初才修建完畢。20世紀教堂更換的彩色玻璃窗有慕夏的作品。
這一面是教堂的西面,可見高聳的哥德式尖頂,中間還有玫瑰窗。這是拱門上緣的雕刻。
教堂西面的旁邊的建築叫做Old Provost's Lodging 老牧長住所。
導遊有特別提到在玫瑰窗的下方二邊有浮雕,是建築師自己的雕像。叫做Kamil Hilber和 Josef Mocker(下圖),畫家及教堂美術設計是František Kysela 和 Zdenek Wirth (上圖)
教堂二十世紀才完成,細看教堂就會發現有一些現代元素,像是排水口的gargoyle,不是用怪獸而是用人形(圖下)。 大教堂的北面(圖右)跟城堡建築貼太近,這一面顯得沒有看頭。聖維塔教堂的官網有Virtual Tour可以線上觀看教堂內的一景一物不用跟觀光客擠。
彩繪玻璃,你可以看出那一面是慕夏的作品嗎?是中間這一幅。其他彩繪玻璃則多是Josef Cibulka的作品。
布拉格城堡的盾形徽紋和教堂的雕像。Mook說教堂內的砂岩雕像有21座。
特寫慕夏彩繪玻璃
哥德式教堂的風格就是要高,通常教堂的平面也會成十字架形,聖維塔大教堂的平面則是呈長方形。這是教堂東面。白色石雕的地方是斐迪南一世他的妻子和兒子馬克米達二世的陵墓。
教堂西面有玫瑰窗。
教堂北面上面的管風琴,二樓是詩歌合唱團演唱的地方
一樓有三道很精緻的木門。
教堂南面局部。這一面就是鼎鼎大名的金色大門。
教堂二側都有小隔間,每一個隔間有的是墓室,有的紀念聖者或是做為禮拜堂,因為官網說明只有捷克文,用google翻譯又不到位,所以就跟我一樣教堂內隨便看看就好。
紀念聖者Sigismund of Burgundy,他的雕像在查理大橋也有。其實我注意到的是金色欄杆上面的紅星。
做禮拜的椅子超講究。
告解室。
這地方估狗翻譯為「老大主教教堂」,我想應該是總主教禮拜堂吧,有三位紅衣主教葬在這裡,誰我就不列出了。
這位跪著禱告的先生是弗雷德里克·約翰·約瑟夫塞萊斯坦紅衣主教施瓦岑貝格Friedrich Johannes Jacob Celestin von Schwarzenberg。
右上圖是瓦茨拉夫四世在審判內波穆克的若望St John Nepomuk。在瓦茨拉夫四世位時,波希米亞的王權大大衰落,貴族們企圖割據。1384年至1395年,瓦茨拉夫四世同布拉格大主教揚進行鬥爭,甚至在1393年淹死無辜的副主教臬玻穆的若望(死後被尊為殉教的「聖人」)。
這是受洗約翰的禮拜堂,裡面關著黑黑的大燭台是來自於耶路撒冷,據說是來自於所羅門聖殿。1158年捷克國王弗拉迪斯拉夫二世從米蘭帶來的。
聖維塔的雕像。
聖人埋在下面
也有可能是衣冠塚。
純銀打造波穆克的若望的紀念雕像和他的墳墓。上面還吊著四個銀天使
皇家禮拜堂
木浮雕
拍到講道壇了
皇家禮拜堂,就是讓皇室在包廂裡面做禮拜。還有很銀的波穆克的若望。
聖安德魯禮拜堂
最豪華的禮拜堂:主保聖人聖瓦茲拉夫禮拜堂St. Wenceslas Chapel,牆壁由寶石和黃金鑲拼,地板則用花崗岩。
聖瓦茨拉夫禮拜堂裡保存著聖瓦茨拉夫遺物。這個房間由彼得·帕爾萊勒修建於1344年到1364年,牆壁的下部裝飾著1300塊寶石,描繪耶穌受難的壁畫可以追溯到1372年至1373年禮拜堂的原始裝飾。牆壁的上部是關於聖瓦茨拉夫生平的壁畫,繪於1506-1509年。在牆壁中央是聖瓦茨拉夫於1373年被哥特Jindrich帕爾萊勒(彼得的侄兒)處死的雕塑。
裡面不能進去,只能在外面排隊拍照。
外面有說明牌
再拍一次彩繪玻璃。
再拍一次高聳的教堂內部。
聖維塔大教堂和旁邊那個老牧長住所。
來到聖維特大教堂的東南側,可以看到老牧長住所還有一個方尖碑。
到此一遊照,這一面就可以看到巴洛克式的鐘塔
教堂南面:金色大門,上面的馬賽克畫是最後的審判,金色大門只有在重大典禮如國王加冕的時候才會使用。
門簷下的馬賽克畫。
連鐵欄杆也有雕像好像是描述人民的生活,還有十二星座。這一面的排水怪變成野豬了。
天蠍座和山羊座,還有殺豬。
再來一個波穆克的若望的紀念雕像,我之認得出來是因為他頭冒五顆金星的緣故。
聖維塔大教堂的東面。
城堡區的其他部分下回分解。
資料參考來源: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