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6512_副本.jpg  

我們三點多從聖保羅德馮斯離開開了將近200公里來到馬賽,中途停留一個休息站,司機說要休息25分鐘,不像去年去巴爾幹半島休息站只有一二間廁所要排隊等很久,南法這邊的休息站廁所多而且我們這一團的人也才二十幾個,所以逛完還有時間可以在休息站的超市逛逛看看。 IMG_6447_副本.jpg

我們在前二個山城根本沒有時間逛街,在休息站的時間這麼多,沒事幹只好來市場調查一下,發現這裏的紀念品上面都有蟬。我不懂為什麼香皂上面要黏一隻蟬,你說薰衣草或是橄欖我可以理解,在台灣夏天蟬是很常見的昆蟲,很多人還嫌吵,這裏卻是熱賣商品。

IMG_6446_副本.jpg  

於是請孤狗大神來解惑。有個網站列出了15個理由。

IMG_6448_副本.jpg

有一則說法是普羅旺斯的傳說,說天神怕普羅旺斯農人夏天太熱發懶,於是派吵人的蟬來把農人喚醒,要他們要好好工作。另外一個比較有氣質的說法是19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腓特烈·密斯特拉 Frédéric Mistral倡導普羅旺斯語(奧克語)復興,用普羅旺斯語寫詩,描述普羅旺斯生活提到蟬"Lou souleu mi fa canta," 太陽讓我高歌。第三則我覺得可信度高,就是一位磁磚製造商人請一位陶藝家Louis Sicard設計一個代表普羅旺斯藝品要送給他的客戶,他就設計一隻蟬停在橄欖樹枝上的陶瓷紙鎮,沒想到大受歡迎,之後他就設計一系列有關蟬的商品例如胸針花瓶和茶杯等等。上圖是陶瓷彩繪蟬,沒別的功能只有裝飾用,裏面裝音樂鐘還會發出蟬叫聲。

IMG_6450_副本.jpg

大概這些原因,普羅旺斯就以蟬為代表,研發許多蟬的商品。而薰衣草也是現在普羅旺斯的特產,人稱紫色的黃金,是高經濟作物。難怪北海道北疆也開始大量栽種薰衣草。北海道我沒去過,北疆那年我去也沒看到薰衣草田,如果我有看到,普羅旺斯應該就不會那麼吸引我來了吧? 

IMG_6452_副本.jpg

 普羅旺斯這一帶真的有很多蟬,我們站在休息站外面的松樹下,蟬就在高鳴。 

IMG_6453_副本.jpg

領隊一直提醒我們不要買香皂,會太重,但是我還是手滑買了,這裡確實有貴一些,有些店是12個20歐,我買的是五個10歐,有很多種味道,我挑我喜歡的。網路上有一種立方型的香皂說是手工精油香皂,標榜用72%的純脂肪酸製造,我買的這種也打上72%,當時也不知那是甚麼意思,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味道很香我喜歡。

IMG_6454_副本.jpg

放一張從聖保羅德馮斯到馬賽路上的照片。

IMG_6455_副本.jpg

地勢開始平坦。

◎ 馬賽

IMG_6460_副本.jpg

進入馬賽市區,我有點小震撼,好像時空錯亂來到北非或中東地區,路上都是黑人中東人,穿著穆斯林的長袍和小帽,也有女人包著頭巾,商店看起來很阿拉伯,街景也顯得髒亂,原來是許多來自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人還有猶太人移民到馬賽。馬賽為法國第一大港也是全國第二大都市,領隊和網路資料說馬賽的人口幾乎有三分之一都是北非人,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甚至比天主教的還多,而且有持續壯大的狀況,未來可能有一半的人口都是這些外來移民及世代。我記得以前對馬賽有個暴力城市的印象,光是這樣的街景很難聯想這是在法國的境內說。

IMG_6461_副本.jpg

理論上穆斯林不能喝酒的,不知道法國的穆斯林喝不喝?這一區也屬於勞工階級區,是馬賽的北邊。結果我們沒有進入馬賽市區參觀,反而遊覽車繞過舊港來到一個大教堂馬賽守護聖母聖殿Notre-Dame de la Garde。

◎ 艾克斯門Porte d'Aix

IMG_6462_副本.jpg

我們匆匆經過一個凱旋門,叫做艾克斯門,是過去從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進入馬賽的入口。1784年就發想要設計一個凱旋門來向路易十四致敬,也紀念1783年簽訂的巴黎和約,結束美國獨立戰爭。1814年至1815年波旁王朝復辟後,1823年又開始有建構的想法,為了紀念法國遠征西班牙的勝利,特別是在1823年8月31日特羅卡德羅戰役,但艾克斯門到1839年才完成。可惜我沒能拍到最好的角度。

◎ 馬賽舊港

IMG_6466_副本.jpg

進到馬賽舊港比較有歐洲的感覺,遊客也多了起來,正逢世足賽季,酒吧有不少人坐在電視牆前看足球賽。

◎ L'Ombrière de Norman Foster(The Norman Foster's Shadow)諾曼福斯特的影子

IMG_6467_副本.jpg

這裡好多人,我以為是在辦活動,臨時搭了一個棚子,故意用金屬片有鏡子的效果可以反射光影船隻和人群,一查才知道這是一個裝置藝術,而且是由大師操刀,這位英國建築大師叫做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他有很多作品,例如香港滙豐總行大廈,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還有倫敦俗稱「小黃瓜」的倫敦摩天樓聖瑪莉艾克斯30號大樓。而這個裝置藝術叫做影子Ombrelle。

IMG_6468_副本.jpg

這地方也變成是個表演廣場,大家都圍著街頭藝人表演看好戲。

IMG_6471_副本.jpg

感覺這是當地人散步約會運動的好地方。

IMG_6478_副本.jpg

馬賽舊港呈長方形,我們往西繞,北望過去的建築物當中,尖塔前面獨立一棟建築是市政廳。

IMG_6481_副本.jpg

再拍一張,有比較清楚拍到市政廳。當時車多,遊覽車速度慢我才有辦法多拍幾張照片。

IMG_6487_副本.jpg

 馬賽舊港只停這些小船,新港往北延伸。我們則是往西南沿著海走。

IMG_6488_副本.jpg

可以看到一些碉堡遺跡。我記得盧貝松的Taxi終極殺陣,場景就在馬賽。

◎Les Catalans 加泰羅尼亞海灘

IMG_6491_副本.jpg

 舊港的旁邊有個小海灣叫做L'anse des Catalans ,沙灘上很多人在那裏戲水曬太陽。

◎ Monument aux morts de l’Armée d’Orient 東方之門

IMG_6495_副本.jpg

要尋找馬賽的資料有點討厭,除了維基百科,大部分的網站都是法文,用google翻譯又怪怪的,只能加減用。這一段路叫做甘迺迪濱海大道,除了沙灘,還有這個面海的拱門,叫做東方之門,中間還有座雕像,只是當時逆光,我只能拍到這樣,這是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亡者紀念碑。 

IMG_6499_副本.jpg

這一區叫做Vallon des Auffes,是個傳統小漁港,有座拱橋橫跨。

IMG_6500_副本.jpg

 之後我們走一段山坡路,目的是一間非常雄偉的教堂。 

IMG_6505_副本.jpg  

不是這一家啦,只是路邊的某一間。

◎ 守護聖母聖殿(Notre-Dame de la Garde)

IMG_0140_副本.jpg

我們繞來繞去又塞車,來到守護聖母聖殿(Notre-Dame de la Garde)的腳下,領隊竟然說只給我們十分鐘拍照,我承認我是故意的,因為我不爽香水博物館佔據太多時間,連休息站也停了半小時,來到這裡竟然只給十分鐘拍照,於是我拼命往前衝,往階梯一直走,領隊也沒阻止,其他幾個好奇的團員也在我後頭跟上來,我和Debra腳程快,很快就到了教堂,Debra沒有再往上,我還是繼續往上進入教堂一圈,趕緊拍拍照然後往下走,看到團員在我後頭,我就不擔心了。等來等去的結果,十分鐘變成了四十分鐘,這其實是我們今日最後一個行程,只要不要讓司機工作超時,我個人覺得來馬賽才停十分鐘,實在很不合理。

IMG_0142_副本.jpg

後來我聽Debra說,那些沒上教堂的人有抱怨,但許多人都走上去了,領隊也沒因此說了甚麼,畢竟我們來到馬賽竟然只有十分鐘景點拍照,也實在太不合理。

IMG_0143_副本.jpg

而且若不走上教堂的觀景台,就沒有機會可以看到馬賽的市景,還可以看到海上的島嶼,其中一座建有碉堡,叫做伊夫城堡Château d'If,是大仲馬小說《基度山恩仇記》中的場景。所以是馬賽的著名景點呢!

◎舊港口的聖貞城堡(聖讓堡)和聖尼古拉堡

IMG_0144_副本.jpg

馬賽是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的首府,也是隆河河口省的首府,法國第二大城市和第三大都會區(aire urbaine),法國最大的商業港口,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商業港口。歷史早在西元600年前由來自福西亞(Phocaea)的古希臘人在此建貿易港,原名為馬西利亞(希臘文:Μασσαλία 英語:Massalia)。曾被凱爾特人蹂躪過,又被古羅馬征服。在古羅馬時代,它被稱為Massilia。在中世紀時,這裡的商業繁華,威尼斯共和國的商人也會到這裡做生意。

IMG_0155_副本.jpg

舊港入口處的碉堡叫做聖貞城堡Le Fort Saint Jean,由路易十四興建於1660年,對面則是同時修建的聖尼古拉堡。路易十四建碉堡的目的是對了對付反叛的馬賽總督,而不是為了保衛這城市,因為碉堡的大砲指向城市卻不是指向海上。

◎ 馬賽-福斯港,馬賽主教座堂Cathédrale La Major和聖羅蘭教堂Église Saint-Laurent de Marseille

IMG_0145_副本.jpg

在高樓大廈前後各有教堂,左前紅磚色小教堂是聖羅蘭教堂Église Saint-Laurent de Marseille右後很大器的教堂就是馬賽主教座堂Cathédrale La Major,建築後面則為馬賽的新港稱作馬賽大海港,或馬賽-福斯港,幅員跨馬賽及福斯區,1840年代興建。

IMG_0154_副本.jpg

這裡應該是看馬賽夜景的好地方。

◎ 守護聖母聖殿(Notre-Dame de la Garde)

IMG_0148_副本.jpg

守護聖母聖殿(Notre-Dame de la Garde)是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位在海拔162米的石灰岩山頂上,坐落在馬賽的制高點,可北看馬賽港,這座華麗的新拜占庭式教堂是馬賽的主要地標,為每年8月15日聖母升天節的朝聖地點。當地居民通常稱聖母聖殿為la bonne mère「好母親」,感覺很像台灣的媽祖廟,保佑出海人 。教堂建於1853年,由建築師雅克·亨利·埃斯佩朗迪厄設計,1864年9月11日完成,這座教堂的樣式跟港口對岸的Sainte Marie Majeure馬賽主教座堂樣式相同。教堂原址是13世紀建造的小聖堂,供奉守護聖母。

IMG_0153_副本.jpg

裡面芎頂金碧輝煌,最裡面的主祭壇有聖母抱嬰的雕像,我匆匆進了教堂快速繞了一圈,隨便拍幾張照片,趕緊下山集合去。這棟大教堂花費了17萬噸材料,包括23船來自義大利的大理石和斑岩。內部裝飾著大理石,馬賽克和壁畫。許多的牆壁上掛滿繪畫,牌,模型船,戰爭勳章,甚至馬賽足球俱樂部球員的球衣,都是希望聖母可以保佑他們。

IMG_0149_副本  

守護聖母聖殿的鐘樓高60米,頂部是聖母子的巨大雕像,在城市的大部分地方和數里外的海上都能看到。

IMG_0158_副本.jpg

回頭再拍張照片,等候大家到齊,我們又回到舊港要去一家餐廳用餐。

IMG_0159_副本.jpg

 這家不是我們要用餐的地方,但是坐了一堆人在看世足賽實況轉播。

IMG_0160_副本.jpg

 渡輪來了

IMG_0161_副本.jpg

港口邊邊還長植物

 IMG_6530_副本.jpg

說來很奇怪,我們當晚用餐的餐廳是一家英國PUB餐廳

IMG_6531_副本.jpg

 有酒吧

IMG_6532_副本.jpg

 也有餐廳。

IMG_6533_副本.jpg

 餐廳名稱叫做The Queen Victoria

 IMG_6534_副本.jpg  

我們的晚餐是馬賽魚湯,前菜是淡菜,點心是雪葩。馬賽魚湯的吃法是麵包沾魚湯吃,還不錯,但我是比較喜歡中式魚湯,呵呵。而且餐廳裡面冷氣不涼加上我的位子靠窗口嚴重西曬,熱得要命,當晚我們跟強國貴婦同桌,其中一個長得比較娃娃臉的是真正貴婦,全身都是名牌,沒在工作,有個國中兒子,還可以自己出來玩,家裡有阿姨煮飯燒菜,上海台灣二頭跑,說話很直半開玩笑,是我們團的開心果,另外一個極瘦長得明星臉,似乎也有明星包袱,看起來比較酷,嚴重偏食,天天穿得花枝招展東露西露,不過二人坐前座常跟領隊拉勒卻沒聽講解,不知隔天要去薰衣草田美拍,因而穿錯衣服失利了,哈哈。

◎  Golden Tulip Marseille

IMG_0491_副本.jpg  

晚上我們下榻的飯店叫做Golden Tulip Marseille,在等待分房卡的時候,我們的司機偷偷地叫Debra去一角落,那裏有一整牆面的飯店備品,乳液,洗髮精,潤絲精,排列起來還滿好看的,跟飯店的裝潢很搭,司機的意思是我們可以自取,當作小禮物,不過因為環保的關係我已經不再拿飯店的小瓶裝備品了,除非是香皂和針線包。我是覺得我們的光頭帥帥司機挺喜歡我同學的,雖然我同學不認為,要不然為何司機只偷偷告訴Debra卻不告訴我或其他團友呢?雖然我看見他叫她過去時,我也走過去看,其他的團員並沒有注意到,只有坐我前面的團友眼尖走過來問我怎麼了,我說沒甚麼,要不然給聒噪大媽知道可不得了了。

IMG_6555_副本  

就是這一排備品。

IMG_6557_副本  

房間內的浴室並沒有擺這種一小瓶一小瓶的,而是固定在牆面上的大罐裝。 

資料參考來源

marvellous provence

維基百科

google map

Tour Sur Marseill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andawe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