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牛共餐
看完了民俗工藝品,蘇先生就帶領我們到附近的一塊空地說要用餐,先是越過小農地來到池邊,這隻小犢在旁邊吃草。

旁邊還有收割完的稻子堆成堆晒乾。

旁邊的石頭是在此常見的建築石材,總是看到路邊有空地往下整齊地切割下去,割下來的石塊晒乾變成這個樣子。

原來是要我們在這邊來個露天用餐,要我們要入境隨俗,用右手抓飯吃,老實說我們也沒有多入境隨俗,真的要道地,就得坐在地上,碗盤也放地上才是。小牛繼續吃牠的,我們吃我們的。


這回多了巴蕉葉墊著,我用衛生紙一擦芭蕉葉,紙抹了一層黑起來,後來也不顧這麼多了,就雙手萬能起來。這午餐很豐盛,有青菜有蝦有螃蟹,但是煮得很油膩,又很鹹,我沒吃多少。

現在也不記得這一坨是什麼,不過我喜歡右邊這個天然香草(我忘記這叫什麼了)配粗糖,說這就是口香糖了。

不過在這裡的好處是不用野放,可以回去貝葉畫冊師傅家上廁所,師傅家細細長長的,穿過客廳經過廚房才來到旁邊的浴室廁所,廚房裡有個篩子,打洞的方式也超藝術。

吃飽喝足撤走桌子椅子擺旁邊,鋪了一大塊塑膠布,蘇先生要我們先謝謝印度「阿基師」,就是這次為我們掌廚的大廚,中間這位滿頭白髮打赤膊的大叔,蘇先生特別強調在印度廚師地位除了要高,還要注重衛生,煮飯煮到出汗了,要先去洗澡然後再回來繼續煮,不知真的假的?

◎Gotipua 哥弟寶舞

接著樂師們帶著樂器先擺好一旁,當時只記得要看舞者忽略了樂師沒把樂器拍照下來,我只記得有鼓,手風琴。奇摩知識家有提到西塔琴,彈不拉琴,塔不拉鼓或帕卡瓦甲鼓,印度班舒李笛,印度小提琴,鈸等北印度樂器。

那時大家都在找最適合看舞蹈拍照的地方,還得考慮陽光曬哪一頭,最後決定舞者要向這邊,接著音樂響起,七個可愛小舞者盛裝打扮入場。我先是站在最右邊,想說拍最近的一個就好,就這個,可是後來發現最左邊的舞者,最好看,舞姿也最美,我又變節走到另外一頭。

這個舞蹈團叫做Dasabhuja Gotipua Odishi Nrutya Parisad,團員分給我們的簡介裡面有說明這種叫做Gotipua 戈弟寶舞蹈(但我比較喜歡翻成哥弟寶)原為一種廟會祭典舞。看到這些穿著色彩鮮豔的舞衣,盛裝打扮帶著頭飾化著濃妝,身段柔軟卻又力大無窮,稚氣卻又沉穩的舞者,不要以為他們是女孩子,其實全是小男孩。早期這種祭典舞要進行整個夜晚,原是個人舞蹈,後來才演化成為團體舞蹈。特別在十七世紀開始,這種舞蹈變成在奧里薩的Puri那邊Jagannath神廟的廟宇文化。現在的哥弟寶舞也加了一些現代舞台表演的元素,變成團體舞約六人到十人,不過還是按照傳統的舞碼編舞。

表演舞碼分有Bandana,祈神者;Sarigama,一種純粹的舞蹈;Abhinaya,透過肢體舞蹈動作來表達音樂;Bandha Nrutya,則是民俗舞蹈加上瑜珈和雜耍表演。也就是一開始這些小舞者先是表演印度教神話故事的情節。接著隨著音樂跳舞,眼神手勢肢體動作都非常講究呈現人體極限高難度演出,我忍不住想要學他們的手勢,差一點抽筋。之後舞碼越來越精采,小男孩劈腿下腰倒立身體折來折去扭來扭去疊來疊去,教人捏把冷汗,簡直不是人做得出來的動作。

這個穿綠衣的在最左邊,看起來動作最熟練,長得也最精緻,通常這些舞者的年齡只能限制在國小左右的年齡,一旦開始發育變聲了,就不能再跳這種哥弟寶舞。不過通常這些舞者會改成跳Odissi奧里西舞,明天的行程也有排。

我只能等他們停頓下來轉換舞步的時刻拍照,沒有辦法拍出他們高難度且細膩的舞姿,一個回頭一個轉肩一個手勢一個抬腳一個眼神都在傳達意念。而且腳掌還可以踏出鳴亮的聲響,配上異國風情的印度音樂,實在很難描述那種起雞皮疙瘩的感動。

剛剛提到的奧里西Odissi舞,是印度八種古典舞當中一項在東印度奧里薩盛行的傳統舞蹈,而這種Gotipua哥弟寶舞算是奧里西舞的一種,另外二種為:馬哈利(Mahari) 是以女性舞者並專隸屬廟宇為神而舞。 還有一種是:拿他基(Nartaki) 是專為皇室表演的。 (資料來源:印度和世界音樂文化入口網站)

奧里西舞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二世紀,也就是我們之前去參觀的 Udayagiri石窟(Kalinga王朝的國王 Kharavela下令建造)上面就刻有國王與皇后在看少女跳奧里西舞的石雕,原本這種舞為宮廷舞蹈,之後開始在耆那教以及佛教的祭典上出現,之後轉變成在Puri那邊的Jagannath印度教廟宇的舞蹈。(資料參考維基百科Odissi) 。這張照片也就是在讚揚Jagannath或是黑天降魔的一幕。

既然奧里西舞原本都是女性在跳,為何延伸出來的哥弟寶舞,就變成哥哥弟弟來跳?原來是因為在西元第六世紀印度教一支毗濕奴教 Vaishnavas(其實就是信奉黑天和Jagannath)不同意由女性來跳舞,所以改成由小男孩打扮成女孩來跳,而且舞碼以及歌詞都是關於 Radha and Krishna


很可惜當時沒有全程錄影下來,小古的光碟也沒有特別燒錄這一段。我在Youtube有找到這個舞蹈團在教室練習的錄影,拍的人很不專業晃來晃去,可是可以聽到音樂,有興趣的可以點

音樂部份屬於奧里西舞風格,其樂器與北印度興都斯坦相同。網路資料是說今日的奧里西的舞曲和古代奧里西的原汁原味,己不盡相同了。可是古代的奧里西舞也只能從雕刻上面模糊的猜測,至於音樂實在是無從得知了吧?


印度和世界音樂文化入口網也有提到:「奧里西舞的特質,看似結合多種其他印度舞的技巧,如用腳踏地,發出聲音的頓足舞步及以不同手式說故事... 等等。但其中最大的特色叫 特利比漢吉(Tribhangi) 根據古代奧里西舞的雕刻圖像,舞者得練成以肢体分成三部份,頭部,上半身,下半身,自由彎曲的舞姿,近似瑜珈(Yoga) 的功夫。需要非常高難度的技巧及天份。」

像這樣,你有辦法嗎?

叫你抱一個人起來都有問題了,看看這男孩扛二個。

知道我說的折來折去是什麼樣子吧?

腿要抬起來做瘦身操都會發抖了,上面還頂一個人?

還有疊疊樂。

他們大概中午都沒吃吧,不然午餐不就被踩出來?

這一個也是其中長得很秀氣的一個,中間那個穿黃色的年紀最小,也有團友是粉絲,特別幫他拍照。看完了精采的舞蹈之後,就要往布本內須瓦的方向回去。途中我們要到一個小鎮,要來這裡之前我們有經過,這回領隊要讓我們下車逛一下。

◎Pipili

這個叫做霹霹靂的小鎮到底霹靂在哪裡?領隊要我們下車,巴士開到前面等我們,所以沿著大街可以一路逛,這一帶也特別熱鬧,商店很多。

但不是這個在霹靂:雜貨店老闆就在他這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店,倒頭就睡。

也不是交通警察霹靂。剛好這裡有個十字路口,交通很繁忙。

就是這個在霹靂啦!applique貼布繡燈籠罩,沿街好幾家這種店。

有的已經進步到用雨傘骨架支撐的燈籠,像魚的或是飛碟的這種,價錢依大小不同而異,領隊說最便宜的應該是20魯比,可是我貨比三家,沒有找到比50盧比便宜的,而且領隊還一直警告我們不要多買,怕買回去送別人還不要。可是這樣沿街掛滿好有喜氣喔,特別是配色跟這裡的婦女穿的沙麗一樣大膽。這些燈罩原本也是廟宇節慶的裝飾,現在變成觀光客的伴手禮。

而且果然這邊的人有生意頭腦,賣的不只是燈籠,還有包包和其他小飾品,或著是貼布繡掛圖,許大姐之前在藝術村就買了一幅,價錢大概是五六百盧比,我沒有買,我買的是燈籠還有像杯墊的Jagannath。其他人都很節制,我是最後一個上車的,買了最多燈籠。

◎石雕工廠

按照我們的行程表原本我們是要去參觀一個廟,可是蘇先生卻帶我們來參觀石雕工廠,雖然逛石雕工廠也不錯,卻不是既定行程,那時魏大膽就開口問了,為什麼沒去看廟,蘇先生被挑戰了,不太高興,就說會排在明天,而且很多行程都不是行程表裡面也有帶我們去看等等等,但我總覺得若有改變行程,領隊和導遊不是應該先告知嗎?但我也不得不承認參觀石雕是皆大歡喜的額外行程就是了。

工廠兼販賣部外面擺滿了大型神像石雕。我不懂這些雕像背後的意義,光是以欣賞的角度來看也覺得很美。印度的神像總是性感卻又莊嚴,體態肉感豐腴婀娜多姿,表情帶一種調情神秘的笑,卻沒有情色的感覺。

而工廠就是在一個棚子下面,年輕人就這樣一刀一刀鑿出雕像,才是讓人更佩服的地方,這種砂岩大概質地不硬,所以比花崗岩容易雕刻,只是要我拿鐵鎚釘個釘子都嫌手酸了,而這些世襲的工匠卻是從小就要訓練雕刻神像。

像這個小孩大概才小四小五的年紀吧。

蘇先生說這些雕像是可以買回台灣的,其實價錢也不貴,五萬盧比就可以買這個回去,只是加海運的費用不知要多多少?這個又是黑天與他的情人。

雕像的美不只正面看要美,從背面也要講究。

這麼俊美的臉龐笑盈盈的,到底是在想什麼?

這就是這家石雕工廠的看板。買不回大尊的俊美黑天,我帶了一個袖珍版的,很得意呢,挑來挑去就覺得祂最好看,也只要280魯比。有團友則是買象神,後來想想我也需要一個呢!只好等下一次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andawe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