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長腳街走下來也沒有腳變長,我們只是來到了舊城區(下城區),舊城區一樣很熱鬧,到處都是觀光客,路邊也都停滿了車,不容易找到有中古世紀時空錯亂感的景,倒是中午用餐的餐廳可以體驗一下中古世紀沒有使用電燈而是使用蠟燭來吃飯和上廁所的fu。
上次去歐洲旅行是2007年的時候,那時候去的地方是蘇格蘭和愛爾蘭,跟波羅的海三國有着不同的風情。但是要我細細分析怎樣不同我又說不上來。加上我這次是跟團,多半都是在趕行程沒有辦法慢慢體會周遭,只有拼命拍照,怕我會遺漏些甚麼精彩畫面,結果變成整個旅行感動的地方不多,還都是回來看照片才記得原來這些城市之美。
我已經忘記這是甚麼地方了,門旁邊的招牌沒有拍清楚。
.
要遊覽塔林還有騎單車的方式,這比走路更累吧?
這裏每棟建築顏色不同,造型也不太一樣,可是卻很童話式的排在一起。
在配上古色古香的教堂尖塔,沒有醜陋的電線杆和電線。馬路倒是滿寬的。
◎聖歐拉夫教堂St. Olav's Church
其實我們沒有進去參觀這個教堂,但是我還是找了一下網路資料,懶得自己翻譯的情況下,發現維基百科中文寫的很清楚,那我就整個貼上好了。
塔林聖奧拉夫教堂(愛沙尼亞語:Oleviste kirik)是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一座教堂,創建於12世紀,在1219年丹麥征服塔林以前,是舊塔林斯堪的那維亞社區的中心。它的主保聖人是奧拉夫二世。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1267年,在14世紀進行了大規模改建。 有一個傳說說到,修建教堂的人名叫奧拉夫,從塔頂摔下死亡。據說當他的身體撞到地面時,從口中爬出蛇和蟾蜍,在附近的聖母小教堂,有壁雕描繪這一事件。 1500年前後,這座建築升高到了159米。建這樣高的尖塔,動機是把它作為海洋路標,從塔林遠處的海上就可看見這座商業城市。經過幾次改建後,今天高123米 - 從1549年,到1625年尖頂毀於雷電,這是世界最高建築。聖奧拉夫教堂的尖頂已經被閃電擊中至少有8次,而整個教堂被燒毀也有3次。 在蘇聯佔領時期從1944年直到1991年,蘇聯克格勃將聖奧拉夫教堂的尖頂用作廣播發射塔和監視點。目前此處是活躍的浸信會教堂。
城牆的一部份和塔樓。
◎三姊妹之屋
就這是三姊妹之屋,甚麼典故地陪好像有說明,說是商人蓋給三個女兒,我不太確定,網路上還有我里加買的波羅的海三國的簡介也沒有寫甚麼,只說這三個房子代表的是塔林傳統的屋子,但是我們長腳街一路走來如果沒有特別停下來說明,我們也很難察覺她們的特別之處。現在這三姊妹之屋是一家飯店,我唯一網路上查到的是說,在1362年開始建構這商宅,當時就屬當地有頭有臉有權有勢的商人或鎮長才能蓋這樣大宅,也因為這些商人到國外旅行,因此所蓋的建築也受到外國的影響。(資料來源點這裏 也是三姊妹之屋飯店的網站)
因為我們中午用餐的餐廳就位於廣場旁邊一家中古世紀裝潢的餐廳叫作Old Hansa,而Hansa這個字就是漢薩,也就是在十三四世紀的從德國發展的漢薩同盟,等於一個國際貿易商會,所以我又要惡補一下到底甚麼是漢薩同盟。
漢薩同盟(拉丁語:Hansa, Hansa Teutonica 或 Liga Hanseatica,英語:Hanseatic League),14-16世紀北歐諸城市之間形成的商業、政治聯盟,以德意志北部城市為主。漢薩(Hansa、或Hanse )一詞,德文意為「公所」或者「會館」,最早是指從須德海到芬蘭、瑞典到挪威的一群商人與一群貿易船隻。13世紀逐漸形成,14世紀達到興盛,加盟城市最多達到160個。
漢薩同盟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2世紀。科隆、呂貝克、漢堡和不萊梅由於地理位置的便利,這四座城市先後繼承了諾曼征服以前丹麥、挪威、冰島與盎格魯-撒克遜諸國和愛爾蘭之間的貿易關係。科隆商人在英格蘭取得了貿易特權和建立僑居地的特權,而且曾慷慨地為獅心王理查支付贖金,以此獲得了在英格蘭的免稅特許狀。此後繼位的英格蘭國王相繼給予呂貝克和漢堡的商人以相似的特權,這幾個城市的商人在英格蘭形成了早期的商業聯盟。 1158年/1159年薩克森公爵獅子亨利從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公爵手中奪占呂貝克城。通過這一佔領,經濟繁榮的薩克森王國打開了通往波羅的海的通道。下德意志地區的商人很快以此為基地,將商業活動擴展至整個波羅的海地區。呂貝克商人很快在瑞典城市維斯比和俄羅斯的赫爾姆加德(諾夫哥羅德)設立了商站,並在1299年控制了里加的商業。 由於種族相同,以及擁有共同利益,在國外的德意志商人集團開始趨向於聯合,形成更為緊密的聯盟,以減少競爭。1210年呂貝克和漢堡同意在某些事務中使用共同的民法和刑法,並彼此在本城中保護對方的商人,可視為漢薩同盟的肇端。1241年,兩城為保護其商人抵禦搶劫者和海盜的襲擊而結成了正式的聯盟。1259年,呂貝克、羅斯托克和維斯馬為鎮壓海盜而結成了類似的聯盟。到1282年,倫敦和布魯日的漢薩同呂貝克和漢堡等城市的漢薩合為單一的合作團體時,就北德意志的四座主要商業城市而言,漢薩同盟已經形成。 「漢薩」一詞來自哥德語「軍隊」或「 連隊」,在德語中原意為「堆集」,初指同業公會或行會,後指在國外的德國商人團體。在14世紀以前,「漢薩」只是用來稱呼倫敦和布魯日的德意志人團體,如「科隆漢薩」、「漢堡漢薩」,至此也被用來統稱北德意志商人的商業共同體,商人漢薩自此演變為城市漢薩。 1293年,應呂貝克的一再要求,來自梅克倫堡和波美拉尼亞的商人在羅斯托克召開代表大會,決定今後凡與他們有關的案件都按呂貝克法律解決。有26個城市投票通過這一決議。呂貝克成為漢薩同盟總部所在地,呂貝克法律成為同盟之共同法律。
漢薩同盟在1367年成立以呂貝克城為首的領導機構,有漢堡、科隆、不萊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貴族參加。擁有武裝和金庫。1370年戰勝丹麥,訂立《施特拉爾松德條約》。同盟壟斷波羅的海地區貿易,並在西起倫敦,東至諾夫哥羅德的沿海地區建立商站,實力雄厚。15世紀中葉後,隨著英、俄、尼德蘭等國工商業的發展和新航路的開闢,轉衰,1669年解體。
到14世紀中葉,漢薩同盟已經擴展至波羅的海南岸、東岸的所有德國港口城市,並擴展到英國、佛蘭德、丹麥、斯堪的納維亞、俄羅斯、芬蘭等地。波羅的海東岸的德意志殖民者按照嚴格的漢薩法律建造了一大批漢薩城市。 1999年復原的漢薩商船「利薩·馮·呂貝克號」隨著漢薩商人的活動,北歐和西歐君主國在與漢薩同盟建立商業關係後獲得了很大的商業利益。這些國家的經濟大多建立在莊園制基礎上,產品單一,而且生產效率低下。漢薩同盟進入後,其本國生產的原料可以以更高的價格在外國市場上出售,同時可以獲得質量更優良的外國進口產品。漢薩商人的進出口稅又為國庫提供了穩定而可靠的收入來源,因此各國紛紛歡迎漢薩同盟在本國開設商站。這些商站集市場、商人住宅和辦公室、仲裁所、作坊、工場、庫房為一體,並設有防禦設施,晝夜有人看守,以防當地人襲擊。早期的主要商站設立在瑞典哥得蘭島上的維斯比,因丹麥襲擊該地,曾引發漢薩同盟與丹麥的戰爭。隨後在英國的倫敦、佛蘭德的布魯日、挪威的卑爾根和俄羅斯的諾夫哥羅德出現了四大漢薩同盟商站。
14世紀晚期和15世紀早期是漢薩同盟的鼎盛時期,雖然其商站只局限于波羅的海、北海和俄羅斯,但是其商船卻遠及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從南歐運來橄欖油、水果、各種酒和鹽。其註冊商船大至1000到2000噸,漢薩商人通過向神聖羅馬帝國的封建領主和其他國家的君主提供借款而獲得了一項又一項的特許權。在其全盛時期,漢薩同盟左右著丹麥和瑞典的王位繼承人人選,而英國國王甚至不止一次將王冠抵押給漢薩商人換取貸款,或向其央借艦隊和海員。漢薩同盟積累了大量財富,並憑藉商業和武力贏得了各國的尊敬。
在瑞典和丹麥,1397年成立的卡爾馬同盟嚴重削弱了漢薩同盟的影響力。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強迫漢薩同盟放棄對丹麥的直接政治控制,交出同盟佔據的堡壘,廢除同盟在丹麥領土上實行的稅收。她還支持海盜對漢薩商船發動襲擊。漢薩同盟為此支持瑞典的叛亂,但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瓦薩一即位即宣布斷絕與呂貝克的關係。 在波羅的海東部,漢薩同盟的傳統盟友——條頓騎士團在15至16世紀開始衰落,俄羅斯和波蘭藉此機會採取損害漢薩同盟利益的措施。1478年,沙皇伊凡三世佔領了諾夫哥羅德,驅逐了全部漢薩商人。 在漢薩同盟內部,由於該同盟本身是由多個城市組成的鬆散同盟,其成員視其本身利益高於同盟的大利益,因此在面對錯綜複雜的利益威脅時開始出現內部分歧,一些盟員城市試圖通過損害其他城市利益的方式來取得優勢地位。科隆為了取代呂貝克而同英國勾結,漢堡也企圖利用呂貝克與丹麥的爭端而從中取利。此外,自17世紀以來,德意志地區多次成為國際戰爭之戰場。三十年戰爭中,德國又經歷過一場高度的破壞,人口與牲畜都劇減,這一切沉重地打擊了漢薩同盟的經濟基礎。1669年,歷史上最後一次漢薩同盟大會在呂貝克召開。羅斯托克、布倫瑞克、科隆、漢堡和不萊梅等市派代表參加,但此時的同盟已名存實亡。會議結束以後,許多城市宣布脫離漢薩同盟,最後只剩下呂貝克、漢堡和不萊梅三城仍保留「漢薩自由市」(Frei und Hansestadt)的稱謂。 拿破崙戰爭為漢薩同盟帶來了最後的打擊,漢堡、呂貝克和不萊梅商船隊被封鎖歐洲大陸的英國海軍消滅,呂貝克從此以後徹底衰落,漢堡和不萊梅則藉助19世紀新德意志帝國的興起而獲得了新的商業中心地位。1937年,作為對呂貝克早年曾禁止其發表競選演說的報復,希特勒取消了呂貝克的「漢薩自由市」稱呼,將其併入大漢堡地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還有小火車可以遊城,所以我說愛沙尼亞政府很努力在經營觀光業。
有關漢薩同盟的資料我是不應該全部貼在上面的,資料太多看的人不多,不過對我來說這倒是這次旅行一個很大的收穫,也就是說過去歐洲早就有這種歐盟組織的概念,只不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到現在歐洲聯盟條約才訂定20年,也陸陸續續出現問題。
◎The House of Blackheads 黑人頭之屋
而且波羅的海國家古城的興盛建立十之八九都跟漢薩同盟有關,當時我走過這棟建築我只記得拍照,回來一細看照片,這個地方叫作The House of Blackheads,因為後來的行程到拉多維亞的里加,舊城一樣有一個華麗的建築上面有個黑人頭,到底這個黑人頭是甚麼由來,引發了我的好奇心。原來黑人頭就是一個商會的名稱,這個商會的成員為未婚男性,商會成員除了商人之外也與船運結合並且也有軍事防衛的功能。在波羅的海這一帶有着很龐大的勢力和財力。這個商會成立的時間也從十四世紀中到1940年。至於為何要以黑人頭為標誌,原因不明。
要是在台灣房子破破爛爛沒人會在乎,可是在這裡到變得顯眼了。
無論中外豪宅總讓人多看一眼。
街頭藝人彈奏著奇怪的樂器,找不到它的名稱。
廣場旁的市政廳。
左邊建築舊是我們要用午餐的地方。
路邊圍一半就變城餐館咖啡館。
不懂建築特色的我,只覺得這些房子很有趣,是哥德式建築嗎?
◎市政廳廣場
這個廣場很大,照片中間的建築就是市政廳Tallinn Town Hall,我前面的照片照到的都是側面。廣場四周都是餐廳咖啡廳,最有趣的是中間有個open market,每個攤位都很有特色,有許多是手工創意商品,幾乎每個人都穿古裝在賣東西,就算沒有買東西,一樣可以盡情的拍照。
這個就是藥局的標誌,成立於1422年。到現在還有營業,午餐前的放風我流連於攤位當中,忘記進去參觀這個藥局。據說「那時候生病的市議員也曾在這裡購買風乾的青蛙腿、蟲皮和黑貓血。現在,這家藥店仍出售比較傳統的藥物,同時也出售以古法製作的杏仁蛋白軟糖。這種軟糖在塔林和呂貝克都有大規模生產,但這兩座城市都是於1806年即開始出現於歷史記載中。」
從長腳街走到廣場,看到攤位大家都蠢蠢欲動。
領隊帶我們先找餐廳,定位之後再放風,這是餐廳前面的洗手台。
餐廳前面的大木湯匙。
餐廳的門口,而對面也有弄個室外咖啡座,還有小弟賣杏仁果。可愛的小姐當接待。
這些工作人員都很年輕耶,不知道是暑期打工呢,還是這裏的就業人口很年輕?
這個古色古香的推車就在賣東西,好像也是這家餐廳的。
餐廳很大,前後都有營業,後面的餐廳可能是一般的餐廳,這一面賣的就是中古世紀風。連老外也注意到它的特殊。若是自己來吃飯不知道要多少錢。
處處是古蹟處處是驚奇。
老外都喜歡曬台陽,會選擇露天用餐。
這就是餐廳的另外一面,我也忘了進去看一下。
這是排氣管嗎?還真是很藝術。
放風之後大家各自散開,攤位五花八門看得我眼花撩亂。我先看上了一個皮雕製品,20歐元,上面有手繪的圖案,繞了一圈還是決定不要買好了,很怕買回來會發霉。
這裏的陶製品也很好看,不過我沒有買。
這攤賣羊毛氈帽的很吸睛,我很心動,但是想想還是算了,這種冬季帽子能戴的次數不多。
我原本想排這個攤位,可是要排隊排很久。這美麗的小姐賣手工紙印製的明信片一張二歐元,然後可以請她幫你寫藝術的古體字,也是要二歐元。
也有拼布製品。
現場縫羊毛氈的帽子和鞋子。
這種蠟染絲巾也是當地的民俗特產,我也沒有買。
這也是羊毛氈的製品很有原始壁畫的風格。我也沒有買啦。
現場藤編給你看。
這是餐廳一樓,有沒有中古世紀的感覺,你要當商人還是海盜?
服務生也都是穿古裝。我準時回來大家都在餐廳外面等,還有人沒回來,我不想浪費時間等候,又去繞一圈,結果我回來發現大家通通不見,我又被放鴿子了,還好我問服務生說那票人跑到哪了,原來是帶到樓上去了。
是不是很有氣氛?中午餐廳沒有甚麼人,這也跟這些歐洲人用餐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基本上他們中午吃不多,多半是個三明治沙拉水果而已,不會特別來餐廳吃大餐,晚上這裏想必會樓上樓下擠滿人。
為了要有中古世紀客棧的感覺,連廁所也烏漆麻黑,這樣不太衛生吧。
餐點提供的方式就是冷盤共享,有醃魚,橄欖,酸菜沙拉,蝦沙拉,醃黃瓜等等在昏暗燈光下看不清楚的東西,麵包也要自己切,我們原以為這是前菜,其實就這是主菜了。我當時逛了市集二圈,還是下不了決心要不要買一個綠色琥珀,上面有鑲銀飾,要價53歐元,於是趁大家都還在等甜點聊天的時候,趕緊衝到市集,結果小姐完全不給殺價,我還是乖乖掏出53歐元,小姐還退給我一歐元,說這是給我的獎勵(reward)。
就這一顆,鍊子是我自己的。
跟一般常見的琥珀色不太一樣,是偏綠色,外加手工的銀飾,買回來,Maggie很羨慕,可是之後的行程再也找不到類似的了。
參觀完塔林我們下午拉車拉到另外一個國家,拉脫維亞,晚上就在首都里加過夜。走到這個塔門,表示我們走出了舊城。
當時就我,Maggie還有謝醫師夫妻二人在隊伍最後,領隊根本沒有等我們一行人,我警覺到我們已經嚴重脫隊,所以趕快往前走,剩下這三人拍照拍得特別忘我,於是我站在要轉彎的路口等他們三個人,要不然這三個人恐怕得留在塔林了。
就是這一排花店讓那三人流連忘返。
終於順利跟到隊伍上了車。開始吃起餐廳給的甜點,就是她們自己另外賣的杏仁果。
有各種口味,還不難吃。
接著就要離開塔林一路長途拉車到里加。
中途的休息站,這裏好像也是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邊境,因為都是歐盟國家,中間也沒有關卡,要是領隊不說,我們也不知道已經來到另外一個國家。燕子就在關卡的屋簷築巢。
波羅的海沿岸地勢很平坦,不是森林就是麥田比較吸引目光的就是一片一片的油菜田,不然就是一整片一整片的紫色野花田。
之後終於來到里加,我們住的飯店就在市區的對岸,隔著運河和另外一條河。
這是我們的房間。
自助式晚餐。
甜點。
飯後我和Maggie還有Jack一路逛到市區,剛好遇到民謠遊行,這一趟旅行就屬看到這個遊行最值回票價。要看照片請看下篇遊記。
參考資料來源:
Touism of Tallinn Offical Websit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