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二十一把壺是一個造型很簡單的手工壺,但是燒製的過程卻很繁瑣。
使用的陶土也跟以往的不一樣,是採用美國土並且揉上鈷粉。
阿信老師先用電窯燒過一次,再用自己製的小柴燒窯燒過一次,最後再用電窯再燒一次。
每次燒所呈現的顏色和質感不同,必須先用砂紙和金鋼沙打磨。第一次燒好我忘記拍照,顏色是灰灰的,很像水泥。
第二次柴燒之後顏色比較藍,但是老師建議還要用電窯燒過一遍,讓落灰的釉料在電窯裡面再變化一次。
第三次所呈現的顏色就很有變化。
老師很耗工耗本幫我燒三次,為的就是讓簡單的壺變成有質感的壺。
這一面就可以看得到落灰所呈現的色彩。
這種美國土的質地很粗,顏色也比較白,應該是有加熟料,在塑型的過程比較困難度的再於濾嘴要鑽洞的部分,很容易裂開,還好我沒有這個問題。
雖然已經做了二十一把,每每作新壺都覺得很陌生,可見要常常練習。
每次把新壺的照片放在臉書,通常大家注意到的多是貓咪,這些麻豆都搶了主角的風采。
但也算是我拍照的特色,是吧?
這就是燒完第二次的樣子,看起來是不是感覺很不一樣。
這時候壺身還沒有顯現斑點,燒完第三次顏色就變多樣了。
使用的陶土也跟以往的不一樣,是採用美國土並且揉上鈷粉。
阿信老師先用電窯燒過一次,再用自己製的小柴燒窯燒過一次,最後再用電窯再燒一次。
每次燒所呈現的顏色和質感不同,必須先用砂紙和金鋼沙打磨。第一次燒好我忘記拍照,顏色是灰灰的,很像水泥。
第二次柴燒之後顏色比較藍,但是老師建議還要用電窯燒過一遍,讓落灰的釉料在電窯裡面再變化一次。
第三次所呈現的顏色就很有變化。
老師很耗工耗本幫我燒三次,為的就是讓簡單的壺變成有質感的壺。
這一面就可以看得到落灰所呈現的色彩。
這種美國土的質地很粗,顏色也比較白,應該是有加熟料,在塑型的過程比較困難度的再於濾嘴要鑽洞的部分,很容易裂開,還好我沒有這個問題。
雖然已經做了二十一把,每每作新壺都覺得很陌生,可見要常常練習。
每次把新壺的照片放在臉書,通常大家注意到的多是貓咪,這些麻豆都搶了主角的風采。
但也算是我拍照的特色,是吧?
這就是燒完第二次的樣子,看起來是不是感覺很不一樣。
這時候壺身還沒有顯現斑點,燒完第三次顏色就變多樣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