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十二把茶壺在上上週就燒製完成,只是一直找不到適當的時間拍照,就算拍了照片也不是很滿意,每次拍作品照,貓都會自動來當麻豆,放在臉書上,大家注意到的往往是我的貓,而不是我苦心耗時捏的黑黑舊舊老樹頭陶壺。這個週末我再重拍作品,好像有比較清楚一點,整理一下可以看的照片,就來發個文。
梅樁壺,顧名思義就是仿梅樁,梅樹的樹幹。阿信老師很大方拿他收藏的作品當範例,也就是師祖潘俊任的作品,他的作品細膩到就算我做到瞎也沒有那種技巧和耐心可以達到的境界。怎麼說?第一,他的壺非常輕,要不是我的壺身是阿信老師幫我喬好,我也沒有辦法捏成這樣。
第二,潘老師在處理樹皮的部分細緻到層次分明,要剝落不剝落的樹皮,樹節枝幹都可以捏到維妙維肖,而且特別設計其功能性和整個作品的平衡感。第三,潘老師可以用白色陶土捏梅花直接貼在用黃陶土的壺身上面而不會糊掉或汙染到,而且可以做到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姿態,有盛開的,有半開的,有含苞待放的,有側面的,而且不是像我的這樣稀疏幾朵意思意思,他的梅樁壺是梅花盛開,而且還上了花蕊的顏色,我的則很偷懶的用白釉上色而已。第四,潘老師可以把壺養得很漂亮,顏色該深的深,該亮的亮。
因為水番流的擬自然景物,走到戶外我會特別注意花草的姿態和紋理,越老越爛的樹頭是我們最好的題材,大部份我們都喜歡青春色彩鮮豔的人景物,可是水番流是觀察粗樹幹,老樹頭,枯枝落葉花果實,礦石朽鐵等等。模擬這些老東西來泡老人茶,是不是很適得其所?
樹段壺是我最不熟悉的茶壺系列,之前我都是練竹子,柿子還有五行壺,梅樁壺是我第二個樹段壺,這個壺除了壺蓋部分沒有非常密合,而且有點點翹起來,其他都沒有甚麼問題,也算是一個成功的壺。
由上往下看就可以看到樹皮的顏色不一樣,這是另外上色料的關係。
阿信老師動作很快,我們二個學員一起捏這個壺,他就先做好一個。他的梅花用黃陶土沒有上白釉,燒製後花的部分不明顯,我那時突發奇想,我要在花上面塗白釉。我怕釉太厚會把花的紋路蓋住或是流出去,所以薄薄的上了一層,我覺得其實可以在上厚一點,顏色會更鮮明。
壺底的部分也要顧慮到。
枝枝節節的部分一開始我是抱著很懷疑的態度去貼黏的,我覺得好醜,不過真的燒完之後再養一下壺,感覺真的不一樣。
下次賞梅花的時候,我可要仔細看看梅樁是不是真的長這個樣子,而不是只顧著看盛開的梅花。
當時要貼梅花的時候也得耐住性子,因為壺身已經半乾,處理梅花就得快狠準趁水分還沒被吸走之前處理好五個花瓣,還要確保不會掉下來。
壺把的部分也是困難的地方,樹洞的部份也是特點之一。
- Nov 18 Sun 2012 20:56
第二十二號壺:梅樁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