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ay4, 20130708

早上我早一點起床,想看看飯店附近的景觀,我不過是走到飯店旁邊的巷子,一看,這才是當地人住的房子。

層疊山巒當背景,一排排的土磚屋配上草地上的小黃花,挺有味道的,但實際站在那裏也聞到一股味道,原來是有人在牆腳下解決,一坨一坨的夾雜在小黃花之間。

來北疆最好是在六月下旬來,這樣除了可以看到遍地野花開之外,薰衣草也盛開等著要收成,七月份薰衣草一收割就看不到一片紫和聞不到新鮮薰衣草的香味了。再不然就是九月中來看秋景,據說更美,樹上的葉子轉黃轉紅,草場的顏色也改變,色彩更繽紛。

這裡只能拍拍照,可不能走近。

早餐比前一天寒酸啊,沒辦法,因為這裡太偏僻了。
接著又是一陣拉車,翻山越嶺,天氣也不太穩定,下起了大雨。我來定位一下我們到底是在新疆那個部分,第一天我們在烏魯木齊,第二天殺到博斯騰湖,便是越過天山到了南疆的部分,那一州叫作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然後第三天我們往西北到和靜縣來到巴音布魯克大草原,接著第四天我們往西來到依犁哈薩克自治州。

所以這裡看的不是蒙古包而是氈房,因為這裡是哈薩克族人的地盤。這裡草綠羊肥也是因為多雨才能滋潤草場。接著我們上山沿著天山往西行,目標是那拉提大草原。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地處西北邊陲,成立於1954年,轄塔城、阿勒泰兩個地區和10個直屬縣市,是全國唯一的既轄地區、又轄縣市的自治州。西部緊鄰歐亞國家哈薩克斯坦,這裡有中國陸路最大的通商口岸(霍爾果斯口岸)。全州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因雨量較充沛被稱為中亞濕島或塞外江南。人口500多萬人,有哈薩克、漢、維吾爾、回、蒙古、錫伯等47個民族成份,其中哈薩克族佔25.5%,漢族佔45.2%,維吾爾族佔15.9%,回族佔8.3%,蒙古族佔1.69%,錫伯族佔0.83%。(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上了山,沿途景觀除了草綠,也有森林。

開了一個半小時,司機大哥在一個地方停車稍作停留,有旱廁讓我們解放一下,順便可以看一下四周的山景。

遼闊起伏的綠色草原上,細看草原上都盛開了花朵,有騎著馬的牧羊人,獒犬血統的牧羊犬,從我們眼前走過。

我的鏡頭一直追著狗跑,後面的景觀也有轉變。

其實不用買門票參觀那拉提草原,這裡就很好看了。

曉霖的旅行社叫做康輝旅行社,我們在此停留時,也遇到另一團台灣團,也是康輝旅行社代理的,車子跟我們一樣,曉霖就說以後都要比他們先一步,免得都擠在一起,因為行程住宿都一樣。

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樹多半長在山凹處,因為山凹處的土壤比較多,樹才能抓地向上成長。

不知道住在氈房的感覺如何?會不會整夜聽到呼呼的風聲,下雨的嘩啦嘩啦聲?也許到了晚上仰望天空,滿天星斗,覺得離天空好近。

下雨了,雨勢還不小,這段路程,地陪也在車上解釋哈薩克族的歷史,可是我筆記記得很亂,看不懂自己寫甚麼?所以就從新華網抓一些來放:哈薩克族淵源流長。最早於西漢時,天山北部的烏孫即是哈薩克族的先民。「哈薩克」這一名稱最初見於十五世紀中葉,是從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操突厥語的一些游牧部落的集合體。這些東遷的牧民得名「哈薩克」,意即「避難者」或「脫離者」。維基百科則說:哈薩克人的族源比較複雜,包括了古代不同時期進入這個地區的印歐民族(斯基泰人,烏孫、康居、奄蔡人、大月氏)、突厥民族(匈奴、鐵勒、可薩人、基馬克、欽察、康里、阿兒渾、葛邏祿、汪古、克烈、乃蠻、諾蓋人)等民族。他們分布於阿爾泰山、哈薩克丘陵至黑海。哈薩克這個詞維基百科解釋有幾種,我覺得第一個最有趣:哈薩克是白天鵝的意思。kaz是天鵝,ak是白。哈薩克族人把自己說成是天鵝化身成的美女與一個男人生出的後裔。

哈薩克的文化屬於突厥文化與伊斯蘭文化和斯拉夫文化混合體。最早信奉薩滿教,十一世紀前後改信伊斯蘭教,現仍有薩滿教遺留。哈薩克人也崇拜狼,認為狼是騰格里的寵物與使者。他們是外婚制,早有近親聯姻對遺傳不好,故有規定同一部落七代之內不可結婚。由於其游牧的生活方式,哈薩克保持口述歷史的史詩傳統 。合併各種哈薩克起源的游牧部落,保留原建氏族遙遠的記憶。重要的是為哈薩克保留不低於七代的祖先。

曉霖還說因為歷史的關係哈薩克與蒙古族是世仇,不過網路資料沒這樣寫,也不能這樣寫吧。關於哈薩克的延伸閱讀,可以參考中文百科在線

終於來到那拉提空中草原的入口處,買了門票進入又要轉搭遊園車,遊客中心的牆面上放了好幾幅的照片,我知道我一定沒辦法拍這麼美,所以我乾脆翻拍。

有春夏秋冬的風景,不過因為反光,也沒有辦法拍好,但是新疆這地方我應該還會再來的。

接著還是搭了好久一段車。

遊園車上還有二個老外,大家都裹得緊緊的,就這二位短袖短褲,中途遊園車停留一站,只給我們十分鐘拍照,這二個老外可能聽不懂中文,就沿著階梯往上一直走,大部分的遊客都是拍拍到此一遊照就回頭了。其實這二位仁兄也可以搭下一班遊園車,但是解說員還是工作人員硬是把老外找回來。

其實是一個觀景台要我們眺望山谷而已。

這一段風景也挺美的,只可惜沒能停留很久。

傳說成吉思汗西征時,有一支蒙古軍隊由天山深處向伊犁進發,時值春日,山中卻是風雪瀰漫,飢餓和寒冷 那拉提高嶺使這支軍隊疲乏不堪,不想翻過山嶺,最後映入眼簾是一片繁花織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猶如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時雲開日出,夕陽如血,人們不由的大叫“那拉提(有太陽),那拉提”於是留下了這個地名。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我們不像那批可憐的蒙古軍隊要走上山,我們是這樣開車上來了的。

一路飄著小雨,天空顯得有點陰陰的

這應該就是解說員要我們看的

不過被樹擋到,加上天氣差,景觀沒有辦法一覽無遺,我就拍拍地面的小花。

花瓣上還有雨水。

河水縱橫草原間。

白氈房點點,成群牛羊忙著吃草,這就是那拉提空中大草原的寫照。

遊園車就開到這裡,這裡是遊客中心,我們下車的目的是要去騎馬。

我們就繞到後面來到一個大草原。

這一些全都是哈薩克馬伕。這些馬伕靠過來要我們找一匹馬,每一匹馬配一個馬伕,原來我們騎馬後面還要坐一個小馬伕,小馬伕們年紀很輕,我的馬伕只有十六歲。

哈薩克族人民大部分生活在高山山麓、河谷、盆地。土壤肥沃,水草豐美,天山山麓和阿爾泰山南坡還是中國五大牧場之一。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中、哈薩克早已總結出一整套基本生計模式。他們逐水草而居,視季節變化,遷徙到最適宜放牧的牧場,分冬夏牧營地。也有部分哈薩克族人兼營農業。打獵也是哈薩克族牧民生活來源的一種補充手段,獵穫物由參加打獵者平均分配。哈薩克牧民放牧的牲畜主要有馬、綿羊、山羊。哈薩克騎馬、食馬肉、喝馬奶。用馬皮制品,馬在哈薩克人民生產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們的交通工具除馬外,還有駱駝、牛等。哈薩克人民用於生產中的牧羊犬和獵鷹也特别廣泛,它們是生產中的好幫手。牧區貧富分化懸殊,少數大牧主擁有數千頭牲畜,而大多數貧苦牧民隻有少量或沒有牲畜。以阿勒泰地區爲例,占人口10%的牧主占有50%的牲畜,而占90%的牧民僅占有50%的牲畜。牧場名義上爲部落所有,實際爲大牧主所占有。由部落頭人、宗教上層和牧主所組成的封建統治階級,對貧苦牧民進行殘酷剝削。 (資料來源取於:中文百科在線)

所以金雕獵鷹的出現更應景了,難怪他們也沒有特別要觀光客跟獵鷹拍照要小費,因為這金雕有著更了不起的功能就是獵殺綠色七月了。

把獵鷹戴上眼罩是馴服牠的一個殘忍的過程之一。

我取了好幾個角度,第一張等於把哈薩克的生活作了一個寫照:馬,氈房,獵狗,放養的雞。第二張則是想特寫這隻巨大的金雕,第三張則是覺得草原上開滿了小花,配上英姿煥發的金雕,雖然命運乖戾,那股殺氣眼罩還是遮掩不住。

我們各自挑了一隻馬,我的馬不高大,但是我的小馬夫說牠三十歲了,小馬伕只有十六歲,還在念書,這算是他的暑假打工,但是他騎馬非常熟練,沿路不是哼歌就是跟別的馬夫講著自己的語言,會說中文但是有個口音腔調,不是很容易懂。

這是我騎的馬,前頭是我的團員和他們的小馬伕,其它的馬伕有的年紀更小,十三歲的也有,大概也顧慮到一匹馬坐上二個人也太辛苦了些,我的馬兒沒有名子,但是在屁股上都要烙印標上記號。

我這匹馬很乖不亂跑,速度比較慢,有的團員騎到新馬就不太乖,騎的團員心驚膽跳。這些馬是伊寧天馬,其實不高大,可能是馬鞍比較軟的關係,騎起來不會累也很舒服,比起之前去愛爾蘭的馬場騎那種超高大的歐洲馬馬鞍硬又得一直跑撞得我屁股尾椎超級痛,這種既不恐怖也不用屁股抬起來騎馬,總之這種馬親人多了。

曉霖在遊覽車上也跟我們上了伊犁天馬汗血寶馬一課,根據百度百科,我國古代所謂的天馬、西極馬、胭脂馬等名馬,皆產於西域。"胭脂馬"是指焉耆馬,"天馬"、"西極馬"即烏孫馬。漢武帝曾作《西極天馬歌》雲:"天馬徠兮從西極,經萬里兮歸有德……"千古傳為佳話。伊犁馬就是昔日"天馬"烏孫馬的後代。兩千多年了,今日的天馬又在伊犁草原上展現了新的風姿。新疆民歌中就唱道:"騎馬要騎伊犁馬"。伊犁馬外表清秀靈活,眼大眸明、頭頸高昂、耳小而靈敏、四肢強健有力,步履穩健,全身披著閃光的棗騮色的細毛。人騎在這種高頭大馬上,真是神氣十足。伊犁馬不僅有若人喜愛的外表,而且有跑得快、拉得多的特點。

至於汗血馬,根據百度百科:在公元前一百一十五年,張騫二次通使西域後返回長安,烏孫國(在今伊犁河流域)曾派遣使者數十人帶馬數十匹,向漢朝答謝。其後十年,即公元前一百零五年,烏孫王又派使臣向漢武帝送了一千匹馬作為聘禮,請求娶漢公主為妻,並結同盟。漢武帝答應了烏孫王的請求,把細君公主嫁給了他。由於烏孫馬的品種特別優良,並符合漢武帝“神馬當從西北來”的占卜,當初便把烏孫馬稱作天馬。後來漢武帝又得到了比烏孫馬更好的大宛馬,便將烏孫馬改稱為西極馬,將大宛馬稱為天馬。天馬又名漢血馬,據說是由於會流出汗血的緣故。據說,至今伊犁馬還有這個特點,在長途奔跑後常見有血珠從前膊和後股處泌出。可是曉霖則說這種汗血寶馬之會流血汗是因為馬上有寄生蟲吸血過多加上馬跑一跑流汗,混著寄生蟲流出來的血,才會有汗血。至於真實如何?我也不知道。

走過去再走回來大約一個小時,這個小夥子一直問我要不要喝馬奶,我問他馬奶有沒有煮過,他說沒有,我就說那謝謝我不敢喝,我可不想喝了之後出了甚麼毛病,一碗其實也沒有很貴十元人民幣,但是其他人都沒喝,他們的馬伕也沒問他們,所以我沒能嘗嘗馬奶的味道,在查資料的過程中,我才知道原來還有一種馬奶發酵的飲料叫馬奶子,大概喝起來像優酪乳,我也沒喝到。

這就是我聰明的小馬伕,我要幫他拍照,他就故意叫馬跳起來。

我也有騎馬照但是我還是喜歡摸摸牠就好了。這樣也可以知道這馬真的不高大。

回頭了,天氣不是很好,偶爾飄著雨,要是出太陽應該會更美。

這個草原上有牛有羊,但騎在馬上要拍照還真是要點「定性」。

想拍黑頭羊,沒拍好。

哈薩克人騎馬也騎機車。

天空不時有自由的鷹在空中盤旋。

馬夫當中也有小女孩,這一個十五歲。

結束在北疆大草原騎馬的體驗,準備要離開了,再回頭看看這一片開滿小花的草地。

羊車?

在等車處有人賣天山雪蓮和蜂蜜,我想買蜂蜜,可曉霖說看起來不太純,只好放棄了。

那就再見了沒有陽光的那拉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andawei111 的頭像
    amandawei111

    阿慢打胃之不落閣

    amandawe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