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ay 6, 20130729

早上吃了早餐快九點發現四川姑娘還沒動靜,想說萍水相逢,也許她昨晚只是隨便說說,早上想賴床多睡久一點,也不知她何時起床,我只好請豆腐的工作人員對她說,我先行離開去逛市區。早餐很陽春,就吐司和咖啡,但是提供的吐司很新鮮超軟,還有果醬巧克力醬花生醬可以選擇,這樣也是可以填飽肚子。

↑鍛鐵壁畫「水路」Waterway在紅燈角Gat Lebuh Perangin和Lebuh Pantai的街角牆上。

喬治市明明看起來很中式的地方為何會有一個洋名?想當然而跟英國殖民有關。在西元178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弗朗西斯·萊特船長從吉打蘇丹手中得到檳榔嶼,並在東北角建設蓋碉堡,作為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馬來半島的基地,並以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命名。會稱作檳榔嶼或檳城因為早期當地多有檳榔樹而命名。這個有洋名的老城市居民多半是華人,那是因為十八世紀英國人在此開港需要工人,大批閩粵華人就到這裡當勞工,最後留在這邊發展,人口越來越多,目前喬治市的馬來人占22%印度和斯里蘭卡人占15%,剩下的都是華人了。舊城區的老房子都是當時保留下來,我住的「豆腐」就是。一般民房建築風格像客家人的房子,長條狀,中間有個中井,磚瓦木建築,多半二層樓。馬來西亞氣候很穩定,一年四季如夏,又沒有地震和颱風,頂多有季風雨,或是午後雷陣雨,想必房子也可保存比較久。

馬來西亞很認真推觀光,尤其檳城的到處都有街道藝術,隨便在老巷道轉個彎,牆壁上就有壁畫,或是這種鍛鐵雕塑,利用鍛鐵雕塑,以幽默漫畫的方式刻畫的檳城的往日情懷和風土人情,讓人忍不住停留下來拍個照紀念一下,想要收集一下到底拍到幾個。豆腐牆上也有一個鍛鐵壁畫,我之後再放照片,那一幅的名稱叫做No Plastic Bag 「沒有塑料袋」我上面拍的那一張叫做Waterway「水路」。指的是當年Prangin河為檳城重要的水路,現在已經變成臭水溝了。

豆腐青年旅館在Lebuh Prangin和Lebuh Pantai的路口處,附近的老街窄巷讓我很困惑,因為很多是單行道,我搞不清楚腳踏車可不可以逆向行駛,所以只好一直兜圈,後來發現地上有單車指示路徑,地圖看煩了,我乾脆就隨意走,反正隨便拍隨便好看。

 

◎姓氏橋

前一晚四川妹妹就說要去看姓氏橋,但是天黑我們找不到入口。她果然比我認真,做了一些功課,還沒來檳城之前,我搞不清楚檳城有甚麼景點,經她一提醒,今天我就先繞到海邊來看看。所謂的姓氏橋,不是橋,如果按照英文的說法就不會這麼混淆,Clan jetties,clan是部落宗親,jetty指的是防波堤或是突碼頭,這些姓氏橋其實是海邊沿伸出去的木建碼頭,於1882年開始在Pengkalan Weld(Weld Quay)蓋碼頭,當作舢舨運輸貨物的碼頭,福建人便在碼頭旁邊加蓋了長腳木屋,最後乾脆就住在這裏可以避稅因為他們不是住在陸上,不用付稅。隨著人口逐漸增加,碼頭加長,木屋也擴增往海裏加蓋,中國人的同鄉宗親文化濃厚,同宗親便住在一起共享這個突碼頭。以往這裡沒有水也沒有電,居民得到陸地打水回去,一直到1957年大選之後,這一帶才有了水電。

那中文叫做姓氏橋 ,是因為按照姓氏取名,包括姓王橋、姓林橋、姓周橋、姓陳橋、姓楊橋、姓李橋、雜姓橋、姓郭橋。還好沒有姓「焦」的,不然現在走觀光路線,姓焦橋可以整排都開賓館。照片中遠方的一柱擎天就是光大。

 

◎玄母殿(HEAN BOO THEAN)

我忘記我來到的這個姓氏橋,是姓甚麼的,早期這邊也會有宗族械鬥,族與族之間分很大,所以姓氏橋之間並沒有路連貫起來,總得回到Pengkalan Weld這路,然後再走進每個姓氏橋的入口,有的有牌樓,有的姓氏橋已經很觀光化,據豆腐青年旅館的老闆說這裏治安良好,主要是左右鄰居都是同鄉或親戚,大家互相照顧,對於陌生人的來訪,非常謹慎。我一走進去巷弄內,坐在門口的人直盯著我看。甚至一位先生過來問我要幹嘛,我說我隨便看看,他建議我可以來看玄武廟,要我怎麼走怎麼走,我繞來繞去小巷道間,根本找不到,沒想到這位先生還找到我,乾脆騎著摩托車,帶我去玄武廟,我騎著腳踏車在後面跟著。老實說要不是因為這廟是蓋在海上,我對佛道教的廟一點興趣都沒有。

尤其這個廟看起來超新,打掃非常乾淨,我把單車擺在廟口廣場,先生就帶我四處看看,幫我跟廟裏的人打招呼,廟裏的人還說如果不是他,他就要收我停車費,先生笑笑說那是對我開玩笑啦。

我根本忘記玄武廟裏面供俸是甚麼神,一孤狗,找到了這個馬來西亞中文部落格:食在好味,有著很詳細的說明,原來是祭拜南海觀世音菩薩,咦~不是南無觀世音菩薩嗎?這些石羅漢雕像的後面,房子自動分層次,前面住在水裏的免稅,再來是公寓,最後都是高樓摩天樓了,這種景象似曾相似,想一想原來是在越南胡志明市搭船遊湄公河,也是這樣,當時我想說那些高腳屋住的是不是貧民?可在這就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了。

繞一繞看一看,謝謝先生繼續往其他姓氏橋探險,像這個姓氏橋應該就是最經典的吧,長長的碼頭深入海裏,二側蓋了房子,儼然是個社區,走過去,可以從敞開的門口,開著的窗,窺看人民的生活,生活很簡單,都在看電視,而且神奇地都在看台灣閩南語連續劇,多半都是老片,不然是演員看起來很面熟,劇情沒看過(畢竟我根本不看連續劇偶像劇的說)。這些居民就住在這個濱海沼澤地,吃喝拉撒都往海裏倒,這裏的海水是混濁的,還會散發海水腥味混合著臭水溝的味道,當地人大概都習慣這種味道了,我是不怎麼喜歡,據說臭味會讓人有負面情緒說,不過這裡的人過得悠悠哉哉,還很友善。我順便也把我的檳城單車拍進來。

從這邊就可以看玄武廟。之後我往歷史重點區走。跟著路上的單車路線,晃到了莊榮裕商號。

 

◎莊榮裕商號

看見有一票人,我也跟著混進去,好像要門票吧,我搞不清楚,因為那一票人有領隊導遊,好像在付錢,我一入內像快閃族一樣,趕快拍一拍然後閃人。這莊榮裕商號,是真榮譽不是裝的,是國父孫中山與同盟會的南洋革命基地,歷史上的庇能會議就是在這裡召開,庇能就是檳城Penang的音譯,就在這次會議當中決定了黃花崗起義事件。這座紀念館是位於古蹟中心區的打銅仔街 (Armenian Street) 120號,是於1870年興建。它是屬典型中國合院式的房屋,中間有天井,具有採光及通風的功能。建築物業主數度易人,現由莊氏家族所擁有,家族商號為「莊榮裕」。

前廳

中間的天井

後面的廚房

莊榮裕商號的對面有個小小公園,有一隻小貓就在這邊晃來晃去,本想說要幫牠跟莊榮裕合照的,實在是高難度。

小巷弄車子停一排,想要拍照又被車擋住,真是煞風景。

貓咪只能拍這樣而已。

骨董車,檳榔樹,美麗的房子

◎亞齊街清真寺 (Lebuh Acheh Mosque)

Lebuh Achen Mosque was founded in 1808 by a wealthy Achehnese Tenku Syed Hussain bin Abdul Rahman Aideed. The mosque was a centre of Haj trave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serving Muslims from the Northern Sumatera, Southern Thailand and the Northern Peninsula Malaysia. (資料取自Penang 2010-2012 Practical Travel Guide)

就是地上的單車路線標誌指引我到這個清真寺,這一條街叫做打石街Lebuh Acheh

這些鍛鐵藝術是由檳城的一個藝術雕刻工作室Sculpturework打敗其他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公司所承接下來的計劃叫做Marking Georgetown,我想也應該由本地人來從事這項計劃,由在地人來敘說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才會到位,總共會有52個,像這一個,導覽手冊還沒有納入。

這一座亞齊風格的清真寺是於1808年由亞齊一名王子Tengku Syed Hussain Al-Idid所建立。由於他在當時是一位有影響力的商人,清真寺周圍變迅速發展成一個商業中心,土著在此經營香料和墓碑業,華人則經營住宿業,提供來往商人及新移民落腳處。據說,這裡當時也是檳島出入口的貿易中心,所有人及貨物進出檳島都是經由此地港口,使之成為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資料取於:光明日報)

亞齊人,是印尼蘇門答臘北部的穆斯林民族。亞齊語是南島語族的馬來-波利尼西亞分支。全世界有400万亞齊人,在印尼人口350万。他們古代是印度文化佔優勢,但阿拉伯人來到傳播伊斯蘭教後,他們就是最早與最保守的東南亞穆斯林。亞齊人傳統上多数是農學家,金屬工人和織布工人。傳統上婚後從妻居。他們受國際關注因南亞海啸與長期與印尼政府對抗。(資料來源:維基百科Acehnese people)

難怪這一條街叫做打石街,叫墓碑街就難聽了,但今日走過,繁華不在,在這附近,反而靜謐而且落寞。

廢棄的老屋

破敗的石凳,瞇著眼的貓,MPPP代表Municipal Council of Penang Island or Majlis Perbandaran Pulau Pinang 

也還有一些保存完整的馬來房子,很喜歡樓上的百葉窗

街道沒有醜陋的電線和電線杆,市景就舒服多了

如果要修繕房子,並定得弄掉這棵了不起的樹,這棵樹未來的命運會如何?我已經漸漸進入古城精華區,除了歷史建築,牆上的鍛鐵雕塑和壁畫越來越多。

像這個壁畫,這是由Ernest Zacharevic恩尼斯來自於立陶宛的藝術家所手繪的。這是姐弟共騎,這位大嬸也來插一腳。

◎謝寶樹堂

來到謝寶樹堂 Penang Cheah Si Sek Tek Tong,這是一個入寶山空手歸的一個殘念故事,當時我經過還走了進去,看到二樓的大中式房子,以為只是個廟,在外面看看,繞著繞著又走出去。

拍了這個美麗的山牆。現在回來寫遊記,才知道我錯過了參觀謝姓祠堂的機會,看樣子檳城是非得再去一次不可了。根據這個英文部落格mywisewife.com就有介紹這個宗堂,又叫謝氏福侯公公司 (Si Hock Haw Kong Kongsi),建於1873年。網路上有人分享照片,裡面古色古香,說而且不用付費,(不過Practical Travel Guide說要5馬幣),這個紅色山牆跟張弼士故居 (Cheong Fatt Tze Mansion)的藍色山牆,正立起了當時華僑在此發達成功的藍紅紀念碑。

誰叫蠢蛋我反而著迷這面牆上的貓陣頭,我還真以為是廟會呢。

你說像不像廟?外面的草地似乎有工程,不知道要蓋什麼,說不定我下次回去,又跟之前不一樣。

然後又晃到了Lebuh Ah Quee,阿貴街。這裡有更多的街道藝術,像這個是Boy on the Bike也是恩尼斯的作品,這些壁畫無法保留太久,已經漸漸褪色斑駁。幫我拍照的這位老兄技術不是太好,可能他不爽我急著請他幫我拍照吧。

◎阿貴街

以甲必丹鄭景貴Kapitan China Chung Keng Kwee(1821-1898)來命名此街,我看英文資料時,甲必丹就是Captian,我還以為是中國船長或是隊長,根據維基百科:華人甲必丹(馬來語:Kapitan Cina)或簡稱為甲必丹,是葡萄牙及荷蘭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殖民地所推行的僑領制度,即是任命前來經商、謀生或定居的華僑領袖為僑民的首領,以協助殖民政府處理僑民事務,「甲必丹」即是荷蘭語「kapitein」的音譯,本意為「首領」(與英語「captain」同源)。

Ah Quee Street, or Lebuh Ah Quee, is one of two streets in George Town named after . It was presented by the Kapitan to the Municipality of George Town around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To create the street, Kapitan Chung Keng Kwee, who was also known as Ah Quee, had his shophouse fronting Beach Street demolished.

Ah Quee Street runs from Beach Street to emerge at Pitt Street (Jalan Masjid Kapitan Keling) opposite Buckingham Street. It ran through a Malay village that used to be there, called Kampung Takia, and for that reason, it was initially known as Lorong Takia.

這個鍛鐵雕塑叫做Ah Quee由Reggie Lee所創,正是解釋了甲必丹鄭景貴Chung Keng Kwee與英國殖民政府的關係。上面的英文我好懶得翻譯,反正重點就是這位阿貴很貴有錢又有權,對當地也很有貢獻,為了蓋這一條街,也把自己的商店打掉。阿貴街從Beach Street(Lebuh Pantai)到Pitt Street (Jalan Masjid Kapitan Keling,從地圖上看短短一段,但是沿途有很多街道藝術

Boy on a Bike, by Ernest Zacharevic
Kandar" Sculpture, by Tang Mun Kian
Little Boy with Pet Dinosaur, by Ernest Zacharevic
The Real Bruce Lee Would Never Do This, Mural, by Artists for Stray Animals

不過我只拍到二個。

◎科林清真寺

走到Pitt Street (Jalan Masjid Kapitan Keling)就會看到這個吉寧甲必丹清真寺(Masjid Kapitan Keling),於1801年由印度穆斯林商人Cauder Mydin Merican出資興建,Kapitan Keling和中國甲必丹Kapitan Cina都是馬來西亞在荷蘭英國殖民時期給不同族群的領袖一個稱號,華僑稱做中國甲必丹,印度穆斯林就叫做吉寧甲必丹,Mook吉隆坡裡面的解釋大概是跟我之前的誤解一樣,把英文直接翻譯稱這個清真寺為「克林船長清真寺」,這是一個錯誤的說法。這個Cauder Mydin Merican就是當時的甲必丹,現在若稱印度穆斯林Keling有冒犯的意思,大概跟我們說印度阿三一樣吧。

若以馬來西亞2014的觀光官方網站,又把這個清真寺叫做科林清真寺,而且說甲必丹說是區長,馬來西亞的中英馬來地名街名翻譯實在有夠混亂的。總之這個清真寺原本只有一層樓為磚石結構,後來經過多次翻修而形成今日面貌,通體白色,以莫臥兒風格的黃色穹頂和角樓。清真寺內還有伊斯蘭神學院一座,講授教派的經典。

Hey! At This Hour Still Play Mahjong?在Stewart Lane(Lorong Stewart)觀音亭後巷,Stewart怎麼會翻譯成為觀音亭呢?可見不同種族在同一個地區生活,卻用不同的語言文化來看待在地生活,我們這種外來客是看到霧煞煞,檳城人卻完全沒有問題。我們說打麻將,不過麻將的閩南語是麻雀,廣東人也說打麻雀,所以這個雕塑除了說當地人愛打麻將,也把麻將的原義表現出來。

觀音亭 (Goddess of Mercy),在Lorong Muda巷的鍛鐵雕塑,描述拜拜的時候需要甚麼。我孤狗Lorong Muda原來這小巷有Joss Stick Maker,檳城傳統製香。

我繞到這裡已經又餓又熱又虛脫,水也喝完了,所以決定找地方吃東西,我來到的地方接近小印度,所以這些牆壁的雕塑就與印度人有關。

來到Love Lane 愛情巷,只拍了這一張照,下午我還會再經過一次,愛情巷其實有一個一點都不浪漫的故事。

The Wrong Tree在Lebuh Pasar巴薩街,這說明印度人來到馬來西亞看到這些檳榔樹以為是椰子樹,爬上去看才知道爬錯樹。

Untrained Parakeet在King Street(大伯公街),我來到Lebuh King,結果不是翻譯成為國王街而是叫做大伯公街,隔壁的一條叫做Lebuh Queen卻叫做皇后街,真是太氣人了。大伯公街在小印度隔壁,印度算命師會利用綠鸚鵡來算命,這個我在黑風洞的遊記那一篇有拍到照片。

最後我先在這個中央美食街吃我的炒米粉3.5馬幣喝一杯冰白咖啡2馬幣。美食街地點就在這個算命鸚鵡飛走的鍛鐵藝術對面,老闆很和氣很愛跟我聊天,會說閩南語和英文,可是我說有「便所」嗎?老闆聽不懂,我說toilet他說,啊!是「沖涼間」,可見用語說法還是不一樣的。炒米粉是大火現炒,還不錯,這個美食街也多是印度人來用餐,現在一對照,原來我是來到小印度,當天晚餐我乾脆來小印度買很好吃的東西,下午遊記就下回分解。

 

資料來源:

http://www.penang.ws/penang-attractions/clan-jetties.htm

http://www.penang-traveltips.com/ah-quee-street.htm

http://www.visitpenang.gov.my

http://www.backpackers.com.tw/guide/index.php/%E6%AA%B3%E5%9F%8E

馬來西亞官方旅遊網站

食在好味

MOOK自由自在NO135吉隆坡檳城蘭卡威

背包攻略 檳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andawei111 的頭像
    amandawei111

    阿慢打胃之不落閣

    amandawe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