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了四個民族的長屋之後,小胖說先來看表演,然後吃個風味餐,然後下午再把其他的民族村看一看。
這裏就是文化村的劇場和餐廳區。
這算不算南洋味?
我們在文化村裏面逛的時候,覺得沒有甚麼遊客,可來到劇院整個劇院都坐滿了國際觀光客。
劇院的天花板不是掛人頭而是豬籠草燈,其實掛個骷顱頭造型的燈也不錯啊!
表演可想而之就是各族舞蹈雜耍表演,當時我是全然搞不清楚哪族是哪族,記錄遊記算是給自己複習歷史地理風俗文化。
這是伊班族的表演,伊班族婦女擅長織布和串珠繡。只不過男舞者拿的盾牌是我們參觀內陸民族的長屋牆面上有掛。
而且這些舞者就這些,所以舞者不會只跳自己族的舞蹈表演,他們會換裝表演。
這位勇士大哥的出場很有氣勢,但是也很搞笑,咬著這大塊木頭,可能是某種樂器或是小桌子,不過從頭到尾都是咬著,所以到底是甚麼我不知道,只知道勇士的牙齒很硬。
這個應該是比達友族的表演,男舞者的蓬蓬裙,怎麼有點韓國風?
舞蹈動作還滿單調的,大概是繞圈圈跳著走,不過還是比秘魯的原住民舞好看,而且音樂比較好聽,服飾則是各有千秋。
這是馬蘭諾族的表演,這一族的舞蹈除了竹竿舞,還有一些特技表演。
竹竿舞在中國的少數民族也很流行,如黎族苗族等,東南亞像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也有。
最後竹竿還可以抬人
還有頂人
咬木頭的勇士大哥換了裝,這也是內陸民族的打扮,他們二個頭上的帽子叫作LAVUNG TEPO/DOK
這位舞者又換了這華麗服飾,這是內陸民族的打扮,只不過這套衣服看起來很厚,像絲絨的質感繡上華麗的亮片和珠子,怎麼看也不像是住在熱帶雨林深山部落裏的民族服飾。
還有馬來族的舞蹈,照片我沒拍好,就算了,當中就是少了華人的表演。節目最後則與來賓互動。
勇士大哥請這位有青春肉體的洋妞上來出點洋相,外國人大方是一點都不在意的,而且表演完後還有精美小禮物可以拿呢。
先要洋妞跳M字舞,再來要吹箭,二位原住民真的都會吹箭,不是吹牛。
最後就是邀請來賓上台跳舞。
然後謝幕,這張照片就有馬來族的服飾
看完表演,我們來附設餐廳用餐。
這是風味餐。
還有鮮果汁一杯,飯則是用芭蕉葉先包起來
沾醬
海鮮沙拉
我把菜夾到自己的盤子裡,有雞有魚有蝦有筍子,味道很不錯
又出現這個方粽子。
◎馬蘭諾族(Melanau)
吃完飯後我們來參觀馬蘭諾族的高屋,架得很高。
從這一面看方方正正的,側面才會看到斜尖的屋頂。
馬蘭諾人是最早期居住在沙勞越的民族之一。他們的發源地是沐膠(Mukah,於2002年3月升為沙勞越第十省),傳統上也是住在高腳屋中。今天他們多半居住在甘榜(Kampung),猶如馬來人。馬蘭諾是傳統的漁民,他們是著名的造船者及手工藝匠。
馬蘭諾人原信仰Liko,意思是“河族”,他們相信生命與環境是合一的,因此崇拜泛神靈。他們現今多半為基督徒(或天主教徒)、回教徒(在較大市鎮者有歸依回教),但仍然保留慶祝神靈節,如祭海節(Kaul)。(資料來源:衛理報)
高腳長屋的旁邊,有比較短腳的亭子,入內要拖鞋,在展示如何製作西米露,跟傳統製作粉圓很像。
這一族人喜歡西米勝於稻米當主食,所以來到這邊就有一些西米的解說。
也有成品販售,西米可以製作成餅乾,吃起來跟一般餅乾沒甚麼不同。
傳統的長屋是運用卡榫的方式而不用釘子,在長屋的下面往上看,這些樑柱便是如此。
棕櫚樹葉折成的鳥
傳統的馬蘭諾人相信萬物有靈,他們的巫師叫作沙曼shaman,稱為靈的大師master of spirits,這是巫師做法治病的地方。沙曼會幫村民治病,會用木頭刻小人叫作布倫belum,如果肚子痛,這個木頭小人就會抱肚子;頭痛,木頭小人就會抱頭,表示他們的病痛在哪裡,沙曼會施法作儀式,這樣就可以幫病人祛病。他們疾病是因為妖魔鬼怪靈魂的入侵,所以沙曼作法驅趕神鬼,以求平安健康。
圖片來源 British Museum
沙勞越文化村的解說太簡單,看不懂甚麼叫作沙曼和布倫,於是我在網路上找資料,就找到了大英博物館的收藏品,其中就有這個精緻的布倫,木頭雕刻小人。是一位英國人Charles Hose在婆羅州西北部的Igan河所收集到的木雕,是十九世紀末的作品,像這個布倫代表的是病人肚子痛。至於身上為何有鱗片?我猜應該是跟河族Liko有關吧?
這地方旁邊掛著一個英文說明牌,我大致翻譯一下。馬蘭諾族有一個沙曼治病的儀式叫作Bebayuh。'
沙曼會依照病患的症狀刻木頭小人,放置在一艘模型木船上,上面也滿裝了供品,接著到河邊放水流,一邊放行一邊念咒語和施法,村民會來參加這個祛病儀式,病屬的家人也會款待村民。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刻小人,若是小疼痛,則是用釘子點疼痛的部位,然後把那釘子釘在屋子的主柱上,或是由女巫師在病患面前跳跳舞作驅趕病痛的儀式。
若是病情很嚴重的,就會在屋子裏掛一個鞦韆,讓病人坐在鞦韆,隨著鼓聲的節奏擺盪,屋子裏會有很多人來圍觀,靜靜地看著沙曼舞著長劍或匕首對抗看不見的邪靈。沙曼施法驅魔時,病患還會站起來跳舞好像病都好了一樣。這樣的盪鞦韆儀式要花七個夜晚的時間,之後驅出的疾病邪靈會移到一個用棕櫚葉作成的小屋裏,一樣也是放水流走。
最神奇的莫過於葬禮後的一個儀式,就是拿著一個跟人一樣大小的捕魚籠跳舞。伴隨著熱鬧吵雜的音樂,老一輩的人相信補魚籠最後會自己旋轉跳動好像被一條看不見的線牽引著,跳到最後補魚籠自己分解開。
所以這裡展示了木頭小人,捕魚籠,模型木船,旗幟,還有一個像轎子的東西,我猜大概就是盪完鞦韆後,疾病邪靈轉移到的小屋。
不過英國人的到來改變了這些原住民的信仰,多半都轉信基督教,但是舊有的風俗習慣還是部分留下來,像他們的豐收節Pesta Kaul,他們會架設大鞦韆,象徵可以甩掉邪靈帶來平安好運。
這個大高腳屋裏有一些小房間,不知道是有人住,還是在描述沙曼巫師的房子像醫院一樣,所以這是病房?
這種有龍浮雕的鑼,是跟華人買的。
地板的空隙很大。
爬到馬蘭諾的高屋最上面是一個洞房,這個床也太精緻了,不像是原始部落的東西,比較像馬來結合華人的產物。
旁邊還擺放這些文物,不知道是否與婚禮有關?
從窗外望出去
看完洞房到馬來族的高腳屋。
◎馬來族
馬來族的房子多了現代人的家具,還有窗簾。
有花的擺飾,至於這個繃起來的布桌,不知道是甚麼?
地板上放的馬來人的遊戲
這是馬來人的新房
臼
馬來人的餅乾
模子
馬來人的糕餅是很有名的
◎華人的農舍
最後一個主題是參觀華人的農舍。
裏面展示農具還有這隻貓
外加一些商品,像是西米珍珠,胡椒,燕窩。
導遊小胖帶著狐疑的眼光看這一碗燕窩,他嫌說裏面有很多雜質。有羽毛有鳥糞不應該是正常的嗎?倒覺得太白太乾淨的燕窩才有鬼,燕窩真的那麼神嗎?
終於繞完一圈了
離開之前再回頭看一下沙勞越文化村。
資料來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