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約旦大使樓梯→俄軍大元帥廳→彼得大帝廳(小金鑾殿)→徽章大廳→1812年俄法戰爭藝廊→聖喬治大廳→阿波羅大廳→ 西邊走廊
要進入冬宮之前,領隊導遊千交代萬交代要我們跟緊以免跟丟,加上參觀冬宮的人真是多到嚇人,因此逛博物館我神經繃得很緊,深怕跟丟了迷失在這龐大華麗複雜神秘的宮廷博物館中,所以當時都是拍了就走,沒有辦法好好欣賞裏面的每一景每一物,而且就算是真的慢慢欣賞好了三百萬件的珍藏,給你每分鐘看一件,一天看五個小時,也要看27年,你就知道有多誇張,因此基本上彼得都是挑館中的重量級典藏講解,像希臘埃吉的文物部分我們沒有去參觀。
◎冬宮 (隱士廬博物館)
我把冬宮的解說地圖拍下來,可以看到圖片綠色建築的部分就是冬宮或是艾米塔吉博物館的建築體,我個人喜歡冬宮或是隱士廬的稱號,不喜歡艾米塔吉的音譯,因為沒能把Hermitage翻譯出來,這個字源自拉丁文hermit隱士的意思,而隱士的住所叫作hermitage,古代隱士指的是基督的修道隱士,苦修於荒野間,這個隱士廬卻是凱薩琳大帝的奢華私人收藏館,真是再諷刺也不過了。
地圖的解說又把建築翻轉過來,博物館分成五個區域,最大建築體是冬宮Winter Palace (綠色回形的部分),小艾米塔吉Small Hermitage是藍色長條的部分,大艾米塔吉Large (Old) Hermitage是粉紅色的部分,新艾米塔吉New Hermitage是黃色的部分,艾米塔吉劇院及冬宮儲備庫(or 彼得一世冬宮)Winter Palace of Peter I & Hermitage Theatre 的部分是紫色的正方形。每一個廳都有標號。
冬宮的建築是由女皇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下令建築師Bartolmeo Rastrelli巴托羅梅歐 羅斯特利用了八年的時間,興建的巴洛克式皇宮(1754—1762年)。1762年凱薩琳大帝(葉卡捷琳那二世或凱薩琳二世)即位,並開始收藏,之後於1764-1775建了她的小隱士廬或稱小艾米吉塔來放置她的收藏品,放不夠了就在1771-1787年間蓋了大隱士廬也就是大艾米塔吉,1783蓋了艾米塔吉劇院,其它的歷史請參考官方網站 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History。
冬宮博物館的建築群另外還包括總參謀部東配樓、緬希科夫宮和不久前建成的儲藏庫,總面積近130萬平方米。簡言之在約250年的時間裡,艾米塔吉博物館收集了近三百萬件從石器時代至當代的世界文化藝術珍品。而且這個博物館還藉助現代科技手段,製作了自己的數位博物館也就是我剛剛給的連結官方網站,也有app可以下載,有簡易的說明,若要詳細的資料要付費120元。
我們是從涅瓦河岸這面的入口進入,出口則是從廣場那一面,一進來入口先來個牛刀小試拍雕刻作品,最近在學篆刻,只不過是淺淺刻字就讓手痛麻半天,這些雕刻家又是如何可以耐住性子雕刻出這樣細緻的人體五官還可以呈現布料的紋路?
入口處隨便拍
◎ The Jordan Gallery 約旦藝廊
入口處花崗岩大花瓶的後面走廊二邊都有雕像,可是我沒有走過去。
◎The Jordan Staircase 約旦大使樓梯
然後上樓,我本來要拍這個令人眼花撩亂的樓梯間,團裏的大嬸還手舉高來個大字形佔據了巴洛克豪華紅毯樓梯的中央,我只好對天花板拍。
美是美,夜晚看到這些人頭不會嚇一跳嗎?壯碩的天使有六塊肌和人魚線。
我正在納悶為什麼要叫約旦,維基百科就給我了英文答案,是說耶穌基督就是在約旦河受洗,而沙皇在受洗節Epiphany當日就要先走過這個約旦樓梯參加涅瓦河受洗節的慶典,這是這冬宮少數保留下來十八世紀的巴洛克風格的樓梯。但是這些藍色大理石科林柱是在十九世紀中加上去的。
這個皇宮到底是花了多少錢蓋呢?
冬宮博物館是全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這一次來俄羅斯真的不虛此行啊。
世界三大博物館另外二個是羅浮宮和大不列顛博物館,若說第四大是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若以博物館建築本身冬宮博物館絕對是第一名。
約旦大使樓梯還是放專家拍的才有辦法原景重現,這是我翻拍「俄羅斯聖彼得堡藝術行旅」的圖片。
◎ Field Marshals' Hall 俄軍大元帥廳 (No. 193)
我們先進到這個廳,叫作俄羅斯大元帥廳,這裡所展示的就是俄國大元帥的肖像畫。
例如這個是蘇沃洛夫大元帥,由Nicolas-Sebastien Froste (1790- 1856)所畫,我是從我拍到的解說板一路查,蘇沃羅夫的名稱是這樣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蘇沃洛夫 Generalissimo Prince Italsky Count Alexander Vasilyevish Suvorov-Rymniksky,落落長,反正他的頭銜全都加上去,他是俄國大元帥,神聖羅馬帝國伯爵、雷姆尼克伯爵、義大利親王。蘇沃洛夫是俄國史上的常勝將軍。
好擠喔,怎麼拍照啊。
只好往上拍吊燈
◎Small Throne Room (Peter the Great Memorial Hall) 彼得大帝廳(小金鑾殿) (No. 194)
之後進來的大廳是彼得大帝廳,是1833年尼古拉一世下令由建築師 Auguste de Montferrand設計所建,但是在1837年的大火把大部分的皇宮燒毀,所以現在看到的是建築師 Vasily Stasov依照原著重建。
為什麼這裡我拍得到呢?因為有圍起來啦。
皇位上的油畫 Peter I with Minerva 是彼得大帝和戰神雅典娜。
這個廳不大,難怪叫作小金鑾殿。
把門拍起來
通道上方拍起來。
◎ The Armorial Hall 徽章大廳 (No. 195)
來到這裡不准拍照,因為有服飾展,可是我還是拍了,科科。
徽章大廳原本是用來舉辦正式會議典禮的地方,目前看到的大廳都是1837年冬宮大火後重建的,也是由Vasily Stasov設計,但是柱子多鍍上了金。門口二邊的盔甲徽章雕刻就是這個大廳命名的由來。
◎ The War Gallery of 1812 1812年俄法戰爭藝廊 (No. 197)
這一面拍到太鹹大伯就算了,來!我們看這一邊。
觀光客應該比牆上的軍官多吧,牆上的軍官都是參加俄法戰爭的將軍有322個(or 329)。
畫家是一位英國人叫作 George Dawe,他還有二個俄羅人助手幫他完成這些肖像,彼得有解釋牆上為何只有畫框卻沒有畫,但是我不記得了。
歷史上有說法國之會敗給俄國是因為法國人一路打到俄羅斯眼看就要勝利了,卻因為不知道俄羅斯冬天會冷死人,法國人來到俄羅斯水土不服,軍心大亂才輸的,可俄國人就很得意自己最後還是贏了,而且到處都很喜歡弄個甚麼勝利公園,凱旋門,還有這整牆面的將軍肖像。二次大戰也是一樣雖然打敗納粹德軍,但是死好多人耶。
我還有點納悶的一點是這樣多人來參觀,冬宮是怎樣保護古蹟和藝術品?而且冬宮很大方讓遊客自由拍照(不能用閃光燈),也沒有要求要穿鞋套保護地板?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騎馬英姿圖。,法俄戰爭也就是他在位期間發生的。這幅畫由德國畫家 Franz Krüger 所畫。導遊彼得講很多沙皇時期的故事,但是我只記得他在講亞歷山大一世的爸爸就說醜陋的保羅一世,保羅一世是凱薩琳大帝的兒子,但是凱薩琳大帝覺得保羅一世長得太像背叛她的先生彼得三世,而且凱薩琳二世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乾脆發動政變做掉自己的丈夫,自己封皇成為凱薩琳大帝,所以她很討厭保羅一世也很疏離他,甚至讓她的孫子亞歷山大一世離他自己的父親遠一點。這位身心有問題的保羅一世當沙皇當得人人嫌棄,後來聖彼德堡總督彼得·帕愣策劃暗殺保羅一世,並透過亞歷山大一世同意,最後暗殺成功。也就是說俄國皇室這些人不是殺夫就是弒父,不忠貞性生活淫亂外加殘暴神經病,但是就是這些人住在這裡,你說氣不氣人?亞歷山大一世登基後成為羅曼諾夫王朝第十四任沙皇、第十任俄羅斯帝國皇帝。
1812年。
通過這一道門來到聖喬治大廳。
◎ St George's Hall 聖喬治大廳 (No. 198)
人好多,沒辦法拍全景。
木頭鑲嵌地板好細緻,一點都不怕遊客走來走去刮壞。
聖喬治廳又稱為大金鑾殿,相較於彼得大廳這個廳確實大許多,原本是由Giacomo Quarenghi 設計建於1787至1795年,但是1837大火燒壞了,因此由Vasily Stasov重新裝潢,風格比之前更簡約,不過現在看來還是很繁複精緻,看地板就知道。
這個大金鑾殿是作為正式典禮和皇家法庭的地方。皇位後面的紅帳,有雙頭鷹和聖喬治屠龍的徽章。
◎ Apollo Room 阿波羅大廳 (No. 260)
來到這裡我搞不清楚是阿波羅大廳還是羅曼諾夫長廊(No. 261),反正二個都是連在一起,羅曼諾夫長廊展覽的作品是尼德蘭藝術作品。
至於尼德蘭是甚麼,原來就是Netherland低地,指的就是現今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東北部一帶。尼德蘭區域的貿易盛行、經濟與文化繁榮,城市隨之興起,也因此成了繼義大利之後的文化藝術中心。 尼德蘭藝術主要受到哥德式和拜占庭細密畫的影響,非常注重細節。尼德蘭的主要藝術成就表現在繪畫方面,細膩的筆觸下帶有一點宗教色彩和民間傳統的風格,地方色彩也相當濃厚。受到當時義大利的影響,尼德蘭地區的人們也發起人文主義的思潮,他們關注人情世態,將日常生所見所聞融入畫中。 (資料來源:非池中藝術網)
14世紀到15世紀初,在尼德蘭出現了忠於自然,致力於發展寫實風格的藝術家,例如雕刻家克勞斯.史路特(C. Sluter)的《摩西井》。細密畫的代表畫家為林堡(Limbourg)三兄弟繪製的《月曆圖》。15世紀尼德蘭文藝復興的奠基者是佛萊蒙大師,原名推測為羅伯.康賓(R.Campin),代表作為《麥洛德祭壇書》,此幅作品可以看出明顯的空間感,但技術還不夠純熟。
15世紀尼德蘭最具革新精神的是揚.凡.艾克(Jan Van Eyck)。他結束了尼德蘭藝術平面、僵硬、缺少空間感和明暗的繪畫風格,他改進了油畫顏料的調和劑,開始注重明暗、透視等各種油畫技巧,並在肖像畫、風俗畫及風景畫方面有極大貢獻。(資料來源: 非池中藝術網)
15世紀至16世紀初,尼德蘭處於西班牙的封建統制下,宗教思想仍濃厚。尼德蘭人的生活傳統盛行巫術、民間傳說和諺語,他們常以笑話、諺語及繪畫表現對西班牙統治者及教皇的不滿。封建思想及人文主義思潮交織,反映在藝術家的創作中。 (資料來源:非池中藝術網 )
◎ The Western Gallery 西邊走廊 (No. 259)
又稱15-16世紀尼德蘭藝術展廳,展的是西歐中世紀宗教文物
薰香爐?
為什麼我覺得這雕刻有點情色?
斷臂救世主
阿狗阿貓一起來
西邊走廊。
這就是凱薩琳大帝,俄文音譯叫葉卡捷琳娜二世,1729年出生於普魯士斯特丁,原名索非亞·奧古斯塔·弗雷德里卡,(Sophie Augusta Fredericka),是德國安哈特-采爾布斯特公爵的女兒。也是俄羅斯第一個王朝留里克王朝特維爾大公的後裔,後來嫁給彼得三世,不過彼得三世有外遇,甚至會威脅到她的皇后寶座,這位皇后可不是省油的燈,她也有外遇還不只一個,最有名的三個是,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亞托夫斯基,後來受凱薩琳幫助成為波蘭國王。格利哥里·奧洛夫,是凱薩琳二世的近衛軍官,協助她登基,與他生了一子阿列克謝。格利哥里·普譚金,則是俄國軍人及政治家,傳說他統治當地時為應付女皇巡幸而刻意營造當地開發頗上軌道的假象,下令在她巡遊經過的地方搭建了許多造型悅目的假村莊,因而有「普譚金村」(Потёмкинские деревни)的典故。(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葉卡捷琳娜二世)
故意這樣拍是因為這是一幅鑲嵌畫。
先這樣,冬宮之旅未完。
資料來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