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ay 3, 20140719

前一晚深夜來到聖彼得堡,導遊讓我們可以休息久一點,今天九點半才出發,而這一天也同樣行程滿滿,參觀冬宮,彼得堡羅要塞還要搭船遊涅瓦河。我跟團出遊通常早上都會到飯店附近走走,想說還會在這裡住二晚,就賴床賴到吃早餐時間。Crowne Plaza的電梯需要刷房門卡感應,而且只能到自己的房間樓層,其它的公共樓層則不需要刷卡感應,我本來想要到頂樓看風景,才發現電梯有這樣的限制設定。

入住五星級飯店果然規格不一樣,除了飯店裝潢時髦講究之外,像吃早餐的樓層也有一些景觀設計,只是我拍得不好。重點是早餐也比較豐盛。

我跟Debra挑了窗邊的桌位,光線明亮,吃起來比較有fu。聖彼得堡就在波羅的海沿岸,難怪飲食跟北歐和波羅的海三國有點像,早餐就有這種醃魚。

濃濃的無糖優格配上水果蜜餞和特調的果醬優格,帶來健康豐盛的一天。

Crowne Plaza Airport 顧名思義就在機場附近,在Pulkovo普爾科沃機場位於聖彼得堡的南邊十七公里,離市區有些距離。,放眼望過去附近除了辦公大樓,就是高速公路,剩下多是草坪空地,是個荒涼無趣的地方,這也是我為什麼沒有一早出來逛逛,不過隔天我還是有出來晃晃,還是有尋到寶。

飯店的外觀很有設計感,房間的窗戶一個高一個低,飯店外面看起來好像紙板雕花一樣,難以分辨哪一樓層是哪一樓層也增添了趣味。之後我們九點半便出發到聖彼得堡市區。

從飯店到市區都走莫斯科大街,每次經過凱旋門就知道我們進到聖彼得堡市區了,這個凱旋門就叫作莫斯科凱旋門The Moscow Triumphal Gate,是紀念俄土戰爭勝利(1828-1829年),這個凱旋門是由鑄鐵所作。聖彼得堡還有另外一個凱旋門叫作Narva Triumphal Gate,則是紀念打敗拿破崙,都是同一個建築師設計。

還沒進到聖彼得堡市區前彼得就開始介紹,不過還是從維基百科整理一下比較快: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為聯邦直轄市,也是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全市人口約487萬。在沙俄時期曾為俄羅斯首都,1914年-1924年間更名為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1924年-1991年間更名為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

該市於1703年由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由該城的第一座建築物——扼守涅瓦河河口的聖彼得保羅要塞命名。城名直接譯自德文「Sankt Petersburg」。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出現反德情緒,沙皇政府遂將具有德文傾向的城市名字——「聖彼得堡」改為「彼得格勒」。其後蘇聯成立,為紀念領導者列寧於十月革命時曾於該市發動革命,於1924年列寧逝世後,將市名改為列寧格勒。1991年蘇聯解體後,經市民投票,恢復聖彼得堡的舊名。而列寧格勒州維持原名。

聖彼得堡地區原來是波羅的海芬蘭灣的出海口的一片沼澤地,其周圍地區,包括現時芬蘭灣一帶的土地,稱「英格爾曼蘭」(瑞典語:Ingermanland),為瑞典王國所擁有。沙皇彼得一世為了爭奪面向西歐的出海口,與瑞典在18世紀初1700年開始對瑞典王國的21年北方戰爭,彼得一世從瑞典奪取英格爾曼蘭,並在這裡修建城市,起名為聖彼得堡。1713年-1714年彼得大帝把首都從莫斯科搬到聖彼得堡,聖彼得堡成為君主制俄羅斯帝國首都,經過凱薩琳大帝、亞歷山大一世直至尼古拉二世的不斷建設,成為君主制俄羅斯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普希金將其稱為俄羅斯「面向西方的窗口」。

亞歷山大二世廢除俄羅斯的農奴制度後,聖彼得堡的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建立了機械、造船、電力、食品等工業,並形成了產業工人階級。

1825年,一批俄羅斯貴族曾在聖彼得堡發動十二月黨人起義。

聖彼得堡位於芬蘭灣的最入處。為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匯聚的三角洲地帶,在18世紀初,這裡還是一片沼澤。隨著聖彼得堡市的建造,人工運河在市內縱橫交錯,這些運河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開鑿,以舒緩因芬蘭灣水淺而倒灌進入聖彼得堡的海水。聖彼得堡共有42個小島,由423座橋樑連接。 

我們的聖彼得堡導遊是一位俄羅斯人叫彼得,不是年輕人但是我看不出他的年齡,沒有依蓮娜親切,他以聖彼得堡人為榮,說話帶著一種優越感,有點冷面笑匠的感覺,還說他不喜歡帶大陸團,但也不覺得他對台灣團有多熱誠就是,特別是團裡的老伯會插嘴問問題打斷他的解說,他會很不爽,直接說他在講解的時候,不要問問題 (是阿伯白目,而且會問一些很白癡的問題,不過彼得也沒在客氣的)。也說聖彼得堡人不喜歡莫斯科,認為莫斯科是「最大的農村」。他應該是導遊老鳥,有了經驗少了服務熱誠,比較像是一個有職業倦怠症的歷史老師,對於聖彼得堡的古蹟歷史藝術文物可以侃侃而談,很會說故事,個人意見也相當多,可是當我在瓦涅河遊船上問他有關教育制度(這問題應該不白癡吧?而且不是在他正在解說的時候),我搞不清楚他是不想回答還是真的不知道,就推說等他五歲兒子去念書時再告訴我,但是到了第三天卻傳說他有個29歲的兒子,對於他的私人生活我不好奇,但是對於他那種只愛他的城市不削我們這些觀光客,就有些微詞。不過他也不盡然對我們不好,例如我們第一個景點是旅遊手冊裡面沒有列入的,這個藍白教堂叫作聖尼可拉水手教堂。他請司機停車讓我們下車拍照。這一張照片又拍到太鹹大伯的背影。太鹹大伯一路出糗,除了走進女廁,在飯店吃早餐時,在麵包區拿切麵包的麵包刀切自己的水果被服務人員阻止,今天早上也在出飯店旋轉門的時候仆街,還好大伯沒事,一張嘴繼續叨叨念,他的糗事還有,等我想到再來補充。 

◎St. Nicolas Naval Cathedral聖尼古拉水手教堂

彼得說是聖尼古拉水手教堂,不過網路上和書有的會寫聖尼古拉海軍教堂,反正聖尼古拉是保護海上船員的聖者,所以舉凡在海上活動的人都會來聖尼古拉教堂祈求海上平安,還挺像我們的媽祖。據說在蘇聯時期還是少數幾個沒有被關閉的教堂。

這個教堂也太羅馬風,不像我們在莫斯科看到的傳統東正教教堂,還多了金光閃閃的「光芒」,這教堂建於彼得堡於1753年和1762年之間,建築師是Sava Tchevakinski說是巴洛克風格。大教堂位於格里博耶多夫運河附近,雪白柯林柱配上嬰兒藍牆,頂部五個金色的圓頂,教堂主體成十字架型。內部裝飾華麗。不過我們根本沒有進去參觀,只有在正門前面拍照,然後就前往冬宮了。

標準的到此一遊照。

根據華府新聞日報旅遊作家夏曙芳,「教堂主堂內分為上下兩層。牆上滿飾有俄國海軍的歷史。主堂的二樓更有許多塊從1904年的日俄戰爭到1989年的列次俄國海軍戰役,與海難陣亡將士的紀念碑,有點像中國忠烈祠內的神主牌。」  

聖彼得堡靠波羅的海,是俄羅斯海軍的大本營,有海洋軍事學校,有海事館等等,這裡有很多水手船員和海軍,大概他們一出海,家裡的婆婆媽媽定來個教堂求平安。

導遊說聖彼得的天氣很不穩定,常常上午晴天下午下雨,可我們這幾天都是遇到大晴天。蔚藍的天空有著淡淡一彎白月,與教堂相應對。

教堂的二側桃紅色薔薇花盛開,而且還很大一朵,旁邊蜜蜂嗡嗡響,短暫的夏日不等閒。

薔薇果實纍纍。

教堂外面二側建築也很巴洛克。之後我們便前往冬宮,又稱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或是隱士廬博物館。

鼎鼎大名的冬宮就在涅瓦河畔。市區除了有涅瓦河流過之外,運河縱橫交錯,到處都是遊客。我在車上想拍美女卻沒拍好,如果她們發現這一張照片,會想殺了我吧,不過即便表情不好,她們的穿著打扮和髮型是不是很時髦?

彼得說聖彼得堡是最不像俄羅斯的一個城市,我也這麼覺得,這裡的建築非常歐化,不是伊莉莎白女王巴洛克式就是新古典風格,沒有史達林時期的高聳蛋糕建築。彼得大帝遷都至此並以自己對歐洲建築風格喜好來建城,他甚至從1697年起隱藏身分遊歷英國、荷蘭、德國各地,去考察西歐文化、科技一年,回國平定近衛軍叛亂。極力推動歐化運動。深知海軍的重要性,在聖彼得堡大力發展海軍。聖彼得的建城是有計畫性而且是近200年的事,難怪整個都市看起來比較整齊統一,而且加上涅瓦河和運河的關係,有人說聖彼得堡是北方的威尼斯。

望過去那二根塞著船的紅柱是在瓦西里島上,旁邊就是海事博物館,那蔚藍色的河水便是瓦涅河。我在很久以前去過威尼斯,但是比較起來我覺得聖彼得堡更像瑞典斯德哥爾摩,城市散布在小島上,河水也比較乾淨些。

◎艾米塔吉博物館(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рмитаж) 隱士廬博物館,或是冬宮

這是團體進入冬宮的入口,大排長龍,我們幾乎都被大陸團給包圍了,彼得就說大陸團都不聘俄羅斯人導遊,都找沒有導遊牌照的中國留學生來當解說員,一方面比較便宜,二方面也是因為俄羅斯的中文導遊也不夠。彼得就是照片中走過來手拿紅色圍巾的那個,之後還有幾張照片拍到他在解說的樣子。

冬宮的門票。

外牆上的浮雕,這個應該是獅子人吧,又像獅子又像人,歐洲皇室特愛獅子,獅子等於尊貴皇室的象徵。

從冬宮這一頭看過去涅瓦河的對岸,叫作兔島,島上高聳的黃色建築是彼得保羅要塞裏的教堂:彼得保羅大教堂,是聖彼得堡最高建築,

在等候的時候只能站在外面亂拍,乾脆也拍冬宮屋頂上的雕像。我們後來擠入冬宮參觀其實只花二個小時,我卻拍了快300張照片,建築內部之奢華與所展覽的藝術品之珍貴,閉上眼睛休息便是奢侈浪費,所以冬宮的遊記我就賣個關子留到下一篇遊記,請看倌耐心等候。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聖彼得堡

華府新聞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andawei111 的頭像
    amandawei111

    阿慢打胃之不落閣

    amandawe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