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繞了一圈老城區,回到飯店休息到天黑,我帶著輕便腳架跟Debra準備到城堡夜拍。
效果其實不太好,因為這裡多半打的是昏黃的照明燈,彩繪塔的部分也只有單一白色照亮,若是從城堡下望,老城區除了幾盞街燈,並無萬家燈火。當然也是要怪我技術不好,加上類單有極限,所以只有這幾張我覺得比較好看的。
一樣來到這個木橋Lazebnicky橋。
入夜之後,庫倫諾夫更有著謐靜浪漫的氣氛,最多人的地方大概就是橋上了。
來到紅門的時候遇到我們團友,他說上來拍夜景效果很好。應該是他的相機夠好夠貴的關係吧。我們繼續往上走,經過熊壕溝。
進入第二庭院的拱門通道,這裡很有FU。 你有沒有被聖母瑪利亞的影子嚇到。
Debra拍燈影,我拍Debra拍燈影。
我們走到蓬橋就不再繼續走。雖然城堡裡還是有遊客來拍照,還是覺得毛毛的。
不小心就會被雕像的影子嚇到,蓬橋上的雕像是St. John Nepomuk,可是捷克口風緊死也不肯講的主保聖人。
回頭走人更少。走過木偶博物館。
要是我一個人來,入夜我應該也不會自己一個人出來夜拍,還好有Debra相陪,因為從城堡走回來的時候,遇到幾個醉漢在我們背後呼喊著,講的應該是德文,我不敢回頭也沒有回應,我們兩個加快腳步迅速走回市政廳廣場,醉漢快要追上的時候,我們剛好走進飯店裡面,結束了這場有驚無險的小插曲。
Day 4, 20150709
昨天因為已經去過彩繪塔,領隊空出一上午的自由時間,讓我們在庫倫諾夫多晃晃買紀念品。昨天實在走了太多路,今早決定先好好用完早餐再出門逛逛。
我的豐盛早餐。
飯店用餐區。牆上的彩繪風格我喜歡。
中午用完餐之後我們才離開庫倫諾夫,大行李由飯店打點載到我們的遊覽車,手提行李可以暫時放在飯店櫃台後面一個房間,看起來像個禮拜堂,說不定也可以在那邊舉辦婚禮。然後我們先去逛街採購,買彩色筆和波丹尼的香皂。
建議想買彩色筆和波丹尼產品的人在這裡購買就好,雖然布拉格波丹尼分店比較大,還有二家,一家中文解說另一家有日文解說人員,好像還有打一點折扣,如果像我不是神買,在庫倫諾夫可以買到死海泥的手工皂,到布拉格都是機械製,而且逛起來好像打仗一樣,我不喜歡。但是如果你買到要退稅,那就在布拉格買囉。
◎庫倫諾夫老城區和城堡上午拍
之後我們又去逛城堡
以為早中晚逛一次可以看到不同風情。
結果差在太陽露不露臉。我還滿無聊的,發現庫倫諾夫的官網地圖可以找房子的歷史,我真的想一一找,像照片上右下角那個大房子黑色屋頂的那一棟,是門號Na ostrově No. 86, bývalá městská zbrojnice ,猜猜看以前是幹甚麼用的?答案是:兵工廠。建於1677年,是晚期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築,早期是用來放馬車馬具砲台等等的軍械庫或兵工廠,現在變成海鮮餐廳。
第三庭院其實沒有很寬廣,很難取全景。站在拱門拍也有另一翻風味。長腿Debra便是我沒有付費的超模。
回頭看,有紀念品攤位。不知道三樓牆角為何要凸出來,是廊橋的一部分嗎?想想也很可惜,來二次竟然都沒想到要參加導覽進去城堡裡面參觀。說不定我就會知道為何牆角會凸出來了。
第四庭院的牆角也有突出,壁燈很復古,其實現在都是使用燈泡了,不需要彎曲煙囪。
昨天我們要來這裡的時候已經鎖起來,今早來總算可以來拍照,不過得等陸客拍爽了,才能輪到我拍。這裡是第五庭院的警衛室Castle No. 60 - Porter´s Lodge,我沒拍警衛室,只拍到排水管的出水口叫做滴水獸gargoyle的地方
我只記得要進入這個類似小公園又可以往下望的觀景台有一道鐵門,晚上就關了起來。這裡有特別整理,壁泉還故意爬滿了藤。Debra說要幫我拍照,於是要發揮堅定而且爭到底的預備動作,趁陸客一起身,立馬走到泉邊坐著。
又來到廊橋下和花園前的騎馬學校。探頭看騎馬學校,只有很多餐桌,還有工作人員在搬器具和食材,怕被趕就沒厚臉皮進去看。
園丁拉線把灌木修齊。
噴泉
這個小朋友的肚子太肥了喔!
照片有三長,長髮,長腿與長巷。
來到聽不到音樂的音樂涼亭,有個妹坐在這裡沉思,Debra覺得畫面很美,建議來我們也來拍拍。
東施效顰的結果就是這樣。
認真拍一下音樂涼亭,但就是沒靠近看。
然後來到了池塘。母鴨帶小鴨的畫面讓人心快溶化。
偏偏母鴨很警覺一直盯著我看,小鴨們跟著媽媽轉頭往另一頭划走。
等一陣子母鴨才又划回來一點,但始終瞪著我看。 這種鴨叫做鳳頭潛鴨又名澤鳧。
從這頭看,才可以看到矩形的池畔。
白冠雞
偷渡。
我們從花園的側門走出來,這是外牆和旁邊的路。
沿著路往下坡走,這裡有一排整理得很整齊乾淨的老房子,而且很奇妙的是這一帶還不少遊客,往這步道走。
◎百威城門
既然走過老城區和城堡,我們還沒走過的地方就是城堡下面的街道,於是我們出了紅門向左轉,一直走就走到了Budweiser Gate,我自己翻譯成為百威城門(地址是Latrán No. 104, Budějovická brána),因為百威啤酒的英文就是Budweiser,據說捷克的百威啤酒和美國的百威啤酒打起官司就因為這個名稱,捷克認為這個名稱是屬於捷克的,因為捷克百威市自古以來就以釀造啤酒為名,也有啤酒的品牌,但是美國也搞了一個百威啤酒,領隊說後來美國打贏了,所以還是叫做Budweiser Beer,然後稱捷克的百威啤酒叫做Czechvar,不過來到歐洲,美國的百威啤酒就變成Bud發芽啤酒,而捷克的百威啤酒就正名為Budweiser Budvar。
而這個門可是來到庫倫諾夫必看的景點之一呢!還好我們沒有錯過,因為庫倫諾夫城堡原本有九個城門,在十九世紀其他八個城門都拆掉了,只剩下這個百威城門還在發威,所以最為珍貴,建於1598到1602年間,為了恐嚇敵人,橋這邊的城門看起來好像很堅固難以攻堅,但是另外一邊,就是我上一張顏色很鮮豔的城門,屬於文藝復興風格,漆上鮮豔的黃和橘色還有一個日晷,看起來這城門一直在微笑。
照片取自此,我們應該在往後退一點把橋和橋上的主保聖人拍下來才對。
照片取於此,同一角度,不同風情呀。
藝品店
時間不多了,沒有多逛,只有拍拍櫥窗。
幾張臉呢
門環真細緻
為什麼門要蓋成這樣?是說開門只收信拿牛奶的時候,就開右邊那一扇門嗎?
回到木橋了,拍了二張,這張耶穌比較亮,我就選這一張照片。
老城區的街景,我不知道是那條路。好看比較重要。
◎牛排風味餐
餐廳就在市政廳廣場的角落,左邊白色建築便是市政廳,我還是漏掉了五個家徽。
餐廳地址是Náměstí Svornosti No. 2,幾家店還有一個民宿共用這哥德式混著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的樓房。這牛排館特別深,因為房子嚴格起來說是二棟,牛排館招牌掛在前棟,但是餐廳卻是在後棟地下層,我們走過前棟開的拱門走到後面一棟,中間就有著這樣的天井。往下幾個階梯這裡才是餐廳區,分成好幾區,感覺很像來到地窖。我查一查房子的資料,是說這房子年代很久遠早在1300年就蓋好。我們用餐的地方以前就是酒窖,不過是後來才建的,樓上則是巴洛克時期的建築。
這才是餐廳。這次我們二個自己坐一桌,靠在吧檯邊,可以比較安靜輕鬆用餐,但是服務生好急,急著上菜也急著收盤。
三道式沒有飲料,應該點個啤酒或是咖啡的。牛肉嫩,但是我覺得有點小塊(誰叫我是阿曼大胃),湯很特別是綠豆德國香腸湯,我挺喜歡的說。
我們坐在吧檯邊,只能看著吧檯,應該要像日本團或是另一台灣團坐在酒窖裡面吃才有FU,據說這個餐廳曾經是一家小酒館,因為酒館老闆生性多疑懷疑酒窖釀酒師偷工減料,就把釀酒師開除,被冤枉的釀酒師不甘願就詛咒酒館老闆,結果酒館老闆就在這酒窖滑倒被啤酒桶壓死,從此這裡就鬧鬼,會看見酒館老闆的鬼影子在這裡晃來晃去....(故事來源請看U Slunce)
吧檯後面的拱頂貼了各國的鈔票,細看也有台幣一百元,我照片拍得不好,就不放照片了。最後趕緊放我們飯店的照片。
還有昨天吃晚餐的上海飯店照片,然後東西收一收,我們便前往瑪麗安斯基去了。
資料來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