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的旅遊景點大概比較熱門所以網路上要找資料都不是一件難事,隨隨便便也可以洋洋灑灑弄出遊記來,但是這個昌昌文化考古區的資料實在少得可憐,別說是中文方面的資料了,英文也要花點時間整理,主要也是因為秘魯前哥倫布時期的文化都沒有文字記載,這些考古區出土的文物多是陶器還有金屬器皿還有裝飾品。莫切Moche或是莫奇卡Mochica是比奇穆王國更早的文化,又稱前奇穆文化,其特色就是在於他們的陶器顯現出他們的生活,例如魚鳥動物甚至做愛的人物。我們接下來去參觀的博物館叫做Museo de sitio Chan Chan,裏面很多是莫奇卡文化陶器還有模型。
●昌昌文化考古區博物館Museo de sitio Chan Chan
一入內就看到這個模型,大概是模擬當時朝聖或是王朝的生活,君主或是大祭司都是用轎子抬,直到後來天主教傳到這裡,換抬聖母瑪莉亞,當時的人們已懂得鍊金鍊銅製作精美的裝飾品,也已經會種植棉花有織布的技術。
博物館距離昌昌文化考古區不算遠,我們搭計程車過去一個人大概是1.5索爾還是1索爾,我忘了,一開始我搞不清楚大紐妞是哪一國人,我只憑她的口音判斷她可能是澳洲人,後來才知道她是紐西蘭人,她自己一個人在南美洲旅行半年,秘魯已經來了一個月,她說她是從玻利維亞進入秘魯南邊去到Arequipa還有Cusco(印加王朝的首都,也就是前往馬丘比丘的城市),她說她想去Puno也就是前往的的喀喀湖的城市卻因為那邊有暴動,所以繞來繞去,耗在那邊時間很久,最後流浪到秘魯北邊來到Trujillo,隔天就要回去Lima然後搭飛機到倫敦。其實她的西班牙文比我破,人家一個金髮女子也可以旅行這麼久,實在很佩服她,想想我很沒用,勉強自己跟哈比人旅行。而且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英文跟哈比人溝通,所以這一趟旅行西班牙文也沒進步。
中安地斯山脈的人類進化史,也是從狩獵然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到後來進入農耕漁業生活型態近而出現了文明。這些印地安人很可惜沒有發展文字,不過後來的人發現他們其實有利用結繩記事或是編織的方式來記錄,這種叫做Quipu,不過西班牙人一來姦淫擄掠能搶的搶能偷的偷,可以燒的也很無情的燒光光,所以那些原本可能有記錄當時歷史的織布就不復存在。
上面圖顯示的文明由左而右是Paijanense,Huaca,Prieta,Cuañape,Cupisnique,Salinar,Gallinazo,Moche,Chimu最後就是印加Inca。但是網路上我查到的把莫奇卡文化分成三個時期 Moche Chronology
Cupisnique [800-200 BC]
Salinar [~400-100 BC]
Gallinazo [~100 BC-AD 200]
Moche I-V [~AD 200-750] (100-200 years each)
例如這就是Salinar時期的陶器,而且當時的人們已經懂得使用模子來壓製陶藝,也就是可以量產就是了。
這是Gallinazo時期的陶器,是不是很可愛?
這時中期的莫奇卡就已經會用化妝土讓陶器成二種顏色。
這個是早期奇穆的陶器
這張地圖說明奇穆王國沿海使用四種的方言,在昌昌城這邊主要使用Quignam
沒把文字說明部分照清楚,現在已經不記得那是什麼。
最為有趣的是這些奇穆人已經會製作南瓜壺了。calabaza就是西班文的南瓜。
還有毛葉番荔枝cherimoya壺
奇穆人的灌溉技術,開鑿運河引Moche河水灌溉
海狗壺
這可不是香蕉船,而是蘆葦草船,到現在還看得到呢。
船壺,那時的人真有創意。
喪禮面具
編織
警衛
囚犯,因為手被綁在後面而且腳也綁起來了。
後來到海邊吃晚餐,那邊還有這種蘆葦船。
繞了一圈走到外面還有一些模型說明當時人的生活方式。
我先看完就坐在博物館外面的階梯上等哈比人和大紐妞,有個秘魯人跑來跟我搭訕聊天,以為我自己一個人旅遊,我用我破爛的西文跟他說我有朋友陪我來,後來他看見哈比人就自動退散,真是的,連豔遇的機會都被擋掉了。
●Huaca La Esmeralda (The Emerald Pyramid)
參觀完博物館我們又搭計程車到另外一個點叫做Huaca La Esmeralda,當時我只記得這土磚做的古蹟被圍牆擋住,鐵門還關著,是我們探頭去問可不可以參觀,裏面的警衛才把門打開,一入內就看到二隻這種無毛狗,這一隻算是狀況比較好的,另外一隻癩痢狀況很差,原來這種狗是秘魯的特產狗,早在奇穆時期就有這種原生狗,因為連奇穆或是Moche的都有捏這種無毛狗造型的陶器。
因為沒有導覽書也沒有導遊,所以一進入也搞不清楚這裏是甚麼東西,只知道Huaca意思是廟的意思,好不容易找到網路的資訊說這是一種階梯式的金字塔,中文翻譯成翡翠金字塔。於是我們就順著階梯旁邊的斜坡爬上去,上面是個平台,然後再從後面的台階走下來。這裡是屬於昌昌城的一部分。階梯旁的浮雕很不完整,大概只能看得出有魚網和海獺的形象。 這裏反而比較接近Trujillo市區,之所以叫做翡翠是因為這裏有個農場叫做La Esmeralda取它的名而得之。
走到後面的階梯有點怪,而且這裡完全沒有安全設施,而且都是小碎石,還好沒有人摔下來。現在看起來像是二層平台。後面的牆面已經看不到浮雕只有裸露的土磚。
這是後面。
再繞到前面是這樣。然後就換地方去另外一個Huaca
●Huaca Arco Iris (Huaca del Dragón) 彩虹廟或龍廟
這一個huaca的浮雕保存比較完整,而且也比較花俏,上面有龍的形象,不過東西方對於龍的觀點是不同的,可是對於這些奇穆人龍又不知代表的是甚麼?海蛇嗎?
網路上的旅遊資訊是說這個奇穆王朝的神廟建於西元1200年,後來都被沙給淹沒才得以保存下來。神廟由泥磚牆所建,厚約六公尺,也跟之前的翡翠神廟或是階梯式金字塔一樣都是二層,並有斜坡。第一層平台有七個牆面上面都有龍樣子的浮雕,排成拱形,還有人的形象或是海獺。這個神廟可能是來求雨和豐收。在昌昌文化考古區看到很多海獺的浮雕也就是代表多產的意念。第二層平台上則有十四個神竈,可能是用來放置祭典所需的貢品或是禮器。傳說昌昌城的建立者Takaynamo就是划著木筏從這個地方上岸的。最上面的平台可能有小廟是祭司與神神交的地方,現在則是滿好的瞭望台,可以看到地方叫做La Esperanza希望,是Trujillo隔壁的城鎮。(資料翻譯於Moon Travel Guides)
龍頭不知道要吞掉甚麼東西?
太抽象了看不出來是甚麼?
除了龍還有一些像戰士的浮雕
站在上面看就是這樣,看到希望了嗎?
終於找到比較完整的浮雕牆面
不知道最上面那一排是人還是獸?
哈比人和大紐妞
就這樣,參觀完畢,其實這裏有個很簡陋的紀念品店,裏面的店員看到我就問我從哪來,我說台灣,但是哈比人硬是要我解釋台海二岸的關係,要我跟店員講解台灣歷史和地理,我很受不了哈比人看了幾本台灣歷史書就在那邊自以為很了解台灣,我出國多次遇到很多人都不知道台灣在哪裡,秘魯人不知道台灣在哪裡,這也是很正常的事,不知道就不知道,除非對方想多問我通常是不想費口舌解釋,何況還要用西班牙文講,但是哈比人也不知道哪根神經有問題,老是說我不解釋就是對他的國人不禮貌。是誰不禮貌還不知道呢!
- Aug 16 Tue 2011 22:36
秘密地去一個很魯的地方:莫奇卡文化(五)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