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 20160127
今天一大早得在天亮之前起床,因為要去恆河邊看日出,但是前一夜我室友打呼打太大聲把我吵醒,我想說把她的枕頭一角拉高一下讓她轉頭睡覺會不會停止打呼,我站在她的床邊,輕輕地拉高枕頭,她的臉沒能轉一邊,眼睛倒是忽地睜開,看到我這個充滿怨氣一頭長髮的黑影就站在她床邊,她驚呼了一聲,我趕緊出聲跟她道歉說對不起,(可是是她先吵醒我的啊!而且前一夜就如此),她起身邊說她媽媽嫌她鼾聲吵,邊從行李箱裡拿出耳塞給我,還問我怎麼知道要幫打呼人轉臉,說她媽媽甚至更狠,都會直接拍醒她,因為她的鼾聲吵到她媽媽。我當然不能說我根本被她吵到想揍她,還自覺嚇到對方不好意思,只欣然接受耳塞,不過耳塞根本沒有用...那種如同電鑽鑽牆的鼾聲魔音傳腦,耳塞不過是心安用的,這幾天的旅行我一直處於睡眠不足的狀況,到後來我真的快翻臉,都懶得理她。
大家準時五點四十五在大廳集合,你猜猜誰遲到?沒錯,就是抓馬女王和她的姪女遲到,我們在遊覽車上等她們二個十五分鐘,她一上車就開始演戲,說她很抱歉她遲到了,貼著每個人的臉都說:「對不起,請原諒我」,她姪女倒是很正常,上車就上車,一聲道歉然後嘴巴閉上就好,還好到了老城區天還沒亮,我們也如期看到了日出,還有火葬場。
昨晚的混亂對照天矇矇亮的清晨,像是夜店派對狂歡後的殘局,留下的是垃圾和宿醉躺街的人,只不過那些人不是宿醉,而是以天空為頂地上為床的街友們。早上瓦拉那西很冷,氣溫大約五度,我戴上毛線帽,穿上羽絨外套,戴上口罩,全副武裝,除了冷,我還真怕昨天的Babu會來找我。
六點多的街上換了不同的市集,除了賣菜的,還有賣鮮花供品,這位阿婆賣一支一支的樹枝,給你猜要做甚麼?是牙刷,直接含到嘴巴咬一咬,把樹枝咬叉,纖維是最好的刷毛,樹汁就是最天然的牙膏。
這是看完日出回程又補拍的,想說是同樣的東西,就一起放就好。
這些金盞花的供應量這麼大,我想花田一定很壯觀,怎麼沒有人排印度之旅是去看金盞花田的呢?我倒是挺想看看的。但是我們這一路只有看到黃色的油菜花和向日葵。
街友的床,其實有一整排更壯觀的,但是有些人已經醒來,我不好意思直接拍照,還有乞丐直接躺著掏老二把尿射到旁邊的排水溝,技術純熟到沒有露三點。
別以為清晨空氣清新,同樣的氣味只是降溫了而已。早上沒有車水馬龍,但是遠遠聽到敲鑼打鼓搖鈴的祈禱團體跟著祭司念念有詞快步走,超過我們趕著到河邊,很可惜我沒能捕抓畫面。
◎拉金德拉·普拉薩德博士河壇Dr. Rajendra Prased Ghat
岸邊的河壇一個接著一個,有的很明顯,像這一個Dr. Rajendra Prased Ghat有二個巨大的粉色圓柱塔,圓柱上還有神像的圖案。
這個拉金德拉·普拉薩德博士,其實是印度第一任總統的名字,印度帝國變成印度共和國是在1950年,所以這位博士是在1950年就任。這個河壇歷史更悠久早在第三世紀就存在,稱作Ghoda Ghat,Ghoda意思是馬,是在第三世紀的時候會在這裡活馬獻祭給濕婆神,另一說法是說在十九世紀孔雀王朝時期Maurya period瓦拉那西是馬的交易中心,這個河壇就是用來買賣馬的地方。後來當地政府重建河壇,並以第一任總統為名,才變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因為河壇的階梯往上走就是往瓦拉那西的老城區,但是我們的目的地是隔壁的河壇。
儘管氣溫只有五度,這位朝聖來沐浴的人一直發抖,還是要完成這個淨化的儀式。
我跟學校圖書館借了窺看印度,日本作者妹尾河童來到印度也想如法炮製,老兄寫得很好笑,他想效法印度人來恆河朝聖淨身,要去五個河壇好好在恆河裡刷牙漱口喝口水然後全身泡一泡,這樣才是完成儀式,喝他是不敢,不過是泡到胸口,臉都沒碰到水,就害他拉肚子拉三天。
睡眠不足臉水腫的大嬸裹得像大腸也要拍到此一遊照,好對照朝聖沐浴者的勇敢。
天色未亮恆河壟罩在霧氣裡,濛濛的,因為看不清楚,覺得河流也沒有很髒,沒有統一形式的河壇也各自有自己的朦朧美。走到Mana Mandir Ghat往上看,就是看到粉紅色的總統河壇。
◎Mana Mandir Ghat
我們搭船的河壇叫做Mana Mandir Ghat,後面的建築看起來又像皇宮又像工廠,我一查資料,得知這是西元1600年拉加斯坦齋浦爾的安默王國Amer Kindom(琥珀堡所在地)的國王所建的皇宮,1710年安默王國的國王Maharaja Sawai Jai Singh在這皇宮的屋頂上蓋印度天文觀測台。
我拍是這樣。
網路抓是這樣。圖片來源tripadvisor
這些船的主人也是世襲的,而且小時候開始就要學習如何划船。
接著我們出航了,我們一共22個人上船,一個是領隊一個是阿良,一個我,一個我室友,是國中數學老師;母子二人,媽媽是國中地理老師,兒子高中生;還有母女二人,媽媽是國小老師,女兒是大學生;Kim是國小老師,三對老夫老妻,一對的太太是高中國文老師聲音娃娃音;一對的先生是高職校長,太太是國小老師,一對的太太很妖嬌會跳印度舞,和她先生都是國小老師;歐巴桑朋友檔二人,是家管;抓馬女王和姪女都是鋼琴老師;一家三口,媽媽是國小老師,兒子十歲很活潑很喜歡印度料理,所以來印度完全沒有不適應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這一團果真老師居多。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Dashashwamedh Ghat
我們的船先往南行,我不記得阿良有講解。昨晚看祭典是在達薩斯瓦梅朵河壇要不是上面有掛雨傘,早上是分辨不出來的。
從船上看遠了些,照片不好分辨,它就位在有粉色塔樓拉金德拉·普拉薩德博士河壇Dr. Rajendra Prased Ghat和有紅色竹筍的Prayag Ghat之間。達薩斯瓦梅朵河壇Dashashwamedh Ghat的意思「貢獻十隻馬」,關於這個河壇有幾個傳說,一個說是大梵天歡迎濕婆的到來,特地殺了十隻馬來歡迎祂,所以叫做達薩斯瓦梅朵河壇Dashashwamedh Ghat,另外一說是瓦拉那西的統治者拉傑,不喜歡印度教神祉,濕婆神派大梵天來處罰他,要求拉傑貢獻27種祭品來贖罪,大梵天就在這個河壇接受拉傑的奉獻。
◎Sheetaka Ghat
Sheetala河壇是Dahashwamedh河壇的延伸,這裡有一個祭拜女神Sheetla的神廟來保護人民免於得天花和水痘。十八世紀末馬拉蒂王朝的印地爾國皇后Maratha Holkar Queen of Indore下令建造石階,這裡是個沐浴場。
◎Prayag Ghat
望過去像紅色竹筍的那個是Prayag Ghat。我在網路上找到一個有介紹恆河各個河壇的網站Ganga Sewa Nidhi,只不是過是英文解說。這個Prayag河壇建於19世紀初,由Putia, Bengal的皇后所建。它的造型是仿作安拉阿巴德的河壇,Allahabad安拉阿巴德梵語為Prayāga意思為「祭祀之地」是梵天創造世界後第一次獻祭的地方,所以也是印度聖城之一。這個河壇上有四個廟Prayageshvra, Shulatankeshvara, Brahmeshvara 和Prayag Madhava,因為是仿作安拉阿巴德的河壇,所以在這裡沐浴等於已經去了二個聖城。
◎Ahilyabai Ghat
這個河壇和Sheetala河壇都是十八世紀末馬拉蒂王朝的印地爾國皇后Maratha Holkar Queen of Indore下令建的,這裡有濕婆Shiva神廟和Hanuman哈奴曼神廟。
要不是電腦後製,其實當時看霧茫茫的。這些朝聖者除了沐浴還會來段瑜珈暖暖身熱熱筋骨。
◎Munshi Ghat
Munshi河壇由Sridhar Narayan Munshi所建,是照片中右邊方形建築的台階,有人做瑜珈的那一部分。Sridhar Narayan Munshi是Nagpur那格浦爾的財務部長,後來他來瓦拉那西來度餘生。1965年政府又重建。
再回頭看一下剛剛經過的河壇。
◎Darbhanga Ghat 達爾邦格阿河壇
Darbhanga Ghat後面砂岩皇宮是在1915年由Darbhanga, Bihar比哈爾邦的達爾邦格阿縣的國王所建,石階是在1930年國王再下令加蓋的,現在則是給當地平民使用。
再過去的河壇叫做Rana Mahal Ghat,Rana Mahal Ghat是由烏岱浦Raja Rana Jagat Singh 所建,後面的大宅是拉加斯坦式。不過那時比較吸引我的是河上有人賣飼料給觀光客餵海鳥,這些偷懶不肯自己覓食的鷗鳥盤旋在附近,小魚一撒一大群鳥相互爭食,觀光客樂此不疲,我只覺得這樣很不正常。
◎Babua Pandey Ghat
Babua Pandey是1805印度有名的摔角手,這河壇以他命名,印度式摔角歷史很悠久是從蒙兀兒(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1526年-1858年)開始,結合南亞malla-yuddha和伊朗的英雄體育變成印度式摔角pehlwani ,這個河壇沒有建築,階梯變成了洗衣場。
◎Chausatthi Ghat和Digpatia Ghat
Chausatthi Ghat在1670拉加斯坦烏岱浦的國王所翻建,最早稱作Sarveshwar Ghat因為有Sarveshwar濕婆神廟,現在稱作Chausatthi Ghat因為有 Chausatthi Yogini Temple( 64 Yogini Temple)中文翻譯成天母廟。(關於 64 Yogini Temple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東印度遊記)。Digpatia Ghat建於18世紀末期,東孟加拉Digpatia的國王所建,為孟加拉風格,1965年政府重建。
◎Raj Ghat
河壇後面有建築是18世紀由馬拉地王朝的國王丞相Maratga King Peshwa Amrit Rao所建,這裡有四座濕婆神廟。我沒有後製所以照片很朦。
這位婦人一大早就要划船來賣東西,Raj Ghat會舉辦文化活動表演專給觀光客看的。
之後我們的船就調頭,瓦拉那西沿著恆河的西岸蓋東岸的沙洲空蕩蕩很荒蕪。據說因為要朝向東岸看日出,所以東岸沒有河壇,但是還是有人把船開到沙洲上沐浴,我們後來也在火葬場的對面沙洲一陣子,當時我根本不知道為何要停留在沙洲,以為只是要看日出,後來才知道是可遠觀火葬場。
我說過我不喜歡海鷗,因為我覺得海鷗是投機份子,搶過我的午餐,我才不要花錢餵這些懶惰鬼。
我們的船可以載二十幾個人。船夫就站在船尾上。
◎Bhonsale Ghat和Ganga Mahal Ghat
我們的船往北航行經過了我們剛剛經過的河壇,並且過了下船的碼頭,經過了Manikarnika Ghat火葬場,可是我當時全然不知。
遠望河壇上有項碉堡的建築左邊那個是Ganga Mahal Ghat。Ganga Mahal Ghat which, in fact, is an old part of Yameshwar Ghat. King of Gwalior had built it in early 19th century and later on repaired and rebuilt by Govinda Bali Kiratankara.
右邊那個是Bhonsale Ghat。Bhonsale Ghat was built by the Maratha ruling family of Nagpur. Since the Maratha rulers of Nagpur belonged to the Bhonsle Family, the ghat came to be known as Bhonsala Ghat. The ghat was repaired and renovated in 1795. Lakshminarayan Temple, Yameshwar Temple and Yamaditya Temple are the major shrines on this ghat. (英文資料來源: wikimapia)
◎Scindia Ghat和Ganga Mahal Ghat
米白那個建築是Scindia Ghat,隔壁就是Ganga Mahal Ghat。因為就在火葬場旁邊,船變多了,鳥飛來飛去,我注意力都轉移到那些鳥。而且等待日出的那一刻。
然後我們就在火葬場的對岸沙洲靠岸,這個小販馬上就靠過來。
沙洲上又有另外一種小販,就是按摩的。
一開始說要跟你握手,接著摸著摸著然後就跟你要錢,因為領隊知道,所以就讓這老人吃吃豆腐,給他一點小費。
還有一種小販是賣銅罈子,他們說這裡的沙很神聖是金鋼沙可以帶回家保佑,可是我們團員竟然沒有一個人想帶沙子走耶,大概想到這裏大概很多都是骨灰,越想越噁心吧。
到底這些觀光客是對著鳥拜拜還是對著死者的骨灰雙手合十,不得而知。
此刻最有名的恆河日出開始了。
我東看看西望望,就看到烏鴉和小販。
綿延的沙洲,這一帶叫做Katesar
對照昨夜的混亂,看到日出,以為解脫被救贖了。
所以來張到此一遊照。
團友的剪影。
然後轉身一看,又回到現實。
再看一次日出,以為你的生命才開始。
◎Manikarnika Ghat 馬尼卡尼卡河壇
轉身一看,其實根本是結束。
以下的照片分成在對岸拍和在船上拍,效果差不多。
其實並沒有看到屍體,但是晚上整理我這些照片很不舒服,夜裡睡覺還做了惡夢。
不懂牛來這裡幹嘛。
大體會用裹屍布裹著放在井字型的木頭上燒,燒得差不多了,負責燒屍的人會把骨頭敲碎,身分地位高的會特別把骨灰收集起來,然後由家人渡船把骨灰倒到恆河裏,身分地位差的可能還沒燒完就推到恆河裡。曾經國家地理頻道就報導馬尼卡尼卡河壇火葬,也曾看過有部落客拍到恆河上的浮屍,不過我們沒看到。
瓦拉那西就是這樣神奇和衝突,如領隊說的瓦拉那西有著恐怖的平衡。看似悠哉的渡船,前一刻你看到虔誠的朝聖者在河壇沐浴,下一刻幾百公尺處你看到河邊的火葬場;在對岸抬頭看到光明的日出,低頭往下望是垃圾和汲汲營營的小販;河壇有著貴族皇宮和神聖的廟宇,河壇後的街道躺著數不清的乞丐。
裹屍布,焚燒的屍體,還有任意飛翔的鴿子。
擺渡人
最有名的恆河日出
上岸了看到老祭司。
弄蛇人與小孩
經過老街弄,麻布袋後面很多人在睡覺。
市集,有個水井可以取水
大街與菜市場。
賣印度奶茶
不知道是甚麼東西,查到再補上。
對了,返回遊覽車的路上,Babu真的出現了,但是我換了裝和帽子又帶上口罩,他即便站在我旁邊,完全認不出我,祝福他生意興隆。瓦拉那西的恐怖之旅終於結束。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wikimapi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