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5
昨日買了船票是今晚半夜三點的夜船,為了把握我在羅德島的最後一天,我決定沿著城牆走完整個羅德古城,一大早從蘇格拉底大街走到蘇萊曼清真寺繼續走到古城的最東邊沿著城牆往南走。
早上沒有甚麼遊客,店家也都還沒開,這是逛羅德古城的好時刻。
蘇格拉底大街,其實我一早是要去找旅行社換船票時間,但是旅行社還沒開。
又見蘇萊曼清真寺,這清真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被我拍一次,就是裡面沒進去過。
旁邊的水井,還有以前的砲彈是石頭磨成的,到處可見。
葡萄藤可以繞成招牌很了不起吧。
經過一家tripadvisor推薦的花園餐廳,一估狗才知道我是走在叫Ippodamou Street路上。
我很隨興地亂走,以Ippodamou Street為主,看到小巷就隨便鑽。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不會迷路。
站在巷口外覺得很美,一走進去,好多隻貓,但是這些貓是會躲人的。
羅德古鎮叫貓鎮也不為過。
就是這條神奇的巷子,看起來像後巷,就成為貓的公共廁所,這巷子真「有味道」。
不管是路邊的黃色野菊花或是攀牆出來的桃紅九重葛,抑是人家小心栽種的盆栽,都適時點綴古老的黃石羅德小城。
絕對可以來羅德古城練攝影,隨便拍隨便好看。
走著走著來到城牆邊。現在一對照地圖,原來我來到Tower of the Virgin Mary聖母瑪利亞城牆塔樓的附近,這裡的城門就叫做St. Athanasius Gate,城門的旁邊有一個拜占庭時期的教堂叫做Church of St. Athanasius 建於西元十六世紀初,是拜占庭時期教堂。
附近的遺跡。
這個拱門通到可以通到城外。
◎ Church of St. Athanasius
先進來看看拜占庭時期的石砌教堂。裡面很簡單只有一個空間,牆壁有加以翻修。
到了鄂圖曼土耳其時期這個教堂變成一個清真寺,叫做Babi Mesdud,意思是閉城門清真寺。
◎ St. Athanasius Gate
走出通道接著一道橋,大概都是因為防禦的關係,通道彎彎曲曲成S形。
依據城門上的盾形徽紋,這個城門建於十五世紀為聖騎士時期的城牆門。從護城河(壕溝)的橋上可以看到護城河下面還有一排堡壘。
壕溝下面看起來是可以走的樣子。
不知道以前壕溝有沒有灌水?中間還多了一道城牆。
城門上有個愛心。
會稱作Tower of the Virgin Mary聖母瑪利亞城牆塔樓可能是因為塔上有聖母瑪利亞抱嬰雕像,只不過被削了臉。
阿貓與雞蛋花。之後我繼續沿著城牆走,看到一個沒有葉扇的風車和一個教堂可是找不到任何資料。
朝顏和石砌煙囪。
一般住家和機車。
不知名的建築和遺跡。
美麗的拱門
◎ St. John the Baptist
逛著逛著會發現在城門的旁邊都會有一個教堂,我在想是不是因為過去政教合一,在城門旁邊蓋教堂一方面可監督進出城的人員並作為行政單位,二方面是當這些守衛城牆的士兵們殺敵需要精神的支柱,才故意在城門邊蓋教堂。
這個施洗者聖約翰教堂就貼著城牆,旁邊的樓梯原可通到城牆,現在被鐵欄杆圍著。
十五世紀所建的教堂裡面的岩壁上還留有拜占庭時期的濕壁畫,這樣的宗教濕壁畫在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亞的洞穴教堂很多,希臘也很多。
拜占庭帝國其實指的是東羅馬帝國從西元324至1453年歷經一千多年的歷史最後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滅掉,羅德島的歷史也跟拜占庭帝國息息相關,,在1097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十字軍便攻佔羅德島,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後羅德島歸屬威尼斯,後來又回歸與熱那亞聯盟的拜占庭。1306年熱那亞將羅得島賣給了聖約翰騎士團,聖約翰騎士團佔領羅德島在島上統治200多年。
這個教堂是騎士團大團長Giovanni Battista degli Orsini (1467-1476)下令所建,爾後因為城牆的擴建,小教堂一度被埋在底下,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間這裡變成清真寺。
1960年代才由希臘考古學家漸漸恢復教堂的原貌還整修了牆上的濕壁畫。
這些壁畫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期應該都被蓋起來或破壞了吧?
臉都不見了。
牆上還有說明。
◎ 聖約翰城門 St. John's Gate
這城門建於十五世紀騎士團的時期,又稱紅門。
我先走出了城門看一看,然後又走回來。
我在八月去了一趟西安,走了西安的城牆,夜訪鐘樓和鼓樓,西安的長安城牆於明朝重修,年代跟羅德古城城牆年代相仿都在十五世紀,可西安古城牆太新太假,夜晚打燈打得跟夜店霓虹燈一樣。
羅德古城顯得古樸而原汁原味。
當地居民的交通管制圖?
在牆壁上發現陶製的水管。
逛了逛又餓又渴,看見有餐館就坐下來點了鮪魚沙拉和一杯熱拿鐵當我的早餐。
阿貓過來分食。
我只好把這難吃又難看的鮪魚沙拉分給阿貓吃。(沙拉和咖啡11.5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