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2, 20140814
今天的目的地就是要去吉隆坡鳥禽公園Kuala Lumpur Bird Park看鳥去。
離開旅館前先到櫃台再繳一晚的費用,今晚便是我在馬來西亞的最後一晚,明天一大早搭Star Shuttle Bus回到機場。我沒有換地方住的原因是搬家太麻煩,二來這旅館很安靜,我一個人一間,雖然很自閉,但房間內有WIFI,而且算是有空調,最主要也離Star Shuttle Bus的車站很近,加上這裡吃也很方便,出門向左轉旁邊有條巷子,巷子便有幾家麵攤,我選了客家麵攤,點了一碗魚滑河粉,5馬幣。
老闆會說中文,不過不像怡保的人那樣熱情愛聊天,吉隆坡人看到觀光客像看到麻雀一樣,見怪不怪了。
我的出國筆記沒寫評價,應該不算難吃,現在已經想不起味道了。
填飽肚子後便前往公車站,我前一天還特地去找,白癡我今天還是找了一陣子才找到。而且公車B115久久才來一班,車資1馬幣,一上車沒多久便要下車,原來這班車並沒有直達鳥園的門口,還得走一段山坡路才到鳥園,不如一開始就走路,也不用浪費太多時間等車,要不然就是搭計程車去。
吉隆坡鳥禽公園號稱是世界最大網罩式鳥禽公園,整個公園幾乎用網子罩起來,讓鳥兒可以在大空間裡活動,參觀的遊客等於進到大鳥籠裏看鳥去。不過進去參觀才知道,不全然所有的鳥都可以自由活動,很多還是關在鐵絲網籠子裡。以上的地圖是我從吉隆坡鳥禽公園的官方網站轉貼過來的,大致可以知道鳥園的樣子。我花了太多等候和交通時間,一到公園也忘了拍鳥園大門,我只想趕緊買票進去裏面逛,想看看那傳說中的犀鳥,沙勞越的州鳥。看倌若想看鳥園大門及周邊景點可看我第五篇遊記。
我在馬來西亞旅行二十幾天,就是看不到野生的犀鳥,只好花錢來鳥園看。票價是48馬幣,在馬來西亞這門票算是貴的,不過喜歡看鳥的人,不用一大早躲在樹林裏等鳥,這裏就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奇鳥珍禽。
根據KL Bird Park官方網站上的資訊,吉隆坡鳥禽公園內有超過三千隻鳥,品種來自於本地以及外國的鳥類有200種,整個公園占地約20.9英畝,分成四區,第一區和第二區是屬於禽鳥可以自由走動的網幕空間區,第三區是犀鳥區,第四區的鳥類則是關在籠子裏還有一些迷你型的鳥類。網幕罩起來的空間夠大而且整個保留了比較自然的生態,有些鳥類甚至可以自行築巢繁殖。當時我其實也沒怎麼看地圖,只是順著步道一直走,繞一圈也花我不少時間。
左邊: 橄欖頭吸蜜鸚鵡Olive-headedOlive-headed Lorikeet,分布於東帝汶以及鄰近小島。
像這些鸚鵡其實還是關在一個大籠子裏。鸚鵡除了羽毛顏色鮮豔很討喜之外,也比其他鳥禽智商高,有些鸚鵡還會模仿聲音,也可以受訓練做一些特技。而且這種鳥就是一副聰明樣,還會斜著頭盯著你看,不過就這幾點,漂亮的鸚鵡被人類濫捕抓來當寵物鳥關在籠裡,長得美麗聰明還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我邊走邊拍照,鳥也會飛來飛去,也不見得很好取景,還好有一些已經習慣住在這裡,看到人也不害怕了。像園區這種南美鸛,簡直像飼養雞一樣,就在你面前走來走去,或是乾脆跪下來打盹給你看。
南美鸛又名灰䴉鸛、白䴉鸛或乳白鸛,是一種大型的鸛,英文叫Milky Stork,分佈在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群島的蘇門答臘、爪哇島、峇里、松巴哇島、蘇拉威西島及布敦島。既然是生長在亞洲的鸛鳥,為何叫作南美鸛呢?真不解。
也有珠雞,珠雞guineafowl原產於非洲。我走著走著就來到了犀鳥區,這裏犀鳥都關在籠裡,有點可憐,而且有的網子太密根本無法避開網子拍照。
而且步道與籠子之間有矮牆隔開距離,大概是想保護鳥被亂摸,也怕鳥啄手賤的遊客吧。我只把拍到能看的鳥照放上來,模糊的或是鳥屁股朝著我看的,要不被籠子遮住的,那只好不獻醜。而我列出的鳥資料不是從旁邊的說明牌,就是大費周章從網路上找圖文,找不到,只好算了,反正大部分的人也不會注意甚麼鳥,我還看到網路上有人來這裡只注意孔雀,偏偏是我最不會注意的一種鳥。來這裡當然是看犀鳥啊還有東南亞的特有種,不然門票都白花的。
照片上的這隻看起來兇兇的鳥是紅臉地犀鳥South Ground Hornbill,分布於非洲,是最大型的犀鳥,長90到129公分,重2.2-6.2公斤,奔跑時速可達30公里,雄鳥比雌鳥大。呈黑色,面及喉嚨上有一處紅斑及沒有羽毛。雙翼端呈白色。喙直及呈黑色。雌鳥細小,喉嚨呈紫藍色。棲宿於樹上,但大多在陸地活動、捕食,通常小群聚生活,捕食的獵物廣泛,包括昆蟲、蛇、魚、蛙、齧齒類動物甚至還有攻擊陸龜的記錄。(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這隻叫作Great Hornbill雙角犀鳥,分布於東南亞,從印度、馬來西亞半島到蘇門答臘,紅眼睛是公的,白眼睛是母的。
這隻很有喜感的犀鳥叫Rhinoceros hornbill馬來犀鳥(學名:Buceros rhinoceros),長110-127厘米,重2-3公斤。壽命可以達35歲。棲息在雨林的最高處。雄鳥的眼睛呈橙色或紅色,雌鳥的眼睛則是白色的。它們分佈在馬來半島、新加坡、蘇門答臘、爪哇島及婆羅洲。馬來犀鳥十分重視示愛,雄鳥必須先得到雌鳥的信任才會交配、生蛋、孵蛋及育幼。它們會將鳥蛋藏在樹幹內,雌鳥會一同留在內,而雄鳥則會覓食。雌鳥生蛋後,雄鳥會搜集泥土,雙親一同用泥、食物及糞便封起樹穴的入口。它們只會留有非常細小的洞,只足以讓雄鳥餵食。當雛鳥長大後,雌鳥及雄鳥會喙開乾泥,讓幼鳥出來。它們主要吃果實、昆蟲、細小的蜥蜴、蛇、齧齒目及較細小的鳥類。對於達雅族而言,馬來犀鳥是他們的戰神。它們也是馬來西亞砂拉越的州鳥。(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Asian Black Hornbill黑腹斑犀鳥,主要分布於馬來西亞半島,汶萊,蘇門答臘,另加邦加,印尼西部的勿里洞島和婆羅洲。雄鳥有白色的喙黑色的盔,雌鳥則是黑的。我拍到的這一隻應該是雌的吧?
Oriental Pied Hornbill 東方冠斑犀鳥,It is found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d Southeast Asia, ranging across Bangladesh, Bhutan, Brunei, Cambodia, India, Indonesia, Laos, Malaysia, Myanmar, Nepal, Singapore, Thailand, Tibet, and Vietnam. Its natural habitat is subtropical or tropical moist lowland forests.
我有狐臭嗎?
這裏是跟貓頭鷹犀鳥合照區,這些鳥全綁在樹幹上,夜行動物這時候當然想睡覺,閉眼的貓頭鷹看起來少了智慧感。右邊那隻貓頭鷹叫馬來雕鴞。The barred eagle-owl (Bubo sumatranus), also called the Malay eagle-owl, is a species of owl in the Strigidae family. It is found in Brunei, Cocos (Keeling) Islands, Indonesia, Malaysia, Myanmar, Singapore, and Thailand. Its natural habitat is subtropical or tropical moist lowland forests.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有人要跟牠們合照,一定會被吵醒,真是可憐。這二隻睡覺中的貓頭鷹上面那一隻叫作Spotted Wood Owl 斑點林鴞,47公分,分布於東南亞到蘇門答臘島,巴拉望島和爪哇,也居住在馬來西亞半島,緬甸南部,中南半島,泰國,柬埔寨,越南南方。下面那一隻叫作Brown Wood Owl 褐林鴞(學名Strix leptogrammica)是亞洲南部的一種貓頭鷹。它們分布印度及斯里蘭卡至印尼西部及中國南部。長45-57厘米
我覺得東方冠斑犀鳥長得很可愛,但心中有一個疑問是為何犀鳥演化成頭上長這麼大的角?是有甚麼作用呢?用來打架爭伴呢?還是獵捕食物用?要不然頭多了這麼一個骨頭不會造成頭重腳輕不容易飛行嗎?
這二隻看起來很卡通的貓頭鷹叫作草鴞 Grass Owl,特徵為有心型的臉盤,體長約35厘米,具有灰棕色心形的臉盤;眼內側具有黑褐色斑;上體為黑褐色,具有棕色或白色細點,後頸的羽緣也為棕色;尾羽和飛羽為棕色,具有若干黑褐色狹形橫斑;下體為淺棕色,尾下覆羽近白色;胸和兩脅均滿布小褐點。足強健有力,一般全部被有羽,第4趾可向後反轉,中爪有櫛緣。分布於越南、緬甸、印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台灣、巴布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斐濟以及中國的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常見於山坡草地或開曠草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非洲南部好望角。(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這隻顏色很誇張的鸚鵡叫作Rainbow lorikeet虹彩吸蜜鸚鵡(學名:Trichoglossus haematodus)又稱彩虹鸚鵡、五彩緋胸鸚鵡、綠頸吸蜜鸚鵡。顏色鮮艷,擁有多達21個亞種。體長25-30厘米,體重120-130克。分布在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和澳大利亞東部、北部等地。此外,自20世紀初,虹彩吸蜜鸚鵡也發現在香港和華南地區繁殖。虹彩吸蜜鸚鵡聰敏機靈,不但能學會各種把戲,而且語言能力也相當不錯。野生狀態下,它們生活在低地森林等處,成群結隊,快速飛行。它們的食物主要為花蜜、花粉,也吃植物種子、嫩葉、昆蟲。
在找這種全身白色頭上有黃色飾羽的鸚鵡的名稱的時候,發現有二種,一種叫做小葵花鳳頭鸚鵡,另一種叫做大葵花鳳頭鸚鵡,我不知道這一隻是屬於那一種。差別在於小葵花鳳頭鸚鵡Yellow-crested cockatoo體型比較小,身長34公分,原有棲地為印尼中部群鳥和東帝汶「華萊斯地區」,現在為極度瀕臨絕種的鸚鵡,而大葵花鳳頭鸚鵡Sulphur-crested cockatoo又稱葵花鳳頭鸚鵡、大葵花鸚鵡、大巴。屬二級保育類。分布於澳大利亞。有四個亞種。體長50厘米,體重可達0.5千克,壽命50年。食物包括種子、殼類、漿果、堅果、水果、嫩芽、花朵、昆蟲等。語言能力一般。喙的力量強大,需要養在金屬籠子中。同許多鳳頭鸚鵡一樣,作為寵物飼養需要主人大量時間陪伴。羽粉較多,需要定期沐浴。叫聲嘈雜,憤怒時會豎起頭冠。
在這裡生活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日子。好的方面來說是不會餓著也沒有天敵,壞的方面呢就是沒有自由。
栗鳶(Brahminy Kite)俗稱紅鷹,是熱帶地區的猛禽,分布在印度、中國南部、東南亞以及澳洲等地
左邊的鸚鵡是Scarlet Macaw緋紅金剛鸚鵡(81-96cm),分布於墨西哥、巴拿馬、瓜地馬拉、貝里斯、秘魯、巴西、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棲息於潮濕常綠林和低地辦熱帶雨林,空曠林地,河流邊緣和打草原,食水果種子和堅果嫩芽和花蜜,會聚集一起舔食泥土補充礦物質,在樹洞築巢,平均壽命三十至五十歲。
右邊的犀鳥叫作花冠皺盔犀鳥。花冠皺盔犀鳥(Aceros undalatus)大型鳥類,體長約102cm。嘴粗大,黃色,上嘴基部有一長形而扁平的盔突,其上有隆起的雛褶,形成皺盔。雄鳥羽冠栗色,頭、頸、尾白色,其餘體羽黑色。喉囊黃色,其上有一黑色橫帶。雌鳥尾白色,其餘體羽黑色,黃色喉囊上亦有一黑色橫帶。分佈於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太平洋諸島嶼。(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然後走到鸚鵡區。彩虹鸚鵡實在很時尚。
這隻很像夜店皇后的鸚鵡,叫作藍紋吸蜜鸚鵡Blue-streaked Lory,全身羽毛以紅色為主,眼眶周圍到頸部有藍黑色羽毛,尾部夾雜黑色羽毛,嘴紅色,腳黑灰色。分布於印尼各地。
非洲灰鸚鵡 (African Grey Parrot),主要分佈在非洲中部及西部,西從幾內亞比索起,東到肯亞西部,分佈國家包括獅子山東部、馬利南部象牙海岸、迦納、奈及利亞、喀麥隆、幾內亞灣的普林斯波島與比歐克島、加彭、剛果、薩伊北部、烏甘達、肯亞西部與坦尚尼亞西北部
還有餵食區
Blue-fronted Amazon藍頂亞馬遜鸚鵡(32-37 cm)分布於巴西東部,阿根廷北部,巴拉圭和玻利維亞,壽命可達80歲以上。藍頂亞馬遜鸚鵡常與其他品種的鸚鵡成群,與其他鸚鵡比較,藍頂亞馬遜鸚鵡相較比較溫和,學話能力很強,只要受過訓練便會模仿人說話,壽命可達80歲以上。
Pesquet's Parrot派斯奎特氏鸚鵡,分布於巴布亞新幾內亞,面貌像禿鷹,又稱禿鷹鸚鵡。
進到這個大鳥籠必須通過二道門,餵食區這一邊的鳥的活動空間就這個大鳥籠,右邊有土黃水泥牆的這是一區一區隔開的小鳥籠。
離開鸚鵡區,這一些則是一些小型鳥和雞雉類。Hill Myna 鷯哥29cm
Golden Pheasant紅腹錦雞(雌)
Black-naped Oriole黑枕黃鸝。原來「阿樹阿上兩隻黃鸝鳥,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還早地很哪,現在上來幹什麼?」這首「鍋牛與黃鸝鳥」的黃鸝鳥長這樣。
Black-throated Laughingthrush 黑喉噪鶥,又名黑喉笑鶇、山土鳥或珊瑚鳥,是畫眉科噪鶥屬的一種,分布於緬甸、寮國、中國大陸、越南、泰國和柬埔寨。棲息地包括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濕潤疏灌叢、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季節性濕潤草原和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山地林。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Yellow-vented Bulbul
Sun Conure太陽錐尾鸚鵡(太陽鸚鵡)
Black-capped Lory黑頂吸蜜鸚鵡
Red-masked Conure紅面具錐尾鸚鵡
Violet Turaco紫藍蕉鵑,很美的一種鳥,可惜網子太密了。
Golden-breasted Starling
來到水鳥區
我還是有拍一下孔雀
水鳥區的景觀,我從十點半逛到這裡也已經是正中午,即便在水邊,氣溫還是很高。
也有瀑布
Flamingo紅鶴主要分布於非洲、中南美洲,以及印度等部分亞熱帶地區。
這隻南美鸛看起來好老。
牠們的膝蓋是往後彎,這樣跪著睡舒服嗎?
埃及聖䴉
在水鳥區這一邊有一個鳥劇場,會有固定時間表演,我剛好遇到表演,趕緊進來搶位置。我在逛鳥園的時候,並不覺得人多,來到鳥劇場觀眾席全都坐滿了人。這種動物表演,我並不喜歡看,想也知道這些動物並不是本身愛當演員表演特技,還不是利用食物的行為制約,讓動物半強迫接受訓練,不過很多時候人類學習也得這樣,那學生受訓受教育的動機是甚麼呢?
這隻栗鳶表演前還有蟲蟲吃,工作人員灑了一把蟲給粟鳶,一隻吃一隻不想吃,剩下的蟲蠕動蠕動爬了一地,工作人員再拿掃把,把蟲掃起來。
被綁起來。
鳥劇場,背後就是公園一景,網子並沒有全部罩起來。
表演的節目,大概就是讓鳥飛過來飛過去,跳圈圈,一些特技。
鸚鵡講講話
看起來就很聰明的樣子。
藍黃金剛鸚鵡升旗 。
其實我注意到的是舉圈圈的帥哥。
緋紅金剛鸚鵡很快就把幾何圖板放好。
很準確地選出有東西的碗。表演大概半小時就結束了,我繼續參觀。
來到關鴕鳥和鴯鶓的籠區。這個鳥頭應該是鴯鶓而不是鴕鳥,Emu鴯鶓(學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e),是現存世上除了鴕鳥以外最大的鳥類,為鴯鶓屬唯一的物種。由於僅分布於澳大利亞,是國徽上的動物之一,也譯作澳洲鴕鳥。
南方鶴鴕 Southern cassowary( Casuarius casuarius),也稱雙垂鶴駝,大型鳥類,不會飛,分佈在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的熱帶雨林中,它們的食物幾乎全部是水果。身材高大,腳爪鋒利,擅長踢打。
Crested Serpent Eager大冠鷲
Western crowned pigeon藍鳳冠鳩是鴿形目內體型最大品種之一。體長可達70厘米,雌性與雄性外形非常相似。擁有藍色頭冠,羽毛一般為藍紫色,有時也有黑色羽毛甚至全身黑色。生活在紐幾內亞等印度尼西亞群島。多活動在沼澤地和雨林中,通常以2到10隻的為單位群體活動,水果和植物種子為其主要食物,也吃昆蟲。雌性與雄性之間為終身配偶,且實行一夫一妻制。
走著走著一直聞到煙味,原來是一大群的中東人,女的全身黑包緊緊,男的卻邊走邊抽菸,沒水準的人全世界都有。
黑白對比。
Silver Pheasant白鷴
發現鳥巢。
繞了一圈又餓又累又渴,只好在這裡買一瓶水要4馬幣。然後往山下走,還到伊斯蘭博物館,下回分解。
資料來源:
Kuala Lumpur Bird Park Websit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