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 20150708

昨天晚上來到飯店趁天亮我一個人跑出去溜搭,一出飯店大門就遇見老菸槍領隊在抽菸,我問他這附近有沒有甚麼好逛的,他說賣場都關了,沒甚麼好逛的,心想他一定是擔心團員亂跑出事,還說出門最好結伴,我笑一笑只說我附近逛逛便左轉往飯店後面走去繞了一小圈。飯店附近除了一二家中國餐館,就是住家,八九點時分路上很安靜,我順著小路一直走到底,來到一條大馬路,對面的房子就挨著一座小山山腳順勢排著,山看起來不高,依我幾次出遊歐洲的經驗,我認為這山坡絕對不會沒有路可以走,於是我決定明天還沒有出發之前,來去爬個山,反正每次到歐洲一開始都會有時差,早上沒三四點起來尿尿,五六點也會醒來。果然我三四點就醒了,整理整理打算去再去探險一次,Debra還在睡沒打算跟我一樣瘋,於是我帶著相機和手機,五點出門看看我能不能找出阿慢打的私房景點。

Kapuzinerberg map.jpg  

當時我根本不知道地理位置,是現在我用孤狗定位,這樣就可以看出飯店與那片山的相對位置。飯店在薩爾茨堡的市中心外圍,叫做Hotel Mecure,從地圖上我就是往下走,然後來到這片山的前面。氣象預測說當日下雨,果然我出門,天空雲很多,但是還沒下雨,我想說下雨,大不了我就是淋雨走回飯店洗澡而已。走到山坡下,竟然沒有路可以走上去,不死心,繼續走,果然在加油站和消防隊之間,發現有個步道入口可以走上去。而這座小山就叫做卡布金納山 Kapuzinerberg。

來點維基百科的資料:薩爾茨堡這個山城地處阿爾卑斯山北麓,南面是高山連綿,北面卻是一馬平川,最近的高峰是翁特峰(Untersberg),海拔1973米,距離市中心僅5公里。市內有多座原始的山丘,包括要塞山(Festungsberg,542米)、蒙西斯山(Monchsberg,540米)、萊恩山(Rainberg,511米)和卡布金納山(Kapuzinerberg,640米)。薩爾茨堡要塞坐落在要塞山上,是薩爾茨堡城市的標誌,要塞長250米,最寬處150米,是中歐現存最大的一座要塞。總長225千米的薩爾茨河流經薩爾茨堡,它是地跨奧地利和德國的因河的最長和水量最大的一條支流。 

IMG_4491_副本.jpg  

雖然有路標和地圖,都是德文看沒有,反正我就是胃大膽,加上路上沒有甚麼人,想說會一大早來爬山應該都是好人吧,而這一上山一下山,我也只遇到一個人,一個來運動路跑的人,而我正走到步道入口,老兄才往山上跑,我猜他一定會淋濕。 

IMG_5556_副本.jpg

很可惜沒有陽光,要不然景色會更美。從加油站旁邊走上步道一陣子,會先來到一個黃色美美的住家,不要以為沒路了,原來順著房子籬笆走,柳暗花明又一村,直接進到芬多精超高的樹林裡,連步道都修得好好的,這應該是附近居民來運動散步的地方。步道旁邊還有野草莓。

IMG_5546_副本.jpg  

我終於走上山稜,可以往下看,看到的是城市外圍的部分,有許多鐵軌。很可惜我時間不夠,加上路標不夠明顯,例如畫個教堂或是碉堡的圖案,我或許會冒著落湯雞的風險,尋找山上的碉堡,於是我的冒險只有達成一半便折返,回去吃早餐。

IMG_5543_副本.jpg

現在孤狗一看,這座山海拔640公尺,山上有方濟嘉布遣會修道院,建於1599-1605年,從修道院那一頭看可以眺望市區,而且還有紀念莫札特的地方和著名奧地利猶太裔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故居,最高點是有一個碉堡叫做FRANZISKISCHLÖSSL Castle不過我都沒有去。我只有順著原路走回飯店,沿路的房子依著山有的是酒館,有的是餐廳,還有一個耶穌受難雕像。

 IMG_5564_副本.jpg

回到飯店後面在人家的草皮上發現這一隻鳥。在山坡上樹林鳥語呢喃,只聞其聲不見其影,能拍到這一隻,也是給自己交代了。我猜是鶇科,不是很確定是哪一種,可能是Song Thrush。

IMG_4495_副本.jpg  

巧得是當我走回飯店,又被領隊看到,反正我平安回來。我還吃了豐盛的早餐。之後便出發到鹽洞Salzwelten。

IMG_5567_副本.jpg

奧地利的鹽洞體驗其實有三個地方,分別是哈爾斯塔特Hallstatt, Salzkammergut,哈萊因Hallein, Beisalzburg還有一個是在阿爾陶賽Altaussee, Imausseerland。我們去的鹽洞是哈萊因,在薩爾茨堡州,正好在奧德邊境,所以我們在地底下會跑到德國國境去,然後又回到奧地利。

IMG_5575_副本.jpg  

先跟鹽洞海報合照一下。這一行程是自費行程35歐元,含租礦工服的費用。領隊昨天在吃鱒魚餐的時候就先調查,團友全參加,我們的大巴從薩爾茨堡開車到哈萊因鹽洞約一個小時的時間。如果你是自行前往參加,可以線上訂票,票價分個人票17歐元,家庭票二大一小38歐元,單親票一大一小23歐元,礦工服2歐元。

據官網上面的資料,哈萊因鹽礦是奧地利最古老的一個,位於Dürrnberg高原。早在西元前4000年前先民到此就使用天然鹹泉水來取鹽。到了西元前600年,克爾特人Celts來此居住是第一批挖鹽礦的人,挖出來的隧道系統有4.5公里長,280公尺深,之後Dürrnberg鹽礦越挖越少。於西元696年,巴伐利亞公爵Theodor下令在Reichenhall鑿了20個滷水鹽井。西元1196年,「白金(鹽)之戰」展開,薩爾茨堡大主教 Adalbert von Salzburg把Reichenhall城燒掉,毀了鹽場。西元1210年,又在 Mühlpach (Hallein)開始採鹽礦。西元1271年貝希特斯加登教長Berchtesgaden Provostry與薩爾茨堡大主教制定跨國境鹽礦協議。1295年薩爾茨堡大主教命士兵摧毀Gosau的鹽礦,也放火燒了Aussee的鹽場。1315年到1450年這段時間開發了很多鹽礦隧道開鑿幾個隧道擴充鹽礦區域。西元1530年,Mathias Lang大主教買下了哈萊因的鹽礦股份,壟斷鹽礦市場。西元1542年,每年可達 22000公噸。西元1607年,開放首批觀光客參觀鹽礦區,此後約有五百萬參觀者。西元1816年,奧地利併吞薩爾茨堡。西元1862年新建鑄鐵滷水管,經營大奧古斯丁鹽店,在Perner島設有大鹽廠。西元1871年,延長薩爾茨堡和哈萊因之間的鐵路,使得原有靠水路運輸鹽的船夫搬運工人和桶匠沒了工作。1928年閒置的鹽廠區設置Ebensee氨鹼廠Solvay Works,利用氨水使氯化鈉轉變為碳酸鈉。西元1972年哈萊因鹽業產生危機。1979年在Ebensee開大型鹽廠,意味著哈萊因的鹽礦有個慘澹的未來。1989年七月三十一日哈萊因的鹽業吹起了熄燈號。1994年哈萊因鹽礦區改成觀光路線,整個八百年的Dürrnberg鹽礦史,共採收四千五百萬立方米的滷水,等於一千二百萬噸的鹽。

IMG_5578_副本.jpg

 因為克爾特人第一批居住在此並開發鹽礦的人,走觀光路線的哈萊因鹽礦區也在這裡搞了一個克爾特村。我以為克爾特人只有在愛爾蘭和蘇格蘭和威爾斯,這可大錯特錯。

celts (2)  

這一張我從維基百科截下來的圖,就可知道凱爾特或是克爾特人的分布範圍。我們只進鹽洞探險,沒有到克爾特村。

IMG_5579_副本.jpg

這一天上午天氣不好,還好是去鹽洞參觀,天氣好壞不會影響我們的行程。我們先進到一個建築物裡,要先換上礦工服,白上衣,咖啡色褲。領隊事先就提醒我們,當天要著褲裝,而且洞穴裡恆溫 10度,很是涼爽。之後則上樓去搭礦工火車,在樓梯間望出去是這樣的景觀,有哈買二齒的大岩柱的地方已是德國國境,那裏叫做Barmsteine,屬於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左邊那顆叫做Großer Barmstein(高851米),右邊則是 Kleiner Barmstein(高841米),其實就是中文的大Barmstein和小Barmstein。

IMG_5581_副本.jpg

這就是我們的礦工火車,我動作快,就坐在最前面,但得前面留了一個空位給導覽員是一位女生。但是大部分都是領隊講解,導覽員並沒有用英文導覽,坐了一段火車,接著沿著鐵軌步行,洞裡涼爽,有時還會滴水。 

IMG_5582_副本.jpg

這就是火車隧道口

IMG_5583_副本.jpg

 坐了一段台車,接著步行,來到一個像電影廳的地方,領隊介紹如何溜滑梯。影片則是介紹岩鹽形成的原因。

IMG_5593_副本.jpg

接著繼續走經過一個1673年挖掘的豎井叫做Maximilian Shaft。

IMG_5598_副本.jpg

回頭看來時路。 

IMG_5602_副本.jpg

 走著走著,我們就走出奧地利,進入德國了。

IMG_5604_副本.jpg

沿路會有一些關於鹽礦的介紹,例如鹽礦的鹽磚顏色是紅色的,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玫瑰鹽,就是岩鹽而不是海鹽。但是現在寫遊記查資料,這裡已經不生產鹽了,紀念品賣的鹽也一定是別的地方來的。

IMG_5606_副本.jpg

壓縮機

IMG_5608_副本.jpg

接著就是我們第一次溜滑梯了。早期鹽礦工為了加速進入鹽坑就是以這種溜滑梯的方式進入,但是現在給觀光客溜的已經有改過,比較不陡。我一開始以為像去張家界那一次也有溜滑梯,滑梯得用腿和鞋子控制速度,但是這種根本不需要用腳或手擋,只要放輕鬆順勢溜下去,到底的滑道夠長,人便會自動停止不會飛去撞牆。 ˙

IMG_5610_副本.jpg

旁邊也有一些早期的照片,而這裡也有攝影機會幫你拍你驚恐的醜照。

IMG_5615_副本.jpg

溜下來之後再繼續走,這裡有個排滷水的地方,可以用手指沾滷水來嚐嚐看。

IMG_5613_副本.jpg

還有假人來說明這些隧道都是克爾特人手工鑿出的。

 IMG_5616_副本.jpg

之後來到一個鹽湖,我已經忘記這樣地下水池是引進淡水溶解岩鹽製作滷水,還是為了加速開鑿鹽坑所以引進淡水方便開鑿?總之這二種方式都是鹽礦坑引水的目的。領隊說水不深,萬一掉下去,人站起來就好,大概150公分深。我們搭上這一艘平板船,四處放著音樂打著燈光,只不過拍照效果不是很好。

IMG_5620_副本.jpg

像這樣,橘的。

IMG_5621_副本.jpg

紅的。

IMG_5625_副本.jpg

 紫的

IMG_5627_副本.jpg

綠的,對面有一個很大的鹽塊打著燈,我懷疑是假的。

IMG_5624_副本.jpg

船直航到對岸,然後繼續前進。這個哈萊因鹽坑有64.72公里長,但是我們參觀的部分只有11.88公里。總共有21層,但是我們只達九層。剛開放鹽坑觀光的時候,可溜七次滑梯,而現在我們只能溜二個。而且鹽坑為何依然有新鮮的空氣湧入?其實在開鑿鹽礦坑有考慮到空氣流通的設計,而且在隧道設有閘口門,如果不將門關起來,整個礦坑風會很大。

  IMG_5630_副本.jpg

以前引滷水的木管子 

IMG_5632_副本.jpg

然後從德國又回到奧地利。

IMG_5635_副本.jpg

這是說明早期切下來的岩鹽會切成這樣的形狀,好堆砌和運送,要食用時再像婦人那樣敲下來。而這裡就把岩塊砌成石牆來當作螢幕放介紹影片。

IMG_5638_副本.jpg

這個就是礦坑空氣流通的原理,旁邊的幫浦變作為抽排風機。礦坑內部空氣可以調節,溫度就會維持在10度

IMG_5639_副本.jpg

岩層裡面發現醃乾的屍體,為何有此人,原因不可考,領隊也說這個是假的,真的已經搬到博物館去了。

IMG_5641_副本.jpg

我們後來還溜了一次滑梯,比第一個還要長,領隊還讓我們玩二次,溜下去我跟Debra奮力再從旁邊的樓梯爬上去,再溜一次。這個鹽坑體驗很有主題公園的樂趣和刺激,有小火車,有高速溜滑梯,有聲光水秀,有影片,有歷史文物,是很有趣的一個行程。說明奧地利人也很會賺觀光財,懂得善加利用資源,設計和行銷。 

IMG_5646_副本.jpg 「

看了三次影片,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大主教Wolf Dietrich von Raitenau (1559-1617) 也就是建造米拉貝拉宮的那位主教。這種大主教應該叫做采邑主教,解釋的部分我也給了連結,可參考維基百科的解釋,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名稱好像是教會人士,照道理應該要修身養性,但是這些神聖羅馬帝國所產生的采邑主教多半是政治因素卻綁著宗教的頭巾來統治領土,因此多半為了利和權,像這位Wolf Dietrich von Raitenau善加利用這個鹽礦區,從幾乎找不到鹽礦,到用灌水釋出滷水的方式來提煉鹽也就是當時說的白金而獲高利。牆上的這些國徽勳章和雕刻,也多半跟這些貴族權貴有關係,領隊當時有講解,只是我已經忘記了。

IMG_5650_副本.jpg

 這個該不會是那個大主教Wolf Dietrich von Raitenau吧? 

IMG_5653_副本.jpg

 行程快要結束了,我們正在等小火車送我們到出口。結束前導覽員還給我們每人一小罐鹽,有不同的口味。 我們這個行程所花費的時間約七十五分鐘。

 IMG_5658_副本.jpg

換別團的來搭小火車進入礦坑裡冒險。歸還礦工服領隊給我們一些時間採買紀念品,我就傻傻地買了四管試管裝的調味鹽,櫃台人員冷冷地也不太理人,試管上面的字多半是德文,就算是寫了英文我也看不懂口味,只好看標籤顏色來判斷了,例如紫羅蘭色那就是薰衣草鹽了。

IMG_4522  

然後我還花了14歐買二張照片。領隊正用旁邊的電腦傳照片,說我可以依照我買的照片旁的條碼用掃描機掃描便可以寄電子檔給自己。網路上有人說不花錢買照片也可以去掃描,那應該是趁混亂的時候去偷掃描的吧?雖然大嬸的樣子很好笑,自己每看一次笑一遍,而且照片很貴,但能記錄我當時溜滑梯的搞笑樣,也值得了。

IMG_5659_副本.jpg

花太多時間選紀念品,就沒時間去逛克爾特村,之後我們離開哈萊因鹽坑,一路往北走前往捷克。

 IMG_5674_副本.jpg

中午我們在高速公路休息站Landzeit用餐,採自理,我忘了拍餐廳的樣子,是一家自助餐廳,菜色很多,但是費用驚人。

IMG_4504_副本.jpg  

我點了千層麵和一杯咖啡牛奶,要12.35歐元,合台幣四百三十元左右。不過味道還不錯。

IMG_5676_副本.jpg  

這休息站也整理得很好,外面的花園有水池,引來鳥兒來洗澡喝水。之後我們越過邊境來到捷克的克倫諾夫,圖文下回分解。

資料參考來源:

 Salzwelten官網

維基百科

google ma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andawe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