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地圖,圖片取於Lonely Planet

我會選擇去突尼西亞旅遊不外乎想去看撒哈拉沙漠和地中海沿岸的地理景觀,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她的多重文化的歷史背景:從沙漠游牧民族柏柏人在此建立城幫,而後迦太基王朝建立(西元前814年),接著羅馬帝國與迦太基的三次布匿(Punic)戰爭,其中第二次的布匿戰爭中,迦太基將軍漢尼拔(Hannibal)驍勇善戰,多次擊退羅馬大軍甚至還帶著非洲象直搗義大利坎尼(Cannae),不過西元前202年,漢尼拔還是輸了。羅馬帝國於第三次布匿戰爭,最後滅掉迦太基王朝,在此成立羅馬阿非利加省(Africa)。接著西元五世紀日耳曼民族大遷徙,其中東日耳曼民族(East Germanic Tribes)一支汪達爾人(Vandals)從伊比利半島橫越直布羅陀海峽入侵北非,在此建國,而西元第六世紀北非又被羅馬人收復成為拜占庭王朝(Byzantine Empire)的領地。我們的行程才走第二天,就已經參觀了迦太基王朝及羅馬帝國的遺址,接下來的行程當然也不會錯過伊斯蘭文化古蹟的部份。西元七世紀阿拉伯人佔領北非,追隨穆罕默德一手可蘭經一手拿劍的聖戰Jihad激進理念,一直反抗的柏柏人也從此改信伊斯蘭教,並將首府設置在開羅安,成為一座伊斯蘭聖城。西元八世紀到十六世紀末期間主要為阿拉伯以及柏柏人所建立的一些伊斯蘭王朝,如:阿赫拉比王朝(Aghlabites),Zirid王朝,阿摩哈王朝(Almohads),法蒂瑪王朝(Fatimids),到哈夫斯王朝(Hafsids),之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宣稱突尼西亞為其領土。於西元1705到1957年間由土耳其統治的Hussein王朝,之後西元1881到1956年間便由法國掌控,於1957年才正式成立現在的突尼西亞共和國。而幾百年的伊斯蘭的精神已經根深蒂固深入人心,與生活無所不在。

而我們今晚所住的飯店就在開羅安舊城區附近的一個鄂圖曼土耳其碉堡飯店。

   
   

一進到房間果然有驚艷的感覺,牆壁上的彩繪磁磚已經夠眼花撩亂的了,木條飾板的雕花或幾何圖形裝飾的部份更是驚人,但是燈光太浪漫過於昏暗,所以照片拍不好,只好讓大家留一點想像的空間。總之,確實有住在古蹟的感覺,而馬桶的歷史也相當悠久,小狐半夜起來上廁所,馬桶一沖水,水嘩啦嘩啦流不停,我只好起身來DIY小小修理一下,把馬桶水箱蓋拿起來調整水閥,水才止了下來,而且啊,廁所的電燈本來不亮,小狐叫飯店人員來修,才沒有摸黑上廁所。

這家飯店也有提供土耳其浴和按摩全身美容的服務,上面的彩繪瓷磚就是在按摩店面的旁邊牆面。領隊幫忙團員翻譯交涉,有幾位團員決定自費參加。我一想到要在外人面前裸身實在沒有太大的勇氣,我怕嚇到突尼西亞的按摩小姐,也不想讓其他一起共浴的團員看見,除了身上肥肉多之外,還要跟她們解釋我的疤是怎麼來的,還有PORT-A那奇怪的圓盤,所以跟著大家擠在按摩院前面東看西看,發現沒什麼稀奇之後,就到處亂晃,結果在吃晚飯之前,讓我發現了一個好地方。

這家飯店由顎圖曼土耳其王朝時期的碉堡所改建,飯店環繞著高城牆,中庭有個游泳池,穿過游泳池,我發現了飯店另外一邊有個小撞球間,更進去則是一個附設洞穴式的咖啡廳,還有一家紀念藝品店,店員長得極帥,聽得懂我的英文但是不太會說,店裡販賣的是一些皮包,紀念錫盤,水煙管,還有一些小紀念品。比較吸引我的是真皮皮包,我趕緊回去通風報信,看看團員有沒有興趣買,結果我們先買的反而買貴了,而後買的團員因為很會殺價,反而比我這個介紹人更優惠,於是我又跑去跟店員拗說,我找人來捧場,既沒有給我優惠也沒給我禮物,這樣太不夠意思了,和氣的店員笑笑說沒問題,再給我一個很粗糙的錫盤和一個駱駝小吸鐵,這樣我就甘願了。

這個真皮包一開始帥哥店員說20 dinars,但是可以賣我15 dinars,殺完價的結果是14dinars,合台幣三百五左右,除了可以提,裡面也有個背帶可以側背或斜背,但是這裡處理皮革的方式沒有很仔細,不太適合亞熱帶潮濕的氣候,領隊說很容易發霉,所以我只敢買一個留念。

血拼後,我提議來這邊喝杯茶或是土耳其咖啡,幾位團員先過來感受一下土耳其的氣氛,就在此時另外一批聞風而來購物,反而殺價殺得更痛快。這種洞穴式的VIP包廂感覺很特別,應該是典型土耳其式的裝潢。

這杯咖啡很甜,喝玩杯底還有一大半的咖啡粉,謝謝靜玟請我們喝一杯。

隔天清晨(2009年1月24日)不需要wake up call,因為附近的清真寺一大早就在廣播唸祈禱文,而且因為時差的關係,我總是很早就自動起床。但是那些按摩過後的團員聽說睡得很沉,沒有被廣播聲吵起,但是我後來問她們,她們說並沒有很放鬆過癮,只有一個說土耳其浴的全身去角質,幫她換了一層膚一樣。

一樣拿出行李,吃完早餐,收拾小背包,趁著八點上車前,趕快到處看看,飯店的泳池看起來很吸引人,陽光還沒有全部照進來,外頭溫度也很低,還是只能拍拍照而已。這張照片的方向是飯店的後面。

我又是唯一從飯店後門跑出去的人,飯店後面的路很冷清,街上只有一二個的行人,這裡的房子最有意思的在於門,就算是舊舊的鐵門,一樣有著另外一種美感。這就是我今天早上拍到的第一隻貓。

我一路往前走,想確認早上叫醒我們的清真寺在哪裡?我還是不確定在哪裡。在這樣一個冷瑟安靜的路上對面來了一個看起來很邋遢的中年阿拉伯男人,看到了我講了一句:摳尼吉哇,這些阿拉伯人老是以為黃種人都是日本人,我回他:No, Taiwan,他就比著要請我喝咖啡的手勢,我搖搖頭,他跟在我後面一會兒,而我則趕快回頭走回飯店後門集合。後來領隊才說,其實我走的這條街就是通往開羅安的舊城(La Medina de Kairouan),真可惜,沒有機會多停留看看。

●伊斯蘭教聖城,開羅安(Kairouan)


開羅安(Kairouan)位於在西元670年阿拉伯進入北非就在開羅安設為伊斯蘭教聖城及首都,阿拉伯將軍Uqba ibn Nafi選擇到這個地方紮營是因為地理位置可攻可守,一方面這裡離海岸遠離五十公里,可以免除海上入侵,此地隱僻充滿森林有猛獸的地方又有泉水湧出適合建立軍事營區,因此開羅安(Kairouan)的原意有二種說法,一是軍營military  camp,二則說是沙漠商隊caravan。另外還有阿拉伯將軍在此遇到神績的傳說,使這個地方充滿伊斯蘭神聖色彩,我們在這邊一共參觀三個景點,最可惜的就是沒機會逛當地的市集souk。

我們先到一個旅遊中心購買照相費,這個突尼西亞最討厭的地方就是特定觀光景點除了要付門票費之外,照相還要另外收費,一台相機1 dinar,不過我們去的三個景點只要付1 dinar,其實入場不要讓工作人員看到相機,入景點也沒有人在檢查,不過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就只好花個台幣25元了。

開羅安於1988年聯合國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在旅客中心我們登上頂樓去看一個蓄水池( Aghlabid cistern / pools in Kairouan)是阿拉伯王朝時期的偉大聰明建築,現在已經不用了。

◎蓄水池 (Aghlabid pools)

蓄水池是於西元800年,阿拉伯Aghlabid王朝時期建築,從樓頂上遠望,看到三個圓形水池。

領隊現場有獎徵答,問說為何蓄水池旁都要有突起,答案是配合這邊日夜溫差大避免擋牆裂開,特地設計這種突起可以增強蓄水池壁支撐強度。旁邊那個圓塔建築是墓陵。在旅客中心,我的團友們在紀念品店又開買了小東西和盜版CD。

◎聖友祠暨清真寺或稱理髮師清真寺(Barber's Mosque or Zaouia of Sidi Sahab)



伊斯蘭國家,清真寺不只是宗教中心,更是學習中心。這個清真寺規模不大但是小而美小而精緻,原本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好友所興建的祠堂,接著陸續擴建出古蘭經學校與清真寺。入口迴廊的牆上,貼著手工彩繪那布爾磁磚,運用四種色彩黃藍綠白描繪抽象式的噴泉、花鳥和藤蔓,天花板及牆壁上方則是阿拉伯文書法灰泥雕刻,這種清真寺的佈置裝潢屬於馬格里布的宗教藝術。(小狐的旅遊介紹網頁)


參觀清真寺的入口,我們很早到,是第一批旅客。此時陽光已經很耀眼,美好一天的開始。


除了壁面裝飾是藝術之外,我也特愛這裡的燈罩。


進入清真寺前有個廣場,一隻橘貓就出現了,團中最年輕的妹妹請貓咪吃碳烤起司。


我也來個到此一遊照,可是幫我拍照的人沒注意到後面的阿伯也入鏡,說起這位阿伯是之前提到開朗海派的大嬸的先生,這位先生也很愛拍照,別看他跟大嬸個性不一樣,他非常專注於拍照,領隊解說一完我早先站在他前面,他竟然叫我閃,好讓他拍照,我可從來沒叫他滾勒。事後他雖然說對不起,我還是有點受傷的感覺。


住寺貓也跟我們進到迴廊,我不太敢亂拍這裡的人,一方面有的人會生氣,有的人卻會要求小費,拍貓最安全,不會討小費,如果你能給牠食物,那就是最好的小費,沒有,摸摸牠的頭牠也很滿足的發出呼嚕呼嚕聲。


清潔阿伯還是穿著傳統的大披風。


這是有名的那布爾手繪瓷磚。像國旗一樣,瓷磚上的四種顏色也代表四種意義,白色純潔,象徵伊斯蘭教的真諦;藍色如天與海,代表神秘;黃色如沙與日,代表力量;綠色如綠洲,表示永恆。


幾何圖形繁複細緻的灰泥石雕天花板,還有金碧輝煌的水晶燈。


鐵窗也有藝術感


蓋這樣一個耗工的清真寺要多少的時間,我納悶著。這裡除了是清真寺行禮祈禱的地方,也是個學堂(Madrasa)有教室供人研習可蘭經以及天文地理,而且也是小男孩行割禮的地方,在過去行割禮是由理髮師操刀,難道是看重理髮師的操刀技術嗎?,不過以前的醫生也兼理髮師的工作。另外穆斯林非常注重清潔乾淨,不吃豬肉也是認為豬吃廚餘不潔之外,建築也經常有水池噴泉用以冷卻和清潔,廁所也都利用清水清洗下體,而且右手吃飯,左手不潔因為是用左手洗屁屁啦,而男生行割禮好像也是為了潔淨的目的。而在伊斯蘭文化行割禮結婚還有葬禮為三大儀式。


清真寺裡面膜拜的地方非穆斯林不得進入,這個阿伯看的門,裡面不知是誰的陵寢,穆斯林人可以跟阿伯要聖水祈福,然後給點供金,阿伯用的器皿很特別,我不敢亂拍,所以要看的人只好親自去一趟啦。


裡面是這個樣子,一頭霧水,是床還是陵寢?


伊斯蘭是一神論以阿拉上帝為真主,嚴禁崇拜偶像及多神論,所以寺內不見任何雕像,照片,就算是看到陵寢也會霧煞煞,因為完全沒有圖片或神像說明,更別說是阿拉伯文。但是這樣繁複的雕刻也滿美的。


地上的圖案表示膜拜的位置,一個蘿蔔一個坑,我們非穆斯林兄弟的是不准入內,只能在門口拍照,虔誠的穆斯林一天膜拜五次,趴下來五體投地跪拜,額頭二手以及雙膝接觸地面,而且膜拜都要先淨身。

當時沒有仔細聽到領隊的解說,很多地方我很不了解,於是上網查了有關這個清真寺的英文資料,我終於找到了,這個清真寺又叫做理髮師清真寺,原因是因為此清真寺也為穆罕默德的朋友的陵寢,而因為這位朋友有默罕莫德的三根毛髮,就以訛傳訛,變成是理髮師清真寺,這位聖友名字叫做Abu Djama el Balani也有資料稱Abu Zama al-Belaoui(搞不清楚那個才正確),此清真寺內有一個地方確實是聖友的陵寢,不是阿伯看的那一個房間裡,但是非穆斯林不得入內瞻仰,從外面看還是可以看得到陵寢關在籠子裡,室內太陰暗了,我沒有拍照。此清真寺的建構也是陸陸續續的,有些是十九世紀才增建的部分。(參考來源PlantwareLooklex)

◎開羅安大清真寺(Great Mosque or Sidi Oqba Mosque)


開羅安在伊斯蘭文化當中為第四大聖城,第一為麥加(Mecca),第二為麥迪納(Medina),第三則為耶路薩冷(Jerusalem),據說來開羅安七次就可以等於去麥加朝聖一次囉。參觀完理髮師清真寺,接著我們就去大清真寺。這個清真寺是號稱北非第二大的清真寺,稱為「奧科巴清真寺」。


下車要進入大清真寺的外牆。領隊說入口會小販圍過來賣小紀念品或是明信片,若真要買不如跟一位坐輪椅的阿伯買,大家還是很有愛心跟這阿伯交關。那個塔為宣禮塔。


這個裝置在廣場的中央下面有的大型的蓄水池,這個花花美美的大理石雕刻,是集水槽的入口,另用這樣一個洞一個洞像梯田般往中央聚集,有著濾水的功能,甚至在最外圍的四朵獨立的花行凹槽是設計給鳥喝水用的。


清真寺中間的廣場除了下面有蓄水池之外,還有立一個小台子,應該是給祭師主持的地方而且也有一個日晷


光線實在太強,拍出來都過度曝光,不過大致可以看見四個鐵棒豎立在這平面上,上面有刻痕和文字。


這個大清真寺最早由Oqba ibn Nafi這位阿拉伯將軍於西元672年在開羅安建城時就建造的清真寺,之後又不斷重建改裝擴大,目前的格局主要由西元836年Aghlabid阿格拉比王朝的統治者Ziyadet Allah所改建,之後還是有繼續的修建,而且並取用羅馬和迦太基的古蹟材料,因此仔細一看發現這個清真寺內的414根柱子,每一支都長不一樣,不論是粗細顏色長短都不一致,可看出阿拉伯的建築功力也不輸羅馬帝國。


清真寺內膜拜的地方,非穆斯林不得入內,所以只能在門外拍照,照片的左邊有木頭的屏風,圍起來的那一邊是給女穆斯林用的,基本上清真寺男女會分開,女人會使男人分心所以採用這種方式。


木門上的雕刻


木門上的裝飾都是花果草葉藤蔓幾何圖形,門後的三根柱子顏色粗細不一。

參觀完開羅安的二個清真寺之後,我們即出發到突尼西亞的中部參觀另外一個遺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andawe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